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紧扣文本多角度观照)(1)

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选材表明,全国卷和各地自主命题的试卷,人物传记所占比例最大。人物传记重在记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是通过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的。命题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某人……的一项是”;另一种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如何在时间极度有限的高考中,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快速选定一个正确的选项呢?实践证明,紧扣阅读文本,多角度观照,是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下面,结合近三年各地高考试题,对如何运用此法解答传记类人物形象题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做一些阐释。

所谓多角度观照,其实就是从哪些角度切入,如何观照的技巧。

人物传记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紧扣文本多角度观照)(2)

观照角度二:推敲刻画方式是否误导

命题材料所选文段中刻画人物的方式往往有多种,既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也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等。题干对人物刻画方式的筛选是有指定要求的。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混编到选项中。如果考生不仔细推敲题干的具体要求,只是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从而得出错误的判断。如2014年高考山东卷第11题: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

①輒能言诸生所诵 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思路

在人物形象题的题干中常常出现“表现”“体现”“表明”等词语,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差别,对答题很有好处。表现:比较直接,显露。 体现:需要体会,体察才能感受到。如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表明:表示清楚。如表明自己的想法,立场。而本题用的是“体现”。据此可知,只要选项属于客观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审视,就能判定正确选项为B。因为该选项中的第①点是客观描写,第④点也是客观描写,第⑥点是丞相对詹鼎的评价,属于侧面描写。上述三点都是“体现”而非“表现”。为保险起见,再来审视余下的三点:第②点是写勤奋的,不属于“才能出众”;第③点是写凊廉的,是人的品行,也不属于“才能出众”; 第⑤点是写方国珍向皇上谢罪,何能体现詹鼎才能出众?

请注意,这类题目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简答题。如2015年高考上海卷第19题:“第③段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的心理状态。”这是需要加以重视的。

人物传记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紧扣文本多角度观照)(3)

观照角度三:分析内涵主旨是否清楚

多数情况下,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才智的说法,是明晰的,但有时也比较隐晦,需要考生进一步悉心揣摩、认真审视。这是命题人有意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子混杂其中的一种命题方式。如:2015年高考天津卷第11题:

◆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去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解析思路

该题侧重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该题是对鲁班“才智”的辨别与概括。解答时须通读全文,并加以辨析,筛选出“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即可。观照四个选项可知,第②点突出的是墨子的善“守”,不是体现也不能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第③点中,王充引儒书对“刻木为鸢”者含糊其辞,虽可谓“技艺高超”,但不能肯定就是鲁班。第⑤点是说,木鸢虽机关备具,但仅在须臾间,时间很短,不能远过三日。这里是与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作对比,不能体现鲁班“技艺高超”。所以答案必是B项。

人物传记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紧扣文本多角度观照)(4)

观照角度四:辨别事件过程是否混乱

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过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阶段,并且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命题人有时会故意将 “后一阶段” 的事件混杂到 “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导致事件的发展过程产生混乱,或因果发生错乱,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6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 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 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解析思路

四个选项都紧扣来护儿”设置,是对来护儿形象的考查。通过对四个选项的注意观照,可知C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来护儿向皇上进谏发生在“十二年”,皇帝亲到江都,来护儿进谏希望皇帝停驾洛阳,让皇帝非常生气。而后来文化及杀害他时,皇帝已被抓了,何谈“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炀帝没有设法保护来护儿,并非先前进谏引发炀帝大怒的原因。时序上虽有先后但不构成因果。此项错在强拉因果。

人物传记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紧扣文本多角度观照)(5)

【实战演练】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三月,上不豫。太尉长沙王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并入侍医药。群臣请祈祷神祇,上不许,唯使侍中谢方明以疾告庙而已。上性不信奇怪,微时多符瑞,及贵,史官审以所闻,上拒而不答。……五月,上疾甚,召太子诫之曰:“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又为手诏曰:“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同被顾命。癸亥,帝殂于西殿。

上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宁州尝献虎魄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上大悦,命捣碎分付诸将。平关中得姚兴从女有盛宠以之废事谢晦谏即时遣出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宋台既建,有司奏东西堂施局脚床、银涂钉,上不许,使用直脚床、钉用铁。诸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内外奉禁,莫不节俭。性尤简易,常著连齿木屐,好出神虎门逍遥,左右从者不过十余人。时徐羡之住西州,尝幸羡之,便步出西掖门,羽仪络绎追随,已出西明门矣。诸子旦问起居,入閤脱公服,止著裙帽,如家人之礼。孝武大明中,坏上所居阴室,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床头有土鄣,壁上挂葛灯笼、寐绳拂。侍中袁颉盛称上俭素之德。太祖不答,独曰:“田舍公得此,以为过矣”。故能光有天下,克成大业者焉。

(选自《宋书·武帝本纪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关中/ 得姚兴从女/ 有盛宠/ 以之废事/ 谢晦谏/ 即时遣出/ 财帛皆在外府/ 内无私藏/

