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些文史文章,常看到一些作者把“古”永嘉与“今”永嘉混淆,把“大”永嘉与“小”永嘉等同,使年轻的读者、外地的读者,如堕入五里雾中,搞不清楚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永嘉”。

“永嘉”这个地名说起来实在较为复杂,要认真对待,仔细区分,方能准确恰当地使用与表达。

一、古代的郡名永嘉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面向大海,背靠大山,相对地说在历史上是个蔽塞落后的地方,在秦汉、三国、西晋还没有建郡。直到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三二三年),析临海郡温峤岭以南地置永嘉郡。这是永嘉郡建郡之始。永嘉两字的寓意是“水长而美”。当时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个县。建郡城于瓯江南岸,有郭璞卜城、白鹿衔花之传说。文学家孙绰、丘迟,大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史学家裴松之都担任过永嘉太守。此时的永嘉是“古代的大永嘉”,其地域包括现在的温州地区以及现在丽水的部分地区。所以人们说谢灵运爱好永嘉山水奇丽,恣意遨游,足迹遍及永嘉,这个永嘉是指古代的大永嘉,即永嘉郡,不是指现在瓯北的永嘉县。谢灵运游过永嘉郡的鹿城、乐清、瑞安、平阳、玉环、青田以及今永嘉等地,都有留下诗作。谢灵运在今永嘉县境内留下的是《石室山》《登绿嶂山》等诗,但不能说遍游今永嘉,更不能说遍游楠溪江。写文史文章要以史料说话,不可凭自己的大胆想象,凭空去推测发挥。谢灵运在永嘉郡当太守,工作了一年时间就离任,他到过永嘉郡的许多地方,不可能都在楠溪江一带的今永嘉县“遍游”。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废永嘉、临海两郡,置处州(今丽水),州治在括苍(今丽水市),将永宁、安固、横阳、乐成合并,称永嘉县,永嘉作为县名开始于此。县城在原郡城(今鹿城)。这个永嘉县也是大永嘉,相当于后来的“温州地区”。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六〇七年)改括州为永嘉郡,郡治在括苍(丽水)。辖永嘉、括苍、松阳、临海四个县。这个永嘉郡更是历史上的大永嘉,管辖几乎包括温州、丽水、台州三个地区了。

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四月,温州为浙江省第三特区;民国二十四年八月又改称为浙江省永嘉行政督察区,简称永嘉区,辖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泰顺、玉环等六县。

不同时期,行政区划不断变化,说起来实在有点烦琐。比如在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置东嘉州,从括州中分出,自成一州,又把永嘉一县分为两县,瓯江以北为永宁县,瓯江以南为永嘉县。所以有许多变动是难为细细记述的。

浙江永嘉是哪个市(古永嘉与今)(1)

二、温州的老的县名永嘉

到了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析处州,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因其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虽“隆冬恒燠”,所以称为温州。这时永嘉不是郡名,而是一个县名了。其地域大致是瓯江南的今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的大部分,以及今瓯北的永嘉县。永嘉县府设在鹿城。以后,历经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新中国初期,永嘉县境基本不变。县治长期都设在鹿城城区,至今老城区还留下“县前头”“县后巷”“县城隍”等地名。我姑且称这个很长时期的永嘉为“老永嘉县”。因为永嘉不再是郡(地区),而仅仅是个县了。但由于历史的习惯,总有人还会把温州地区说成永嘉,把温州其他县的人说成永嘉人。如北宋“元丰九先生”之一,瑞安的沈躬行,康熙《温州府志》:“沈躬行,永嘉人。”而叶适《叶水心集》中却明确说“瑞安沈彬老(沈躬行字彬老)”。又如“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能够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成鼎足之势的重要学术思想流派,创始人是郑伯熊兄弟、薛季宣、陈傅良等,他们分别是温州、鹿城和瑞安人,稍后的思想家叶适也是瑞安人。他们不全是“老永嘉县”人,但世人却称之为“永嘉学派”。又如南宋诗坛独树一帜的诗歌流派,四位诗人的字号中都带有“灵”字,故人们称之为“永嘉四灵”。其实四位诗人中徐照、徐玑、赵师秀是当时的永嘉县治(今鹿城)人,翁卷是乐清人。他们全不是当今位于瓯北的永嘉县人。又因为许多著名人士是出生于“老永嘉县”时期的,所以报刊介绍他们都会说他们是永嘉人。再比如现当代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一九〇六—一九九六),祖籍永嘉永昌堡(今属龙湾区),出生于梧田上田村(今属鹿城区),书刊上介绍他都说是“浙江永嘉人”。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报刊上介绍也会说“本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而她的家乡是现在的瓯海区瞿溪乡。之所以会这样说,就是因为历史上今龙湾区、今瓯海区都是属于老的永嘉县的。因此,一定要引起注意,不要一看到“某某,永嘉人”就认为是当今的永嘉县人。

浙江永嘉是哪个市(古永嘉与今)(2)

三、当今的永嘉县

一九四九年五月七日,温州和平解放。八月,原永嘉县的城区及郊区、梧田、永强、三溪、藤桥、西岸等划出设立温州市,直属省人民政府。一九五〇年五月,温州市郊的梧田、永强、三溪、藤桥四个区划回永嘉县,县治在九山河边。直到一九五八年八月,梧田、永强、三溪、藤桥、西岸等五个区重划给温州市管辖,永嘉县治从城区九山河边迁至上塘。从此,永嘉县的地域就只限于瓯江下游北岸了。瓯江下游南岸的原属老永嘉县的地域,现在分别是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

现在有些文史学者,把历史上、字面上有“永嘉”两字的,统统拉去说成“今永嘉”的人或事,实在是很不当的,这种治学态度实在是欠严谨的,“今永嘉县”与“老永嘉县”、与古代的“永嘉郡”,大多人与事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有些人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这样去对待历史,其结果,必定会混淆了视听,扰乱了历史。有些人为了给自家的历史贴金,为了提高自家的知名度,不顾史实,故意模糊,是违背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的,是明显的不正之风的表现,实在令人遗憾。

行政区划调整是我国自古以来就经常出现的事情,而且直到今天仍有人以各种理由在竭力鼓吹区划调整。

不断的区划调整往往让后来的搞历史地理的学者为此大伤脑筋,“永嘉”名称就是一个典型。区划调整会不会打破原有的历史文化脉络? 这也是值得探讨的。

二〇二〇年五月二十六日

刊登于瓯风20集

浙江永嘉是哪个市(古永嘉与今)(3)

浙江永嘉是哪个市(古永嘉与今)(4)

作 者

浙江永嘉是哪个市(古永嘉与今)(5)

沈洪保

曾任教温州大学中文系

中国民主促进会温州市委委员

市政协五、六、七届委员

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相关的著作有:《汉语大词典》(主要编纂人员之一)

曾经参与《唐宋诗词评析词典》

《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古文分类导读》

《吴文英词欣赏》的撰稿

出版《温州古代诗歌选注》(与人合著)

整理点校《何白集》(汲古堂集及续集)

《识匡斋集·歌宜室集》

来源:瓯江文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