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喜欢一个人或者明星,起码,除了关注他的作品之外也要关注他的微博他生活的点滴,他的快乐与烦恼,他的最新的动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一个你不知道的苏东坡?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你不知道的苏东坡(听说你也喜欢苏东坡)

一个你不知道的苏东坡

要说喜欢一个人或者明星,起码,除了关注他的作品之外也要关注他的微博。他生活的点滴,他的快乐与烦恼,他的最新的动态……

苏轼算是那个时期文坛大咖中的顶流。哦不,直到现在,他的迷妹、粉丝也是一大把。不说别的,提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但如果你只会背他的几首诗词,而说不出别的,那苏轼会伤心的,因为这证明你还没有关注他的“微博”。

苏轼是在大概公元1080年开通的“微博”,一直到公元1100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他的“微博”才停更。从交往游玩到养生经验,从史说议论到命分占卜,从奇闻异事到时事兵略,几乎包含了他生活的所有方面。每一篇文章少则三五十言,多则近千字,长短随性。从时间记录来看,隔三差五就要写一篇。所以我说它是苏东坡的“微博”,一点也不为过。

好像很多古代人都喜欢炼丹,从一开始妄想长生不老到后来追求延年益寿,从秦始皇到明朝的嘉靖帝,炼丹的真不少。如果你只是读一读诗词,哪里能知道,苏轼也炼过丹呢?

苏轼的丹,不能说“炼”,因为他没用火,那应该说什么呢?“以三十瓷器,皆有盖,溺其中,已,随手盖之,书识其上,自一至三十。置净室,选谨朴者守之。满三十日开视,其上当结细砂如浮蚁状,或黄或赤,密绢帕滤取。新汲水净,淘澄无度,以秽气尽为度,净瓷瓶合贮之。夏至后取细研,枣肉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吞下,不限丸数,三五日后服尽。”

看懂了吗?苏轼准备了三十个有盖子瓶瓶罐罐,在里边“嘘嘘”,然后盖严实,写上标签,按照顺序放到干净的房间里,还要让做事谨慎的人给他看守着。一个月后,打开盖子,看见上边漂浮着一层或红或黄的细沙。用手帕将沙粒过滤出来,放到清水里,清水没有变浑浊,苏轼认为这就是淘尽污秽之后的精华。把这些细沙收集起来,放到干净的瓶子里储存起来。等夏至之后研成面,和大枣搅拌到一起,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空腹温酒服下。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微博”。上热搜的那天,也不知道苏大咖会不会掉粉。

但是你不要认为苏轼在养生方面一直不靠谱。有一次,一个姓张的人来找苏轼求字,还央求他给写个药方。苏轼起初有些为难,我不了解你的身体,怎么给你开药方?后来苏轼想了想给姓张的人开了这样一张药方。“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苏轼说有一个药方,我一直在服用,感觉甚好,而且它只有四味药,简单得很,现在我就告诉你:第一味是把平安当做显贵,第二味是把安眠当做富有,第三味是出门时用走路代替坐车,第四味是以晚吃饭代替吃肉。

苏轼的这个方子,既是经验也是智慧。“微博”一发,粉丝们又都回来了。

苏轼有一首诗,我打赌你会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这首《题西林壁》已经是苏轼来到庐山写的第五首诗了,而且,我们差一点就读不到这诗了。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1084年,苏轼终于结束了他的黄州团练副使生活,奉调汝州。在路过九江时,游览庐山。可是苏轼出入庐山时,他却这样说道:“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看,不欲作诗!就好比我们现代人去旅游,被景色所打动,决心放下手机,只用眼睛来记录美景。可是世事难料,没走多久,他就被许多人认了出来,这些人还举着荧光棒高喊着“苏子瞻”的名字,这让他有些意外,诗性也就跟着抑制不住了。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作完这首诗,苏轼又觉得自己的心事太重了,容易被他人左右,实属不该,于是又作了两首诗调整自己的心态。后来,他又想起了前人李白和徐凝写庐山的诗,想着想着,哑然失笑。苏轼又来到开先寺内,住持僧人又向他求诗,苏轼不好推脱,想起刚才读李白和徐凝的诗,所以作诗道: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此诗一出,便知道他刚才哑然失笑的原因了。他还是觉得李白的诗好,而徐凝,究竟要差一些。

在庐山住十余日,最后游览了西林时,才作了我们最熟悉的那首《题西林壁》。想一想,苏轼最初来到庐山时是不打算作诗的,如果没有粉丝们的热情支持鼓励,这一首也便不存在了。要不说粉丝是偶像向上的动力呢!

