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美容市场风向,离不开一个字——“急”。商家急着赚消费者的钱,为了更快地“割草”,什么概念都敢说;曾经的消费者急着变美,为了变美,不管是真的还是炒作,他们通通都敢信;但如今大家也都在慢慢了解到一些作为营销手段炒作出来的美容概念真的只是套路而已。
那么,有哪些流传已久的美容概念,是不可信的呢?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一下:
1.皮肤“吸收”胶原蛋白护肤品里易于渗透到皮肤最外层(角质层)的脂溶性成分分子量需要小于500道尔顿(Da=分子质量单位),然而胶原蛋白多为大分子成分,动物性由来胶原蛋白一般30万到40万道尔顿,海洋性由来为10万道尔顿,加水分解型胶原蛋白多在1万道尔顿,小分子胶原蛋白则多在5000道尔顿以下。
简而言之,胶原蛋白为大分子物质,基本不可能被皮肤的角质层吸收。现在很多大品牌公司研发出1000道尔顿以下的胶原蛋白,虽然理论上可以少量渗透进入角质层,但不应对此期望过高。
2.肌肤排毒“排毒”这个概念超级火的有没有,皮肤作为排泄器官的一种(虽然是最不重要的),自然的排汗就能带走一些代谢废物,比如尿素、乳酸,并不需要人为帮它“排毒”。
有人要说了,不是有卖的排毒膏吗?排毒膏涂在皮肤上按摩之后,变成黑色或者红色,说明皮肤中有毒素!
其实变色的奥秘在于排毒膏中的许多夹心颗粒。按摩中,小颗粒的外壳被挤压破碎,中间藏着的碳粉等黑色的东西或者色素跑出来,按摩膏看起来就变黑。
另外很多美容院和无良微商卖给顾客的产品很容易导致泛红长痘,他们一般的解释都是肌肤在排毒,过段时间就好了。单纯的红还可以用“敏感”解释,一旦有肿胀发生,基本可以认为是过敏。如果这个时候对方还用“排毒”来搪塞,那就太黑心了。这时的皮肤非常脆弱,应该停用所有产品,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正规使用外用和口服药物。
但用了果酸、水杨酸等护肤成分,可能出现先爆痘、再好转的过程。皮肤科医生提到,这些成分具有角质松脱作用,治疗过程中脱落下的角质可能暂时性堵塞在毛囊中,加重痘痘,但随着使用的继续,皮肤最终将调整到更好、更光滑的状态。
3.商场的“皮肤检测仪”去商场、专柜、美容会所购买化妆品时,销售人员一般会先给您做个皮肤检测,然后根据皮肤的性质,推荐相应的产品。皮肤检测仪从简单的“水分测试笔”,到高端的“皮肤检测仪”,各种数据看的人眼花缭乱。
任何皮肤检测仪的使用,都有特定的使用条件。比如在检测之前,必须要彻底清洁面部,得到的数据才会准确。除了要清洁皮肤,检测时的温度和湿度也有严格的要求。被检测者要在温度为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为40-50%左右的房间中,等待1个小时左右,等身体状态安静了才可以检测。大家想一想,您在商场、专柜、美容会所检测时的环境能不能满足这个条件。
另外一款产品的保湿能力,要看擦上产品后几个小时后的皮肤含水量,而不是擦上产品后马上测试。即使几个小时以后测试,数值最高的那个,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保湿产品。肌肤的含水量,是由皮肤内部锁水成分,以及皮肤表面防止水分蒸发的成分共同决定的。最好防止水分蒸发的成分是凡士林和矿物油。如果皮肤表面涂一层凡士林或者矿物油,可以阻止大部分水分蒸发,皮肤含水量充足。但凡士林和矿物油显然不是最好的滋养肌肤的成分。
所以,今后再遇到用“水分测试笔”测试产品保湿效果的网红、商家,笑笑就好了,看他们尽情表演吧!“看破不说破”也是一种自我修养。
4.隔离霜能够隔绝污染原来在市场上并没有隔离霜这个品类,它的出现是在推广防晒产品中被创造出来的。隔离霜这个概念被创造出来后,不断变种,商家为了推广不同产品,把很多产品赋予“隔离污染”这个概念,导致隔离霜具体指什么产品,反倒越来越模糊。
隔离霜防止紫外线能力的强弱,要看产品标注的防晒指数是多少。没有任何防晒成分,就不具备防护紫外线的作用。隔离电视、电脑、手机的电磁辐射,这种宣传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电磁辐射和紫外线的波长不在同一个区间内,甚至还有睡觉前擦隔离霜,认为要时时刻刻隔离电磁辐射的奇葩,被商家洗脑洗的太彻底了,抵抗雾霾更是不靠谱。隔离霜在皮肤表层形成一层薄膜,把彩妆和皮肤隔离开,对降低彩妆对皮肤的刺激性有一定效果。但是大部分人都会用精华、乳液、面霜、妆前乳打底后,再上彩妆。这个功效和前面几款产品的作用重复,实际意义有限。
5.用化妆品皮肤刺痛是因为太干遇到这种情况商家一般会解释:刺痛是因为皮肤太干。
使用化妆品时,如果刺激到皮肤的神经末梢,达到一定强度后,会产生刺痛感。神经末梢只存在于真皮层,正常情况下,护肤品被表皮阻拦,很难进入真皮层,更不会接触到到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反应。即使有成分可以到达真皮层,也是层层渗透,缓慢进入,不会引起皮肤不适。
