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榜的名句(走近巨匠侯德榜)(1)

侯德榜为《百年巨匠》第二季科技篇拍摄的巨匠之一。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著名科学家、化学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世界制碱业的权威。他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索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倡议用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为发展小化肥工业做出了贡献。他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 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侯德榜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今中科院院士),历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等要职。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许多行业都需要大量用碱。侯德榜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上世纪20年代参与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永利碱厂,打破了外国在制碱技术上的封锁垄断;30年代主持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南京硫酸铵厂;40、50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制碱新工艺,以及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在6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写下了光辉一页。1949年他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曾任化工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还被选为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侯德榜的名句(走近巨匠侯德榜)(2)

中国邮政发行邮票纪念候德榜先生

实业救国 跨进“永利”的大门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13岁时考入美国教会的福州英华书院学习。虽然接受西式教育,但他感到在福州的洋人对中国人不讲平等,到处耀武扬威、欺辱中国人。后来,侯德榜因参加反对美国政府迫害华侨的活动,被学校开除,转入爱国人士陈宝琛开办的中学学习。他认识到中国必须图强,并逐步树立起“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1907年,侯德榜被保送到上海闽皖铁路学校学习,毕业后在英资津浦铁路当实习生。1911年,他辞去工作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学习期间,他曾考出过10门功课门门100分的好成绩,轰动清华园。1912年从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

20世纪初,化工在世界上还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侯德榜对化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化工专业,经过八载寒窗苦读,于1921年获得制革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铁盐鞣革》被《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特予全文连载,成为制革界至今仍在引用的经典文献之一。

侯德榜即将学成回国之际,在纽约遇到了赴美考察的化工专家陈调甫。陈调甫看重侯德榜学识渊博、工作踏实,力荐他到正在筹建的中国第一家碱厂———塘沽永利碱厂工作。虽然侯德榜是学制革的,但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工业,他终于下决心从事制碱,选择回国担任永利碱厂的技师长(即总工程师),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的人生历程。

冲破封锁,揭开“索尔维制碱法”秘密

要创业首先需要实干的精神。侯德榜脱下西服换上工作服和胶鞋,身先士卒,同工人们一起操作。哪里出现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经常干得浑身汗臭,赢得了工人们、甚至外国技师的赞赏和钦佩。

当时盛行的是索尔维制碱法,但国外都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不少人的探索大都以失败告终。侯德榜迎难而上,经过5年的艰苦探索,终于掌握了索尔维制碱法的各项技术要领,可日产180吨纯碱。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为中国赢得了一枚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

侯德榜的名句(走近巨匠侯德榜)(3)

侯德榜摸索出制碱法的奥秘后,没有据为己有、大发其财,而是公布于众,让世界共享这一科技成果。为此,他把制碱法的全部技术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专著《纯碱制造》,于1933年在纽约列入美国化学会丛书出版。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彻底公开了索尔维法制碱的秘密,被世界各国化工界公认为制碱工业的权威专著,并相继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对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国著名化学家威尔逊称这本书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直到2004年,书中的观点还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引用。

摸索前行创立“侯氏制碱法”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先后3次以“工厂安全”相要挟,提出“合作”管理的要求。侯德榜和同仁们大义凛然,坚持“宁举丧,不受奠仪”,拒绝“合作”;同时积极响应抗战支援前线,利用工厂设施转产硝酸铵炸药等物资。永利碱厂遭到日本飞机轰炸,被迫迁往四川。

索尔维制碱法的致命缺点是食盐利用率不高,大约有30%的食盐被浪费掉,而当时内地盐价昂贵。侯德榜决定另辟新径。他边摸索边实验,不断设计、改进方案,带领技术人员进行了500多次试验,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终于取得了成功。这种新方法被命名为“联合制碱法”,即后来的“侯氏制碱法”,可使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而且污染环境的废物 转 化 为 化肥———氯化铵,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侯德榜被英国皇家化工学会和美国化学工程学会评为名誉会员。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中国建设迫切需要化肥,焦点集中到氨加工品种选择这个关键问题上。侯德榜倡议用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这项新工艺通过了技术关和经济关。之后,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侯德榜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面对鲜花和掌声,他平静地说:“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他为中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文章来源 | 清华大学

声明 | 文章和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监制 | 衎堂

美术编辑 | 神奇海螺

侯德榜的名句(走近巨匠侯德榜)(4)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9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电影篇,计划于2021年陆续完成,届时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134家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