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继蒙元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统一中央王朝,但它在中国的统治时间,要比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长得多,持续了将近300年之久,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这是独一无二的。

八旗制度是怎么建立的(清初十万八旗打天下)(1)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是军政合一的最高一级单位,创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上三旗为“天子自将”,多归皇帝自领,地位最高,人多势众,成为核心;它们是:正黄、镶黄、正白,守卫皇城,挑取侍卫。担任皇帝外出护卫,是亲军。

下五旗守卫京城外,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护卫。它们是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1615年扩为八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统领;

八旗制度是怎么建立的(清初十万八旗打天下)(2)

镶白旗,旗主由努尔哈赤十二子阿济格统领。

正、镶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统领。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侄子阿敏统领。

镶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统领。

满洲八旗军在辽东斩杀明军数十万,均为明军精锐,在1644年以前5次入关扫荡,攻破州县数十个,俘虏人口几十万,而自身损失却很轻微,卢象升等明军精锐家丁在面对小股八旗军时也不能取胜。

八旗制度是怎么建立的(清初十万八旗打天下)(3)

这已经不是战略战术的问题了,而是双方战斗力差距太大。

八旗军骑兵作战机动性强,肉搏能力也大大强于明军,马上射箭更是汉人骑兵做不到。明军确实拿八旗军一点办法都没有,就算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斩杀明军和明朝地主武装无数的李自成,在山海关作战中,被2-3万战斗力在满洲中算一般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像切菜一样斩杀大半,明军更是连满洲兵中战斗力最弱的镶蓝旗都打不过。

八旗之中,战斗力最强,最持久的还要属正白旗。

八旗制度是怎么建立的(清初十万八旗打天下)(4)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

皇太极登基后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对正白和镶白旗采用分化的办法。

先是废掉年长战功高的阿济格的旗主地位,用14岁的少年多尔衮作镶白旗主,当多尔衮和多铎长大成人后,又找岔子将正白和镶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作正白旗主,多铎作镶白旗主。但这时由于历史的渊源,正白和镶白旗还是比较团结的,而且实力是八旗的第2和第1位。

八旗制度是怎么建立的(清初十万八旗打天下)(5)

多铎统辖的牛录太多,他到那一旗,该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极死时,正是他的家天下计划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他和他的儿子豪格一共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的第一大势力,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则有98个牛录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势力,老代善(他儿子岳托已死,所以代善辖两红旗)和济尔哈朗则有96个牛录是八旗的中坚势力。

(多说一句,如今国内著名武打明星吴京,其实就是正白旗人,家里也出过几代武状元。)

八旗的衰落,可以说和清王朝的衰落是同步。

八旗制度是怎么建立的(清初十万八旗打天下)(6)

清朝19世纪出现统治危机,其中一个明显表现,就是兵力的衰落,这种衰落又以八旗武力的衰退为主要标志。八旗武力衰落的原因不能仅仅以“腐败”来一言蔽之,它背后牵涉到的问题复杂而深刻。谈19世纪危机而不谈军事,谈军事而只谈湘军、淮军却不谈作为清朝统治“根本”的八旗武力的衰微,就找不到症结所在。

危机的根源,在于无论统治者如何粉饰,八旗制度毕竟是建立在民族统治、民族压迫的基础之上的。不管嘴上怎么高喊“满汉一家”,在做法上,“首崇满洲”才是他们的宗旨。这首先就表现在旗饷制度建立后产生的负面作用上。

八旗制度是怎么建立的(清初十万八旗打天下)(7)

辛亥革命后,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民国政府许诺给退位的溥仪每年400万元,而以往清朝政府给八旗贵族的俸禄一律停发了。这对于八旗贵族子弟来说无疑是一重大打击,长久以来一大笔固定的收入突然之间没了,王公贵族们陷入了艰难的境地。没有了政治的实权,也就没有了收受贿赂的机会,昔日贵族一朝之间沦为了平民。

当时赫赫有名的睿王府,在民国时期,每年减少7900两俸银,1500石禄米,地租收入也急剧减少,后来王府将东北、河北的庄地都卖出去了,每亩只卖了3角5分钱,尽管固定收入几乎断绝,王府的开支却比清朝时还要大。因为过去对八旗贵族有种种限制,不准随便外出交结部院大臣、封疆大员,不准没事串亲戚,不准无故离京。

八旗制度是怎么建立的(清初十万八旗打天下)(8)

民国时期这些限制都没有了,贵族子弟们就玩得更痛快了。睿亲王魁斌死于1915年,他的两个20来岁的儿子中铨、中铭过惯了花天酒地的生活,老子死后更没人管了。

真是应了那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