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5年的10月下旬,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在纽约的联合国大厦举行,江泽民受邀参加。此时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办公室的会客厅里热闹非常,生活在美国东部的侨胞领袖、各界知名人士、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因为一会他们将要见到亲切的江泽民。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江泽民挥着手进入会客厅。刚刚落座。他就环顾四周询问道:“顾老师来了没?”

“我来了!”

一位身材高挑,白发苍苍的人老者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江泽民连忙站起身了,大步迎了上去。两人双手紧握许久后,江泽民让“顾老师”坐到自己身边的沙发上,热情地攀谈起来。与会的记者立即用相机拍下了这动人的一刻。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1)

图一 江泽民

这位顾老师是谁?为何江泽民要称呼他为“老师”?江泽民一生有四位重要的老师,大家都知道是谁吗?

亦师亦友的存在

1998年7月17日,江泽民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忆厉恩虞同志》,讲述了他与自己革命道路上的一位老师厉恩虞之间的故事。那天,距离厉恩虞同志去世仅仅过了20天。

厉恩虞,又名陈震东。他1919年出生在江苏南京的一个贫苦之家。即使是家徒四壁,厉恩虞父母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他们靠着借贷供厉恩虞读书。厉恩虞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在1940年考上了南京中央大学的文学院。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2)

图二

他在校期间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追求救亡图存的真理。在入学后的第二年,厉恩虞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秘密外围组织“青年救国社”,积极参与抗日活动。当时中央大学的校长是著名的反动派樊仲云,厉恩虞联合青救社和其他进步力量,对樊仲云进行驱逐。迫使汪伪政府不得不撤换校长。

1943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开始发生逆转,日军败局逐渐显露。南京沦陷区的投机商人和日伪政权勾结,导致日寇发行的伪币不断贬值,通货膨胀严重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不仅如此,日伪政权还公然贩售鸦片,企图效仿当年侵害国人身体。当时的南京市内光是领到执照的毒贩商人就有30多家,允许售烟的鸦片馆就有170多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私贩。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3)

图三

据当时的记录,全市每天都要卖出鸦片3000多两,营业收入高达6.6万。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我党巧妙的利用了日伪内部之间的矛盾,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清毒运动”。这场运动的领导人正是厉恩虞。

当时江泽民刚刚进入南京中央大学不久,是厉恩虞的学弟。两人虽然不认识,但是当时作为进步学生的江泽民也参与了那场运动。那时1943年一个寒冷的冬日,厉恩虞、江泽民和几千名学生高喊着禁毒口号,游行到南京夫子庙附近。

他们冲进鸦片馆,把在里边醉生梦死的吸毒者带了出来。这些吸毒者里有不少是汪精卫日伪政权里的官员。学生们收缴了大量的鸦片、毒品和烟具,将它们带到大会堂广场前销毁。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4)

图四

同学们在这里高唱着《毕业歌》,在他们背后是持着枪、虎视眈眈的日本宪兵。此情此景,不少中国人都激动万分。厉恩虞还在现场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这一幕让江泽民久久不能忘怀。

江泽民和厉恩虞正式认识,是在1946年的冬天。当时的厉恩虞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党员。他刚从苏北根据地回来,要在上海隐蔽一段时间。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江泽民的入党介绍人王嘉猷找到他,问他能不能收留厉恩虞一段时间。江泽民欣然同意。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5)

图五

当时的江泽民也是穷学生,借住在姨妈家。厉恩虞也不是白住的,他经常会给江姨妈的孩子辅导功课,也会传授给江泽民一些马列主义理论,介绍了很多进步的革命书籍。当时的大学生有联合国救济总署发放的一些物资粮食,江泽民总会省下一半拿给厉恩虞。

1948年11月,厉恩虞接到组织命令撤回苏北根据地,江泽民到车站去为他送行。自此以后,两人就很长时间没有再见过。虽然天各一方,但是江泽民从来就没有忘记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对厉恩虞表示高度的赞赏。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6)

图六

虽然厉恩虞比江泽民大不了几岁,严格意义上来说两人是学长和学弟的关系。但是在革命道路上,厉恩虞是江泽民的领路人,称得上一声“老师”。正是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致使江泽民在厉恩虞患病去世后,特地为他发表了一篇文章,以表哀思。

“江博士”和“天才”老师们

很多人都知道,江泽民是一位出色的领导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也是一位专业的理工科学者。在上海交大,江泽民有一个特别的外号叫“江博士”,因为同学们觉得他不但专业能力出色,而且还特别博学。

而江泽民认为自己能够取得学业上的成绩,除了家庭教育外,最离不开的就是上海交大的两位“天才”老师——朱物华和张钟俊。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7)

图七

朱物华老师是江苏扬州人,跟江泽民是同乡。他在1924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后来又到英国剑桥大学从事相关的研究。1927年,朱物华返回国内工作。朱物华是我国第一代电子学和水声工程学的开拓者。

张钟俊是浙江人,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刚刚满15岁的他就考了国立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23岁就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的科学博士学位。这样的能力,称一句“天才”毫不为过。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8)

图八 朱物华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钟俊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返回国内。他先是在武汉大学担任交手,后来又与交通大学的校友们一起筹建了交通大学重庆分校,并且担任了电机系的主任和交手,是我国著名的自动控制学家,系统工程的创始人之一。

江泽民在上海交大的时候,选修了朱物华的《电力传送》和张钟俊的《运算微积分》。朱教授和张教授两人上课的时候,都喜欢把工科的内容与数学集合起来。江泽民在上完他们的课之后深有感触,觉得只是学习单一学科有很多的不足,所以尽力弥补自己前期在数学上的短板。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9)

