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

不经意地,会做人生的“差评师”

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或大或小的伤害

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很大精力来弥补

由此产生的裂痕

却很难修复

01

高情商的人,一定会爱自己

看过一部澳大利亚的奇幻喜剧短片《塑胶人》。

影片中安娜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约会,于是想要精心打扮一番。

然而,穿上裙子觉得自己像金鱼,换上牛仔裤又呲啦一声崩开了。

比划着带项链却又断掉了,珠子掉了一地。

约会对象亨利打电话来说,约会地点很重要,时间紧迫。

安娜决定先化妆,涂美白霜时又惊讶地看到鼻子上长了个小痘痘。

安娜非常懊恼,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苦苦地抓住自己的脸。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来不做这两件事(高情商的人最大自律)(1)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像安娜这样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为什么我的鼻子那么塌,个子怎么不长高点,腿怎么能不细一点,眼睛怎么一边大一边小?”

“为什么我当众讲话总失败,我怎么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为什么我娶(找)了一个这样的老婆(老公)?”

“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差劲?别人家的孩子成绩那么好?”

“为什么老天爷要这样对我,让我活得这么苦?”

…….

这样的人,给自己设置了太多的条件,使得自己总对自己不满意,成为自己人生的“差评师”。

你很难看到他脸上有愉悦幸福的光芒,大多数时候他的脸都拧成一个苦瓜的样子,要么忧郁,要么抱怨。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来不做这两件事(高情商的人最大自律)(2)

前不久,我刚刚写过的那篇《“鹿道森”们:人生虽苦,爱是那道光》,缘起于鹿道森的自杀。

鹿道森,独立摄影师。

开有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带着学徒,在线上开了免费的摄影课程,领很多小白入了门。

在朋友们眼中,他是个不错的大男孩。

然而,11月底,他默默将摄影器材送给朋友,东西打包寄回家,把遗书设置微博定时发送。

然后,独自投入寒冷的大海。

在遗书中,鹿道森给自己贴上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山区孩子,校园霸凌经历者,摄影创作人,独居青年,追梦的人。

看到遗书,感觉鹿道森自杀前做了很多的努力和挣扎,但他依然发现:

相较过往,一切没有变得更好。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来不做这两件事(高情商的人最大自律)(3)

他定时发出了一封让无数人动容的遗书,却没有给任何人挽救他的机会。

他说自己被无数的沙粒压垮,但却没能看到遗书经微博发出后:

朋友们在想尽办法去寻找他,无数的网友都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的离去。

其实,这个世界,还有其它美好的无数沙粒。

《塑胶人》中的安娜,在她越来越心烦意乱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外形居然能够像橡皮泥一样,用手塑造。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来不做这两件事(高情商的人最大自律)(4)

欣喜若狂的她马上着手进行外形大改造:拉脖子、拉额头、捏下巴、手动隆胸、捏大眼睛、瘦腿......

按照画册模特捏出了一个新的安娜,这下她应该满意了!

当她最后打开门迎接心仪的男孩时,亨利没有任何惊讶,牵起安娜的手,带着爱意。

戏剧性的是,面对亨利的安娜哪里都没有变,她塑回自己原来的模样,唯一不同的是,多了自信!

没有人会被遗弃,只是要坚信这个世界充满爱。

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虽然无法与你悲喜相通,但总能在你需要时为你遮雨挡风。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人生目标,或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或找到自己心爱的伴侣,或给予父母和孩子更好的生活……

但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应该”。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来不做这两件事(高情商的人最大自律)(5)

一个活在“应该”规则里的人,大概率他的情感体验都是失望。

高情商的人,一定明白,所谓的不满意,只不过是在生活的正反两面中,自己选择了反面而已。

《孟子·尽心上》有云: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高情商的人,会做自己生活的导演,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

最大的自律是:不随意给自己“差评”。

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真实和美好。

而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在于——爱自己!

02

高情商的人,会温暖他人

某一个黄昏,一位中年男人,兴高采烈地提着一个袋子,来到一位环卫女工的身边。

两个人,从袋子里掏出一个保温桶,一个饭盒,一小袋肯德基的薯条。

铺开在路边的花坛上,你望望我,我看看你,满脸幸福地吃着。

“你还专门去买了薯条啊。”妻子带着埋怨和娇嗔的口气对丈夫说:“上次吃还是带孩子去的。”

“你不是喜欢吃嘛,我路过就去买了。”

正好这时,有位路人经过,不经意说了句:

“没诚意,怎么不买大份的,鸡翅也很好吃,也舍不得买一根?”

中年夫妇脸上的幸福顿时被尴尬笼罩了。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来不做这两件事(高情商的人最大自律)(6)

生活中,我们不难碰到这样的人,不经意地,就往别人的幸福里丢进去一块冰。

村上春树先生,在他的作品《舞!舞!舞!》里说了一句话:

“不是所有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世上的人千千万,每个人对幸福的感知都不同,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然而,有些人,却非常“愿意”评价他人的人生,而且往往给出了“差评”。

一位姑娘,带着自己的妈妈去旅游,担心妈妈不习惯坐飞机,选择了火车卧铺出行。

妈妈很开心,就在微信群里跟人分享这份喜悦。

有位亲戚知道后,嘲讽地说:“你们怎么不坐飞机去呢?坐火车要坐好几天,多累呀!”

