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清君侧”就是指清除君王身旁的奸佞小人。从字面意思上看,似乎是忠义之举。但事实上,历史上的几次打着清君侧名义的起兵,真实目的无一不是为了造反。我们先来看看几次著名的清君侧事件。

古代藩王诸侯造反(1)

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侧事件发生在西汉初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向汉景帝上疏,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开始削藩。此举引起各地藩王的强烈不满,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藩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三个月后,叛乱被周亚夫所率领的汉军平定。

古代藩王诸侯造反(2)

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宰相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整个战争持续八年,最后虽然叛乱被平定,但唐王朝也从此由盛转衰。

元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元朝军阀孛罗帖木儿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大都。孛罗帖木儿在大都骄横跋扈,秽乱后宫。一年之后,元顺帝秘密派人将其刺杀。

明朝初年(公元1399年),明朝建文帝即为后,接受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盘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对此极为不满,他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公元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建文帝生死不明。同年,朱棣在应天称帝。

古代藩王诸侯造反(3)

为什么这些藩王、军阀造反,都要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呢?

因为,虽然是起兵造反,但也总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否则师出无名,搞不好会遭到全天下人的反对。古代信息不发达,藩王、军阀们打着清君侧,除奸佞的口号,蒙蔽底层的小老百姓们是绰绰有余了,毕竟打战要钱要人的,没老百姓们的支持,造反这活儿是干不下去的。

假如造反成功,皇帝就成了这些藩王、军阀手中的棋子,任由拿捏了。到时候随便找个理由把皇帝杀了或废了,都是很轻松的事,历史往往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