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是哪里传出来的(普通话的历史及采集地)(1)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国家制定普通话语言规范过程中,有专家学者来到河北省滦平县金沟屯、火斗山等地开展过语言调查活动,滦平作为“普通话标准语音采集地”,为我国普通话语言规范的制定提供了语言标本。

也正因为如此,滦平“方言”成为了最接近普通话语言规范的“方言”。走遍全县大小村落,下起幼儿园的学前儿童,上至山旮旯的百岁老人,听到的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因为普通话就是他们的母语。这种全民都讲普通话的现象,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这样说:滦平就是普通话之乡,滦平是最好的标准普通话体验区。

与北京一山之隔的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因为独特的历史渊源,成为普通话语音采集地之一,这是这个山区小县对中国文化作出的独一无二的贡献。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人人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使滦平成为中外汉语爱好者的乐园,成为天然的“普通话体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