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开头,我们来玩一个小魔术:

第一步:需要你在阿拉伯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至少要有两个不同的数字。

第二步:将所有的数字从大到小排列,然后又从小到大排列。

第三步:用排列出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字,如果这个数字小于1000,那么就在千位数上补“0”,继续算。

第四步:重复不步骤2和步骤3,最多重复七次,这时候我能猜到你最后得出来的数字是什么?

算好了吗?我已经知道你手里的答案了,那就是:6174!

与数字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奇妙的冷知识增加了)(1)

这并不是我有魔法,而是神奇的数学带来的惊喜。这个规律是印度数学家卡普耶卡发现的,所以也叫作卡普耶卡常数。

无论你最开始选择的是哪四个数字,最后得出来的结果一定会是6174,这就是神奇的数学了。我们可以带家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下这个有趣的数字小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对数学有不一样的看法。

接下来我要分享的这本书书名就叫《数字的故事》,它的主要著作中伊莎贝尔·托马斯毕业于牛津大学, 有多部作品获得儿童图画书大奖。

她在《数字的故事》里用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将深奥又复杂的的数学概念和原理讲得清清楚楚的。里面涵盖了数学、地理、历史、计算机和物理等学科的科普知识,还有千米、米、升、温度等等单位的由来。

与数字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奇妙的冷知识增加了)(2)

看到这些你是不是觉得头都大了?我上学的时候是个数学渣渣 ,最开始看到书的介绍时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但我们真的是对童书有太大的误解了,如果连童书都做得复杂难懂的话,那还怎么引导孩子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带给我们的影响呢。

下面我从书中截取有趣的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数字的故事》,让我们跟着孩子一起来认识有趣的数学世界吧。

一、数字的来源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无数个数字,早上七点起床,做车花30分钟,买菜花了40元,我现在打了665个字……

那你知道这些数字最开始是怎么来的吗?又是怎么演化成我们今天这样的呢?

古人最开始计数的时候会在合适和物体上做记号,比如已经被考古出来的动物骨头,上面记载了密密麻麻的统计图表,但这样有一个弊端就是,骨头很快就会被记满。

所以后来人们发明出了更科学的算法。

与数字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奇妙的冷知识增加了)(3)

6000年前,苏美尔人采用的是以60为基数的记数系统,我们现在基本上是采用以10为 进制的记数系统。不过苏美尔人发明的六十进制并没有消失哦,比如我们的时间,一小时是60分钟,一分钟是60秒。

3000年前,古中国人通过算筹来记数,把数筹从一堆移到另一堆,表示数量变少或变多,如果数字超过5,就会通过改变数筹的摆放位置来表示。

2500年前,古罗马人借助算珠来计算,在 一块盘子上移到小石头(算珠),再根据它们最终的摆放位置得出计算结果。

当古罗马人在使用算珠的时候,其他地方的人还在继续发展数字系统,以便于更快速准确的计数。

下图是数字的一个演化过程,很多数字跟现在的基本上没有区别,我们现在使用阿拉伯10个数字就可以表示任何你能想到的数,不管它有多大。

与数字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奇妙的冷知识增加了)(4)

地球上的人口,我们用十个数字就能表示。如果是用记数标记的方法,那么这条线要画76千米长,也太不切实际了。

看到这里有没有一点佩服古人的智慧?别急,更让我们佩服的还在后面。

二、难以想象的古人智慧

我们都知道古人聪明,但我没想到这么聪明,并且是聪明的时间那么早!真的远超我的想象!

下面我随便列举几个,你们也一起来惊叹一下吧!

古埃及人发现每年河水泛滥前,天狼星都会出现在天空的同一位置,所以他们计算出每365天这种情况就会发生一次。

古巴比伦人发现每30天月亮就会发生一轮变化,他们把12个完整的月亮变化周期计为一年。

与数字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奇妙的冷知识增加了)(5)

古希腊,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制定了历法,月亮的12个变化周期是360天,太阳的周期的365天,中间有5天的差距,他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每19年为一个周期,前12年是12个月,后7年是13个月。

古罗马人制定了闰年,每四年会多一天出来,这一天就是我们现在的2月29日。

16世纪时,数学家 和天文学家格里高利发现实际时间已经比太阳年滞后了10天,所以又发明了一种公历,也就是我们现在一直在沿用的农历。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真的惊呆了,我一直以为农历是我们中国人发明且独有的,没想到并不是!