图九

朱物华教授喜欢用英语讲课,江泽民在听机电课的时候,英语水平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江泽民多年后,在一次返回母校视察的过程中讲到:“朱、张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引人入胜。他们从来都不照本宣科,课堂氛围也很活跃。”

在教导研究生课程的时候,他们从来不用课本。反而喜欢把世界上目前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作为讲课的重点内容,及时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知识。张钟俊老师平时对学生们十分关心爱护,说话也温和可亲。但是在治学方面非常严谨,考试纪律也很严格,做到了宽严相济。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10)

图十 张钟俊像

这两位老师对江泽民在学术上的帮助很大。就算是毕业多年,江泽民仍然记挂着他们。朱物华老师有一次要到美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但是苦于没有经费。江泽民知道后,把自己的钱寄了过去帮老师度过难关。每当新年来临之际,江泽民总要向老师寄去新年贺卡。

1990年10月,是张钟俊教授执教50周年的好日子。上海交通大学特地举办了庆祝大会。因为公务繁忙,江泽民不能亲自到场。但是他亲自写了一封信件寄给张钟俊教授表示祝贺。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11)

图十一

江泽民是出了名的尊师重教。在访美过程中,甚至不顾美方安保人员处于安全考虑的阻拦,执意去拜访一位定居在美国的老师。这位老师就是开头提到过的“顾老师”——顾毓琇。

顾毓琇老师的来头可不一般。

访美期间的拜会

顾毓琇祖籍江苏昆山,家学渊博。他的祖父是北宋大词人秦观的后代。14岁那年,顾毓琇考上了北京清华学校中等科(清华大学的前身),与著名的文学家梁实秋、孙立人是同班同学,曾经参与过“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1920年,清华文学社成立了。这个社团的第一批社员里边就有顾毓琇,还有闻一多、梁实秋等著名爱国文人。顾毓琇在社团里边担任戏剧组的副主席和小说组成员,创作了一批小说、诗歌和剧本。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12)

图十二 顾毓琇

1923年,顾毓琇从清华大学毕业。他出色、优异的成绩使他获得了公费留学麻省理工的机会。1929年2月,已经获得麻省理工博士学位的顾毓琇决绝的美国提供的优质研究环境和生活待遇,返回祖国任教。

回国之后,他先是在浙江大学担任机电科主任,并创办《电工杂志》。1931年,他出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1944年8月,有被任命为中央大学校长。抗战胜利后,他被任命为上海市教育局长。

顾毓琇先生觉得做好教育工作很重要,但将自己所学的先进知识传授给学子更重要。即使已经是政府内部的重要官员了,顾毓琇仍会每周抽出一天时间给上海交通大学的学子们上课。全班60名学子,江泽民就是其中之一。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13)

图十三

可以说他在当好一个政治家和当好一个学者之间实现了平衡。这些品格,对江泽民的影响很大。同样,顾毓琇先生对江泽民也很有印象。除去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两人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办公室会客厅的那一次相见,江泽民还在1997年,又去看望了顾毓琇老师一次。

1997年10月26日,江泽民受美国克林顿总统的邀请,赴美进行一场为其8天的国事访问。这次访问被美国媒体称为“里程碑式的访问”,江泽民一行人受到美国政府高规格的接待。

这8天的日程安排得很紧张,需要讨论的事情太多。但是江泽民还是抽出时间,去看望顾毓琇老师。10月30日的下午,江泽民带着夫人不顾美国保卫人员以安全为由的劝阻,驱车从华盛顿前往费城。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14)

图十四

顾毓琇老师看到江泽民来了也非常高兴,让自己的夫人专门做了豆沙汤圆、莲子羹等上海名吃款待江泽民夫妇。饭后,两人拿着顾老师的相册,边看边回忆在上海交大读书的日子。

两人的头发都已花白,聊到以前的趣事时总会发出欢快的笑声。顾毓琇对江泽民说:“当年,你总是坐在第一排听课。不仅认真听、仔细纪,还积极提问。在同学们也是非常优秀的。”

很快就到了江泽民离开的时间了,公务繁忙不能耽搁。师生俩互赠礼物后,便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却没想到这次见面,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了。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15)

图十五

2002年,顾毓琇教授在美国去世。消息传到中南海,江泽民非常悲痛。他打了越洋电话给顾毓琇教授的夫人,表达了自己的哀悼和慰问之情,并表示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向他提出。

顾毓琇一生成就非凡,是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一生出版了60多本书,可谓是等身著作。他也多次受到周总理、邓小平等人的接见,并被美国纽约的《世界日报》称为“20世界中国文理大师”。

在正式发出的唁电中,江泽民称顾毓琇是“一代名师”。

江泽民的四位恩师(江泽民的四位恩师)(16)

图十六

结语

“课毕放学归,老师的讲话,可曽有违背?”

这是1931年,江泽民进入扬州东关中心小学读书时老师教给他的儿歌。整首儿歌的歌词,直到江泽民年迈八旬也记得清清楚楚。他常常把自己的优秀归功于家庭,归功于老师。

无论以后自己的地位有多高、身份有多重,江泽民依旧用谦卑温和地态度对待自己的老师们,始终践行者“尊师重教”这个传承了千年的中华美德。为一代代青年学子做出了榜样。

如今江泽民的许多老师都已经故去,但我们仍要感谢这些先生们。正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的言传身教,才培养出一个如此优秀的江泽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