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被误解了,真实意思到底是什么?

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释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的第五章,这句话颇具争议,一直被人们所误解。

人们之所以误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没有联系上下文导致的,从字面上去理解了,认为老天是不仁慈,是冷酷无情的,只把世间的万物,当成狗。

既然老天都自私自利了,何况人呢?于是后来有衍生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实这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是被理解错了。这里的“为”,不是“为了”的意思,而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整句话应该是一个人不修养自身,是天地锁不容许的,这句话主要体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而不是鼓励人们去自私自利。

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释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2)

回过头来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要理解这句话,得结合下半句一起分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不会感情用事,所以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会感情用事,所以对百姓一视同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深入的理解,便是:在天地眼中,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都是公正的,所以天地很公平,他不会对其中一个好,对另一个坏,一切都是任其自然发展,无论世间万物如何发展,那都是世间万物自己的行为,与天地毫无瓜葛。

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释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3)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之所以会产生误解,是因为对“不仁”、“刍狗”这两个字的理解不到位。

刍狗也就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很多人认为,“不仁”就是狠毒、无情的意思,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是因为一个成语已经深入人心了,它便是“不仁不义”,“不仁不义”的意思,是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其实“不仁不义”这个词,出自宋代思想家朱熹中《朱子语类·大学三》的:“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老子是道家,朱熹是儒家,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朱熹是宋代的人物,显然不能用朱熹的“不仁不义”,去解释老子的“天地不仁”,老子“天地不仁”中的“不仁”,其实准确的理解,应该是“无为”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