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哪种人,才能被称之为“神童”?
单从字面意思理解,定是天赋异禀之人,但能被称作“神童”的人恐怕寥寥无几。
从古至今,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不过,成为大家口中的“神童”真的是一件幸事吗?
今天就用他的亲身经历,来解答这个问题。
“神童降临”魏永康,1983年出生在湖南一个小村子里。从小家境贫寒,父亲又半身瘫痪,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一家三口的生计来源全靠母亲维持。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说的一点都不假。
魏永康从小就学习上进,从来不用母亲操心督促,母亲倍感欣慰,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魏永康身上。
他十分争气,8岁考上高中,13岁考上湘潭大学,学业之路节节高升,让人咂舌称叹。
那个年代的农村,有点风吹草动分分钟都能传遍整个村子。
魏永康的“传奇事迹”逐渐被大众熟知,所有人都叫他“天才儿童”,甚至称之为“东方神童”,母亲也为儿子感到光荣,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多家媒体想要找到魏永康做报道,但母亲全部以学习为由婉拒。于是便联系到魏永康的校长进行采访,他评价魏永康:“又是天才,又是怪才。”
这位难得一遇的天才少年受到广泛关注,但魏永康并未受其影响,依然一心埋头学习。
17岁的他不负众望,再次以优异的成绩直接被中科院录取。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母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魏永康进入中科院学习后,本以为美梦成真,谁知是“噩梦”的降临。
竹篮打水一场空,魏永康在中科院没待多久便被退学了。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成为神童,又怎样?”有媒体找到魏永康母亲谈话,得知退学真实原因后十分震惊。
原来,从小到大,魏永康从没做过任何家务,洗衣做饭全是母亲一人操办,就连吃饭也是母亲亲自喂给他吃。
17岁之前,魏永康的脑子里只有学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像一个“学习机器”。
其他孩子玩爬树的时候,他在学习。其他孩子学习的时候,他在学习。就连其他孩子吃饭睡觉的时候,他依然眼不离书,手不离笔。
母亲曾对魏永康说过:你什么都不用管,好好学习就行了。
这句话深深烙在了魏永康心中,他觉得不管有什么事情,找妈妈就好。最终导致已经17岁的魏永康,还没有任何自理能力。
但母亲并未觉得有何不妥,直到被中科院录取后,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魏永康需要独自在学校生活,身边没了母亲的照料,就像个没断奶的婴儿一般。
叠衣服、洗饭盒都能搞得一团糟,就连与同学打招呼说句“你好”都不知如何开口。
在院方多次研究讨论下,最终以魏永康生活自理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不符合学校的学习生活模式予以开除。
此事一经发布,引起一小阵轰动。网友纷纷觉得:“神童”还真不是好当的。
“望子成龙,是最严重的错误”学校通知母亲前来接魏永康时,当场崩溃大哭直言道:“我情愿没生他!”
多年的希望毁于一旦,她觉得十几年的付出白费了。
“我把他生活各方面都搞好了,让他一心一意搞学习。”
“跌落神坛,幸好及时醒悟”
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被退学,魏永康似乎开窍了。
俗话说:只要你觉醒,永远都不晚。
自此之后,魏永康开始培养自理能力,从洗衣刷碗开始学起。学习上突出的他,生活上自然也不会差。
蜕变之后的魏永康发誓要为自己争口气,经过时间的打磨与沉淀,2009年,魏永康成功考入北京工业大学。
母亲也从中吸取了教训,不再事事都管,魏永康也有了自己的主见。
他学业有成归来,安家立业,一家三口的生活安逸祥和。
“溺子如杀子”
怎么说呢?魏永康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他的前半生毁在了母亲的溺爱中,失去了原本的大好前程。
但他经历过坎坷后认清事实,及时醒悟,才有了如今更懂生活的魏永康。
常听人提起“工作与生活两不误”,不仅仅是建议,更是一句人生忠告。
确实如此,魏永康事件就是一个警钟。
对此,大家怎么看待家长教育问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