说到这,作为苏轼粉丝的你一定在问:东坡先生的“微博账号”是什么?记住,叫《东坡志林》。文/子聿

要说喜欢一个人或者明星,起码,除了关注他的作品之外也要关注他的微博。他生活的点滴,他的快乐与烦恼,他的最新的动态……

苏轼算是那个时期文坛大咖中的顶流。哦不,直到现在,他的迷妹、粉丝也是一大把。不说别的,提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但如果你只会背他的几首诗词,而说不出别的,那苏轼会伤心的,因为这证明你还没有关注他的“微博”。

苏轼是在大概公元1080年开通的“微博”,一直到公元1100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他的“微博”才停更。从交往游玩到养生经验,从史说议论到命分占卜,从奇闻异事到时事兵略,几乎包含了他生活的所有方面。每一篇文章少则三五十言,多则近千字,长短随性。从时间记录来看,隔三差五就要写一篇。所以我说它是苏东坡的“微博”,一点也不为过。

好像很多古代人都喜欢炼丹,从一开始妄想长生不老到后来追求延年益寿,从秦始皇到明朝的嘉靖帝,炼丹的真不少。如果你只是读一读诗词,哪里能知道,苏轼也炼过丹呢?

苏轼的丹,不能说“炼”,因为他没用火,那应该说什么呢?“以三十瓷器,皆有盖,溺其中,已,随手盖之,书识其上,自一至三十。置净室,选谨朴者守之。满三十日开视,其上当结细砂如浮蚁状,或黄或赤,密绢帕滤取。新汲水净,淘澄无度,以秽气尽为度,净瓷瓶合贮之。夏至后取细研,枣肉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吞下,不限丸数,三五日后服尽。”

看懂了吗?苏轼准备了三十个有盖子瓶瓶罐罐,在里边“嘘嘘”,然后盖严实,写上标签,按照顺序放到干净的房间里,还要让做事谨慎的人给他看守着。一个月后,打开盖子,看见上边漂浮着一层或红或黄的细沙。用手帕将沙粒过滤出来,放到清水里,清水没有变浑浊,苏轼认为这就是淘尽污秽之后的精华。把这些细沙收集起来,放到干净的瓶子里储存起来。等夏至之后研成面,和大枣搅拌到一起,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空腹温酒服下。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微博”。上热搜的那天,也不知道苏大咖会不会掉粉。

但是你不要认为苏轼在养生方面一直不靠谱。有一次,一个姓张的人来找苏轼求字,还央求他给写个药方。苏轼起初有些为难,我不了解你的身体,怎么给你开药方?后来苏轼想了想给姓张的人开了这样一张药方。“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苏轼说有一个药方,我一直在服用,感觉甚好,而且它只有四味药,简单得很,现在我就告诉你:第一味是把平安当做显贵,第二味是把安眠当做富有,第三味是出门时用走路代替坐车,第四味是以晚吃饭代替吃肉。

苏轼的这个方子,既是经验也是智慧。“微博”一发,粉丝们又都回来了。

苏轼有一首诗,我打赌你会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这首《题西林壁》已经是苏轼来到庐山写的第五首诗了,而且,我们差一点就读不到这诗了。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1084年,苏轼终于结束了他的黄州团练副使生活,奉调汝州。在路过九江时,游览庐山。可是苏轼出入庐山时,他却这样说道:“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看,不欲作诗!就好比我们现代人去旅游,被景色所打动,决心放下手机,只用眼睛来记录美景。可是世事难料,没走多久,他就被许多人认了出来,这些人还举着荧光棒高喊着“苏子瞻”的名字,这让他有些意外,诗性也就跟着抑制不住了。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作完这首诗,苏轼又觉得自己的心事太重了,容易被他人左右,实属不该,于是又作了两首诗调整自己的心态。后来,他又想起了前人李白和徐凝写庐山的诗,想着想着,哑然失笑。苏轼又来到开先寺内,住持僧人又向他求诗,苏轼不好推脱,想起刚才读李白和徐凝的诗,所以作诗道: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此诗一出,便知道他刚才哑然失笑的原因了。他还是觉得李白的诗好,而徐凝,究竟要差一些。

在庐山住十余日,最后游览了西林时,才作了我们最熟悉的那首《题西林壁》。想一想,苏轼最初来到庐山时是不打算作诗的,如果没有粉丝们的热情支持鼓励,这一首也便不存在了。要不说粉丝是偶像向上的动力呢!

说到这,作为苏轼粉丝的你一定在问:东坡先生的“微博账号”是什么?记住,叫《东坡志林》。文/子聿

来源:千龙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