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位于太行山南端,是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一个美丽山城,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海拔最高处1876米,最低380米,全县12个乡(镇),262个行政村以及千余个自然庄散落在太行山脉的崇山峻岭间。这里有着风景秀美的太行水乡、名贯华夏的红色西沟、雄奇险峻的天脊风光、原始生态的神龙湾民俗、惊险刺激的华野漂流、世外桃源的岳家寨,这里承载着聪慧先人创造力的古建群落,美轮美奂、韵味无穷的神话传说,被誉为“华北平原天然巨型雕塑盆景”。通天峡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1)

古人讲,山之韵在水。通天峡灵秀壮美。灵在于水,高山平湖、深潭瀑布、溪水潺潺,被称为“北方小九寨”。这里将中国北方大山的雄浑和南国水乡的阴柔之美融为一体,既有江南的飘逸妩媚,又有北方的大气磅礴。这里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屏”的天然绝壁,有被称为“亚洲第一索道”的大角度斜式索道,有被称为“太行山第一峰”的仙人峰,有被称为“世界奇观”的景观台。

天鹅湖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2)

面积20公顷,可蓄水90万立方米。入冬时节,成群结队的天鹅飞抵此处栖息,更有鸳鸯等水鸟相伴,常年于此繁衍生息。这里群山相衬,村庄相映,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引来候鸟常住,增添无限景致。

天脊山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3)

天脊山荟萃了太行山水之精华,集奇、险、绝、秀、幽为一体,气候宜人。天脊山自然风景区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山峰奇险独特,高耸天际,直入云霄。山势海拔由500米至1800米呈三级绝壁分布。景区之中四季流水不断,各种瀑布溪泉遍布山谷之间,峰峦叠翠,植被繁多,绝壁、峡谷、清潭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神龙湾村

位于山西东南边陲的晋豫边界地、太行大峡谷的源头,这里自然生态优美,山水风光绮丽,民俗风情独特。过去,这里山高、坡陡、路弯、石头多,自然环境恶劣。为方便出行,人们在高约百丈的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段羊肠小道,分九十九盘共1800余个台阶,攀爬异常费力,呼吸时会发出“哈喽、哈喽”的喘息声,被形象的命名为“哈楼梯”。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4)

而今,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修的挂壁公路。它全长1526米,共有35个天窗,穿山而凿,地处山梁险境,蜿蜒曲折,形似一条悬挂在山中的巨蟒,这条路使古村落的面貌焕然一新。

西沟村

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李顺达、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全国惟一的一至十二届人大代表申纪兰的家乡,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第一个互助组合作的诞生地,全国第一批爱国丰产金星奖章获得者。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5)

西沟村是中国农村开展合作化运动的典范,中国农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1943年初,李顺达组织西沟村6名贫困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李顺达互助组,带领群众开荒造林,发展生产,度过灾荒,保证了部队的粮食供给。1952年,西沟村开始大面积植树造林,治理沟滩,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二人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西沟村过去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低下的面貌得到极大改观。1955年,西沟村的事迹被收录到《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李顺达和申纪兰作为先进典型从此家喻户晓,西沟村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九天圣母庙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6)

创建于隋代,北宋初重建圣母殿,此后经过多次修缮。九天圣母庙座北向南,为一进院。南北较短,东西较宽。前有山门戏楼,中为献亭,北为圣母殿。两则配以耳殿。东西院现存李靖王殿、三宫殿、阎君殿、十帅殿、关公殿、子孙殿及梳妆楼等建筑。

穽底村

坐落在太行山深处,因被高大峻峭的群山环抱而得名。小村依山傍水,抬头见树,低头见草,到处被植被覆盖,一片郁郁葱葱。穽底村地处晋豫古道,是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所以当年这里客栈、粮行、商铺林立。从穽底现存最早的残碑龙门寺碑上刻字推测,在明朝正德年间以前这里就有人居住了。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7)

村落依路而建,屋舍高低错落,以石为材。石头街、石头墙、石头楼板、石头房,石磨、石碾、石臼、石桌、石凳、石水缸等成为这里极富特色的建筑形式。尤其是屋顶的材料,就地取材不规则的石板均为褐红色,厚度相差无几,但形状各异,用于屋顶不仅自然漂亮而且廉价。

豆口村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8)

是一个古老而精致的村落。村子深居太行山腹地的峡谷风景带,背山面水,“横漳水而带行山,枕龙门而控凤壁”,山奇水美。豆口村的主要景观是规模庞大的明清民居,这些木构木建、砖墙砖地、石雕石刻的屋院落、院落挨院、院落对院,依势而造,蜿蜒而居,静静地伴着村前的漳河水,缠缠绵绵几百年,护佑着豆口的子民。

龙门寺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9)

龙门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五代后唐及宋金时期曾予大规模扩建。后历代皆有修葺。在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是仅存的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于一寺的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大云院

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间。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奉敕改名大云禅院。现存建筑除大佛殿与七宝塔为五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所建。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10)

殿内保存五代壁画20余平方米,壁画施以蓝、绿、赭三色,墨线勾勒,与敦煌莫高窟晚唐壁画同出一格。斗栱、栱眼壁上彩画隐约可见,风格古朴,为寺观壁画与早期彩绘之珍品。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11)

寺外南侧耸立七宝塔一座,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塔为石制,双层重檐八角形,高约6米。由双层须弥塔座、双层塔身和三重塔刹组成,塔身造型优美,雕饰丰富生动,尚具唐风。

天台庵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12)

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隋唐时期,我国佛教在修行方法上出现了南义北禅的局面,即南方重义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禅定。为结束这种局面。智顺应潮流,提出“义观并重”,“定慧双修”的“止观”学说,认为这两种方法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他创立了第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佛教宗派,因他久居天台山,故以天台为名。

北甘泉圣母庙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13)

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一进院,占地1115平方米,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东西两侧为夹楼、配殿、耳殿。正殿保留元代风格,其余皆为清代建筑。

明惠大师塔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14)

位于平顺县城东25.5公里不兰岩乡虹霓村,原为“海惠院”中建筑,寺院早毁,唯塔独存。塔为方形石塔,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一座五代时期石塔。据该塔背面墙上嵌有后唐长兴三年(932年)石碣记载,唐乾符四年(877年)明惠大师主持海惠院,正月十八日突然被杀,事后由北子崇诏奉潞州节度使命,捧舍利为大师建塔。现存石塔为唐代原构。

淳化寺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15)

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平顺县志》记载: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初名龙门禅院,既龙门寺下院。北宋开宝年间(969——976年)因寺院侵塌而重建,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改今名。现寺院已毁,全貌不得而知,仅存正殿—座,为金代遗构。

金灯寺石窟

位于平顺县杏城镇背泉村东的林虑山巅,著名的石窟寺院—金灯寺坐落在陡崖之上。这里地势险峻、草木稀疏、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寺院顺着山巅自然走势而开凿,跨越明弘治到嘉靖,历时60余年终成气候。金灯寺建筑群,现存殿堂多具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殿中约有90幅浮雕壁画颇为美观齐整。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16)

石窟是金灯寺的魂,14个洞窟内有佛龛37个,摩崖造像500余尊。金灯寺北行数百米便是石塔林,这里有大大小小的舍利塔46座。其中最大的要数千佛塔了,据说它是金灯寺创始人静真法师圆寂后的浮屠。

回龙寺

河南山上有什么盆景(山旅长治最后一站)(17)

位于平顺县阳高乡侯壁村,创建年代、历代修葺情况不详。现存金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平面近方形。是研究古代建筑地方手法的珍贵实例。殿内存清工笔淡彩壁画50余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