她的妈妈虽然解释说自己害怕坐飞机,但此后的旅行途中,不再怎么说话,眼睛一直盯着窗外看。

直到快下车的时候,妈妈才突然试探性地问女儿:“假如我想坐飞机去旅行,你会同意吗?”

女儿立马点点头,妈妈这才释然地笑了。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来不做这两件事(高情商的人最大自律)(7)

很多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足以摧毁别人来之不易的快乐。

高情商的人,接纳自己也欣赏他人,知道各有各的经历和不易,从不随意地给他人“差评”。

同样,某个深夜,一栋居民楼下,一对环卫工夫妇坐在长椅上吃馒头。

黑暗中,他们手忙脚乱,不小心将一些咸菜撒在了地上。

楼上的女主人正好开灯去阳台收衣服,看见了这一幕,于是就一直将灯亮着。

女主人的丈夫下班回家后打算关掉阳台的灯,却被她拦住。

她悄悄带着丈夫来到阳台上,看见楼下的环卫工夫妇正在灯光下享受着温馨的晚餐。

两人相视一笑,转身回屋,留下阳台的灯,照亮并温暖了他人。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来不做这两件事(高情商的人最大自律)(8)

漫漫人生,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犯错、无助、尴尬的时刻,那些不动声色的关心,才是最高级的善良。

高情商的人,自己内心美好,充满阳光,也从不忘记温暖他人。

03

高情商父母,会鼓励孩子

说到差评带来的伤害,一定不能忽略孩子。

下面的场景,为人父母一定不会陌生。

“快上去啊,怕什么怕,别人都那么勇敢!”

“就这点儿分,蠢的死,你就不能学学隔壁小明啊?”

“有什么好哭的,总是不听话。”

“袜子都洗不干净,真是个废物!”

“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妖精,气死我了!”

......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来不做这两件事(高情商的人最大自律)(9)

综艺节目《少年说》,节目的形式简单而又纯粹。

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站上很高的台子,对台下的人群喊出自己的心里话。

其中一位小女孩的喊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这位刚刚上初中的小女孩,她说她的妈妈让她很“受伤”。

妈妈总拿她跟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联盟第一的学霸女同学作比较。

每次成绩出来后,妈妈都拿考得最差的那门课说她,却从来看不到她的优秀和努力。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来不做这两件事(高情商的人最大自律)(10)

孩子喊话之后,台下的妈妈却有着神回答:“其实你要不打击,你就会飘。”

孩子只好哭着走下了喊话的舞台。

在这位妈妈看来,给孩子“差评”,变成了很好的教育手段。

著名作家三毛曾写过一篇散文《一生的战役》,说:

“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这里的“你”就是指三毛的父亲。

中国影视界的大佬姜文曾坦言:人生最大的挫折,就是父母的否定。

“我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处不好与母亲的关系,她老是一种不高兴的样子,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让她开心”。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来不做这两件事(高情商的人最大自律)(11)

姜文一直很努力,只希望用自己的出色换来母亲的一句赞美和肯定,但是直到母亲去世,他都没有听到,这也是姜文内心最深的伤痛。

有一种渴望永远不会消失,那就是自己的父母能够看到自己,认可自己。

有些遗憾,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弥补。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来不做这两件事(高情商的人最大自律)(12)

孩子的理性未完全发育好,容易受到情感情绪的困扰。

作为父母,需要以情感、爱、关注孩子内心感受的方式,来养育他成长。

日本有部电影《垫底辣妹》,戳中无数人的泪点,也给了无数人激励。

女主角沙耶加从叛逆的垫底辣妹,觉醒后努力,成功考取了绝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大学。

她的妈妈功不可没。

沙耶加叛逆乖张,但她的母亲从未放弃她,反而无条件地支持她、爱她、包容她。

沙耶加在学习上自暴自弃,妈妈被老师请去学校。面对老师,她无比真诚地说:

“我想让孩子们能做让他们喜欢的事情。不管周围的人怎么说,就算与全世界为敌,我一定会在她的身旁。”

沙耶加通过补习努力后,依然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几近崩溃想要放弃。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来不做这两件事(高情商的人最大自律)(13)

面对浑身湿透、失魂落魄的女儿,妈妈什么责怪的话都没说,而是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

然后,安慰她说:“如果觉得太累了放弃也没关系哦,你已经很努力了嘛。”

没有随意给孩子“差评”,而是相信孩子,看见她的努力。

沙耶加的妈妈给了孩子无穷的力量,激励着她迈向自己的辉煌。

《少年说》里那个女孩的学霸闺蜜,不断为她打气加油,夸她也是自己妈妈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闺蜜说她是“全班女生中最善良最大胆的,她用自己的热忱感染力全班所有人,包括老师。”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来不做这两件事(高情商的人最大自律)(14)

可以想象,这样的评价和孩子妈妈敷衍列举的“善良、口才好、学习好”三点比起来,哪一个更有温度。

高情商父母,不做孩子的“差评师”,而是学会欣赏和鼓励,用心“看见”、“看到”孩子。

哲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为人父母,会看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从这里出发,点燃自己未来的人生。

(本文首发在公众号:二孩老爸说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