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粉#书接上文,有头条网友,对母系社会中女性掌握食物命脉这一说法,表达了怀疑:“难道男的就不能从事生产效率更高的采集工作吗?”,本篇文章就承上启下,就是解释一个问题,通篇逻辑就来证明一个论点,男性只有当炮灰的选择。

首先,科普一点,母系社会时实行原始共产制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怎么理解母系社会(母系社会二三事④)(1)

那么简单设想一下,一个狩猎男性小队,外出捕猎其实是身兼多职。首先,捕猎的目标大多是体格比自己小的动物,并排查大型动物的领地,然后还要寻找哪里有大量的果蔬物资。在几天的任务回来之后,可能实际的收获只有几只兔子,食物获取的效率相当低,靠这种方法获取食物,不可能哺育整个部落。

相比之下,女性执行采集的任务,你想,如果发现了一颗果树,果树就在那里,不会跑,到时间就会结果,不需要漫无目的地寻找。再比如,如果发现了一些鸟窝,鸟窝也不会跑,蛋也不会自己跑,因此,采集类的任务使女性能为整个部落提供了主食,男性最多提供了些许甜点。

怎么理解母系社会(母系社会二三事④)(2)

如果你还想往更深的层次挖掘,那么思考一下,狩猎是上天留给人类的生存之道吗?可被人类狩猎的动物少之又少,人类更多的是进行防御野兽侵袭,上天留给人类,使其能够成为地球霸主的捷径在哪里呢?农业,只有农业才可能供养大规模的人群。

那么,整天外出捕猎的男性总不可能突然有一天突发奇想,给大家说,我们种稻子吧!

实践永远是认识的来源。

而主要任务是田野采集的女性更有可能发现作物的生长规律。

事实上也是如此,妇女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发现了植物生长成熟的条件,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对作物生长的规律有了认识,终于由妇女发现了农业,在北方从狗尾草中培养出了谷子,在南方从野生稻中培植成了稻子。

从这里开始逻辑的高潮来了,因农业的发展,逐渐可以挤出一些粮食喂养动物,逐渐驯养出了狗、马、牛、羊、鸡、猪等牲畜,出现了畜牧业。

怎么理解母系社会(母系社会二三事④)(3)

同时,妇女长时间居于聚集地更有时间钻研技艺,出现了制陶业、编织等,这些活动主要由妇女从事工作,而男子还搁哪儿渔猎生产。

农业、畜牧业,再加上古老的采集活动,就使妇女成为生活资料的主要寻求者和加工者。同时,妇女还是管理住所、保护火种、抚育子女、从事制陶、纺织和缝纫等工作的承担者,这些活动与男子的渔猎生产活动比较起来,既稳定又重要,领域也宽广,从而奠定了妇女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尊重女性和母系氏族社会的基础。

后来,妇女沦为奴隶般的地步,正是因为人数由量变到质变,生存变得简单了,女性丧失了这种重要的经济基础。

怎么理解母系社会(母系社会二三事④)(4)

今天,生命是平等的,男女地位是平等的,,男性大多都会有保护女性的冲动,我们直觉上觉得这是因为女性更弱小,而在远古时,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有更重要社会意义的原因

这种自远古时期进化出来的意识留存延续至今。

但是,喜欢思考的同学可能会问了,生存面前,怎么可能只因女性更值得尊重,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领导支配地位呢?

更有可能的是有力量者成为领导者,仅仅靠女性能提供更多的食物这一原因,那么也有可能的是进化成男性奴役女性的社会类型,类似我们熟知的狮群一样,雄狮负责巡视领地(基本上是无所事事),而母狮既负责捕猎、又负责哺育下一代。

确实如此,更有力量者更可能成为支配者,但是,弱小如人类,单纯的力量并不是我们强大的理由,就力量而言,我们很弱小,但是这份弱小,让我们知道了团结的可贵,越弱小的生命力反而更顽强。同样,女性也是如此。

话说,为什么会有女性比男性更弱小的错觉呢?依我之见,女性反而更能代表人类的进化力量:本身弱小,那就利用这份弱小来隐藏自己真正的强大。女性的真正力量并非仅来源于提供食物,在其他领域,女性也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女性靠提供食物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基础,而最终缔结了母系社会的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血缘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