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是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是指人们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说到书,我们都知道,很多传记和传说都是根据历史人物口述整理而成的,里面很多内容难免会有整理者或者口述者的个人意志。

比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中,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一段内容。

当时诸葛亮随鲁肃去江东,想要说服孙权联合抗击曹操。按照咱们正常理解,你都去求人家帮忙了,还能做出在人家里骂街的事儿吗?这于礼不合啊,推敲不住啊,所以说书中的内容并不是完全可信的。

我们读三国,是想通过读书了解历史,从书中学习前人智慧,但是也不能把书中的内容,当成真实历史的全部。

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不过在读书的时候,要带着脑子读,死读书,读死书,不如无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是谁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