但是,有两种情况,护肤品是可以接触到真皮层内的神经末梢产生刺痛感。当角质层的屏障功能降低,皮肤产生微小的伤口,外界异物直接进入皮肤内部,刺激神经末梢产生刺痛感;当化妆品中含有刺激性成分,正常的皮肤组织无法阻挡外界异物,也会引起刺痛感。
皮肤干燥缺水有可能会引起刺痛,但并不是说皮肤干燥、缺水一定会引起刺痛。只有当皮肤干燥缺水到一定程度,导致角质层细胞断裂,屏障功能降低,使用化妆品时才会产生刺痛。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如果使用化妆品时感到皮肤刺痛不适,这是皮肤报警的信号,皮肤已经处在敏感脆弱的状态,要及时找出原因,停止错误的护理方式,修复受损的皮肤。
6.纤体、瘦身霜
各种纤体霜减肥的效果非常有限,所有的纤体霜特别强调使用方法。使用过程中,有的要保鲜膜包裹,有的要专业的按摩手法,按摩时越用力,效果越好。
按摩时局部肌肉受到刺激会排出汗液。同时皮肤内部代谢速度加快,滞留在皮肤组织内部的水分,也会加速进入人体循环系统,排出体外。如果再加上保鲜膜包裹,出的汗会更多,即时效果会更明显。那些纤体成分,主要的作用也是加速皮肤水液代谢。并不能真正减肥,主要作用是排水,起到即时的效果。但不能持久,停止使用产品,很快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靠涂涂抹抹就想达到减肥的目的,并不现实。广告的完美曲线,都是忽悠人的。
7.精油的护肤效果简单来说,用精油美白,效果非常慢;用来祛斑,基本不靠谱;用于去皱,短期看不到效果;用于丰胸、减肥、隆鼻,基本没有效果。如果用精油长期保养肌肤是可以的,但是想解决什么皮肤问题,大部情况你会失望。部分精油在修复和祛痘方面会好一些。
市场上以精油为卖点的护肤品,基本上都是用来调节产品香型,代替香精,配合产品概念炒作的。利用消费者对精油不了解,灌输精油所谓纯天然的概念,达到销售的目的。当然,也不是说以精油为卖点的产品不能用,有些精油产品综合效果还可以,只是不要被精油的概念迷惑就好。
其实精油在化妆品行业主要的应用并不是护肤,而是调配香水,提炼天然香精,改善化妆品的香型,跟护肤的关系并不大。
8.涂抹式水光针水光针的核心作用,就是利用针头在皮肤表层打出许多小孔,是营养成分更容易被皮肤吸收。涂抹式水光针完全不具备这项核心功能,只是精华换了包装,让人产生医疗美容的联想。至于产品最终效果,取决于里面精华的配方构成。并且,这类包装的密封性是个很大问题,很多厂家生产的这类外包装密封性不达标,对精华的防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水光针的效果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那么涂抹式水光针基本就是大忽悠了。那些抱着涂抹式水光针能让肌肤重现天日的消费者,绝大部分是被水光针这个词和针筒给忽悠的。
9.靠护肤品可以缩小毛孔研究发现,造成毛孔粗大的原因除了遗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皮脂分泌多,油皮的毛孔普遍要比干皮的毛孔大。特别是如果分泌的皮脂还和皮肤脱落的老旧角质、细菌分解产物什么的混在一起,堵塞毛孔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会让毛孔看起来更明显、更粗大。
很多产品标榜缩小毛孔去黑头,是因为清理了这些堵塞毛孔的垃圾,能在视觉上让毛孔隐形一些。真正缩小毛孔尺寸,护肤品真的做不到.
“皮肤出油因为缺水”殊不知补水是给角质层,出油是在皮脂腺;
“过敏只要贴医用面膜就没问题”殊不知医用面膜只是单一的成分,只是为给皮肤术后舒缓,治标不治本;
“冬天太干要天天敷面膜”殊不知只是暂时性让角质层充水,还容易造成过度水合破坏肌肤屏障;
“去角质要一周一次”殊不知每天的正常清洁就是在去角质;
“妆前敷面膜可以让底妆服贴”殊不知敷完更有利于化妆品有害成分的渗透……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很多……
关于护肤的伪科学、伪概念数不胜数,但这在当下其实并不可避免,因为当商家想要打造一款市场产品的时候必然要为它铺路,为其构建出一套匹配的美容概念,让消费者为其买单,这本身就是营销的本质,所以在现今以及未来,即使被证伪的美容概念慢慢被打破,但新的美容概念也会被不断生产,我们生活中许多美容概念不就是这样亦真亦假地被创造着吗?
随着未来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化,以往的“套路式哄骗”的营销越来越行不通,行业也应该做出改变,做到返璞归真,在营销时多注重人本身,以服务为先,让未来的营销更良性地运行。与此同时,用真诚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体验打动顾客乃是未来行业营销大势所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