B.平关中/ 得姚兴从女/ 有盛宠/ 以之废事/ 谢晦谏/ 即时遣出/ 财帛皆在/ 外府内无私藏/

C.平关中/ 得姚兴从女/ 有盛宠/ 以之废事/ 谢晦谏/ 即时遣出/ 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

D.平关中/ 得姚兴从女/ 有盛宠/ 以之废事/ 谢晦谏/ 即时遣出/ 财帛皆在外/ 府内无私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宋徽宗年间,太尉居武阶官之首。

B.尚书仆射,是尚书省的副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C.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宋时中书令可直接向皇帝上奏密奏。

D.阴室是皇帝生前所居的殿室,皇帝死后为其遗物的收藏之处,以供其阴魂出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裕不信神怪只是一种假象。他在病重时朝中大臣们请求向神灵祈祷,刘裕虽然口头不许,却又派侍中谢方明到宗庙焚香,把病情向祖先报告。

B.刘裕对朝廷官员了如指掌。他病重时告诫太子:檀道济无野心,徐羡之、傅亮不会有其他企图,谢晦曾随他南北征战,往后若有事,一定是他。

C.刘裕被侍中袁颉称赞有俭素之德。办事部门奏请用比较好看的曲脚床,他不准。公主出嫁,没有锦绣金玉。里里外外,都遵守规定,节俭从事。

D.刘裕生性喜欢随便,常常穿着木拖鞋,喜欢去神虎门外转悠,随从不过十来个。他去住西州的徐羡之那里,仪仗队在后面紧追,可他早已走出西明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曰:“田舍公得此,以为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传记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紧扣文本多角度观照)(6)

【参考答案】

1.A。(解析: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结合句子的前后文的意思来断句。

2.C。(解析:宋时的中书令因五代之旧,只为亲王、使相的兼官,无职事。)

3.A。(解析:“不信神怪”与去“宗庙焚香,把病情向祖先报告”性质不同,不是一回事。不能说“只是一种假象”)

4.(1)各位公主出嫁,送的钱不过二十万,没有锦绣金玉。解析:“诸”“适”“遣送”,是本句的3个采分点)

(2)自言自语地说:“乡下人若能这样,那就很不错了。”(解析:“独”“田舍公”“过”,是本句的3个采分点)

【参考译文】

三月,刘宋武帝病重,太尉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一道进宫,侍侯刘裕治疗服药。朝中大臣们请求向神灵祈祷,刘裕不许,只派侍中谢方明到宗庙焚香,把病情向祖先报告。刘裕一向不信神怪,当他还是一个平民的时候,曾有许多祥兆,等到后来大贵,史官们向他查证传闻,刘裕都拒而不答。……五月,刘宋武帝病重,他把太子刘义符召到床前,告诫他说:“檀道济虽有才干,精于谋略,却无野心,不像他的哥哥檀道韶,有一种难以驾御的气质。徐羡之、傅亮,当不会有其他企图。谢晦多次随我南北征战,善于随机应变,将来如果有问题,一定是他。”然后,刘裕又亲笔写下遗诏:“后世如果出现年幼的君主,朝中政事一概委托给宰相,皇太后用不着临朝主政。”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共同接受遗命。癸亥(二十一日),刘宋武帝刘裕在西殿去世,这年六十岁。秋七月己西,安葬在丹阳郡建康县蒋山的初宁陵。

刘裕生前清心寡欲,注重法度,不讲究装饰排场,后宫也不设歌舞之类。宁州曾经贡献琥珀枕,非常好看,当时将要北伐,因为琥珀可以治疗刀枪之伤,皇上得了此枕非常高兴,令人把它捣碎分给将领们。平定关中时,俘获了姚兴的侄女,非常宠爱她,因此而影响了军政大事。谢晦提出批评,皇上马上就放她出宫。财物都在国库,而没有什么私藏。宋王府建立,办事部门奏请在东西堂放置式样比较好看的曲脚床,钉子涂银,皇上不准,结果使用直脚床,用铁钉。各位公主出嫁,送的钱不过二十万,没有锦绣金玉。里里外外,都遵守规定,节俭从事。皇上生性喜欢随便,常穿着木拖鞋,喜欢去神虎门外转悠,随从不过十来个人。当时徐羡之住在西州,皇上常去他那儿,走出西掖门,仪仗队在后面紧追,可他早已走出西明门了。儿子们早上起来请安,进门都穿便服,行家人礼,很平常。孝武帝大明年间,把皇上生前住的殿室拆了,盖玉烛殿。孝武帝和群臣参观皇上生前居室,只见床头有土垒的小墙,墙上挂着葛布灯笼、麻绳拂子。侍中袁颉一个劲地称赞皇上的俭素之德。孝武帝不置可否,过一会儿,才自言自语地说:“乡下人若能这样,那就很不错了。”所以皇上能拥有天下,终于成就宏大的事业。

人物传记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紧扣文本多角度观照)(7)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