我们接着看:

6000年前,苏美尔人发明了轮子、种植技术;

3500年前,人们利用影子,将白天分为12个小时,又根据星星将夜晚分为12个小时;

2300年前,欧几里得就写出了被沿用至今的《几何原本》;

2260年前,古希腊天文学家埃拉托色尼估算了地球的周长,并且把整个圆周分为60分,创造了最早的纬度划分法;

与数字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奇妙的冷知识增加了)(6)

2300年前,阿基米德就已经会用数学来创造奇妙的发明,以及解答有意思的问题 ,比如要多少粒沙才能填满整个宇宙;

1650年前就已经有了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女数学家。

我不知道你们看完这些是什么感受,我家小勋,包括我自己都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在那个什么现代仪器都没有几千年前,古人们只凭借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就能得出这么多结论,并且还是相对正确的结论。

这一点非常对小朋友有特别的思考意义,他们会发现数学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并且很有趣,重要的是,他们会知道原来数学涵盖的领域居然如此广泛,上到天文、下到地理,都离不开数学。

与数字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奇妙的冷知识增加了)(7)

三、各种数学单位的由来

我家小勋现在上三年级,学到的单位有千米、米、千克、克等等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单位名称。他刚学的时候总是喜欢问我:为什么呀?为什么这样就算一米?这到底是谁规定的?……问得我一脸懵。

对啊,我们从小学到大的这些单位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谁规定的?

《数字的故事》里把这些答案说得清清楚楚!

米:在法国大革命以前,世界上已经有几个世纪以前就制定好的距离测量系统,直到1793,“米”才作为新的通用长度单位。

这源于法国科学院的一个决定,他们想要测量地球的大小,以此来设定“米”的长度。两位科学家费了很多心思,花了6年时间才完成测量任务,最终确定了“1米”的长度。

刚开始“米”的推行很困难,但它最终还是成了全世界测量长度的标准单位。

千克:这也是法国科学家制定的质量标准。之所以要重新制定千克的标准,是因为在那以前欧洲人用磅来表示质量,但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磅”都不一样,使得国际贸易变得十分复杂,所以需要重新来制定一个质量单位。

与数字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奇妙的冷知识增加了)(8)

度:同样的温度,夏天跳进水中和冬天跳进水中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并且每个人对温度的感知也不一样,所以为了确定实际的温度,人们不得不发明一种测量它的方法。

我们现在知道的温度单位有“华氏度”和“摄氏度”,那你知道他们的区别吗?

华氏度:德国的华伦海特将测温物质从水替换成水银,他将水的冰点定为32华氏度,沸点定为212华氏度。现在还有很多国家是用华氏度来描述温度。

摄氏度:是瑞典科学家1742年提出的摄氏温标,经过几番更改,变成了我们现在一直在用的,水的冰点是0度,沸点是100度。

有意思的是,华氏温度是德国人发明的,但他们和大多数国家一样,使用的是摄氏温度。

那么你知道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这么换算吗?

华氏温度减32,结果再除以1.8,得到的就是摄氏温度。

奇奇怪怪的冷知识是不是又增加了?!

与数字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奇妙的冷知识增加了)(9)

其实《数字的故事》书中关于这样的冷知识还有很多,看起来特别轻松又特别长知识。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大大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也理解了那些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字,为什么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性。

整本书的版式和图画都很艺术感,这样既加深了书的可读性,又能让读者更容易接收书中的知识点。

所以说,作为一本培养孩子数学洞察力,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的童书,《数字的故事》妥妥的做到了。别说孩子了,就连我都觉得有意思级了,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了好多数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