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梨的生长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一、西洋梨的生长特性及结果特性

(一)生长特性

西洋梨干性强,枝条生长直立,成枝力强,树冠枝条较密,幼树长势较旺,大树生长较弱。部分品种骨干枝角度不开张且不易更新。进入结果期以后,骨干枝上枝条自然开张,披散下垂。树冠呈圆锥形。

(二)结果特性

不同品种西洋梨的结果习性差异很大。巴梨、三季梨和康德等结果较早,定植后 3~5 年即可结果,易形成短果枝群,连续成花结果的能力较强,果台枝较多且短而壮。盛果期树以短果枝和短果枝群结果为主,部分中长果枝也可结果。茄梨、伏茄梨和日面红等结果期较晚,定植后5~7年开始结果,短枝偏弱,形成花芽的年限较长,不易形成短果枝组,中果枝数量多。

西洋黄梨怎么种植(西洋梨的生长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1)

二、主要树形和整形修剪技术

(一)三株挺身树形

三株挺身树形定植时每穴栽植粗度、长势一致的苗木 3 株,向周外倾斜 30°,作为 3 个主枝,苗木根系相互不接触。此树形适于阿巴特梨与巴梨等品种,株行距3 m×4 m。采用三株挺身树形,栽培苗木用量多,树体成形快,幼树期树冠较大,前期产量较高。进入盛果期后,前期高产量优势不再明显。

株 苗 木 定 植 后, 定 干 高 度60 cm,每株作为 1 个主枝,每主枝可抽生 3~6 个分枝,选留外侧向的2~3 个分枝作侧枝,顶部斜向上的枝作主枝延长枝。第 2 年春天对 3个主枝留 40~50 cm 短截,促发第 2层侧枝,第 1 层侧枝不修剪促花结果。第 3 年春天 3 个主枝上部保留40 cm 短截,第 2 层侧枝保留 2 个,不修剪。第 4 年春主枝甩放不剪,疏剪其上过密枝,每个主枝上第 3层侧枝保留 1 个。修剪时注意重剪旺株,轻剪衰弱株,结合偏施肥水的方法,抑强促弱,平衡树势。

(二)主干疏层形

主干疏层形主枝 6~7 个,分 3层排列,各层主枝数为 3-2-1 个或3-2-2 个,第 3 层以上开心。主干高 60~80 cm,第 1 层与第 2 层距离60~110 cm; 第 2 层 与 第 3 层 距 离40~60 cm。层间可留辅养枝,主枝上分布侧枝,侧枝上着生结果枝组。

此树形适于普通乔化砧或半矮化砧木的巴梨、茄梨和日面红等品种,株行距 3~3.5 m×4~4.5 m。采用主干疏层形的西洋梨管理不善容易造成树体上强下弱,冠内冠下部易光秃,结果部位上移,树体衰老加快,容易感染腐烂病等多种病害。

幼 树 期 控 制 主 枝 角 度 30 °~45 °, 主 枝 延 长 枝 剪 留 长 度 45~55 cm。西洋梨对光照条件要求较低,可适当密留枝,少疏枝。有些品种如巴梨、康德梨等,侧枝长势较弱不易培养,可以主枝代替侧枝或采用多主枝少侧枝法,但茄梨和伏茄梨则要求分枝多、级次高,应多留分枝。盛果期主枝角度开张较大,甚至可能下垂,下垂枝条如背上发生徒长枝可用于培养新枝头,原枝头保留结果。如树势很弱,背上无徒长枝发生时,原枝头继续保留。对老树或幼树,每年只宜对枝组维持修剪,不宜做大更新,疏大枝,以免缩短树体寿命,影响经济效益。盛果期每 667 m 2 产量为2000~2500 kg,随着树势衰弱的速度加快产量呈下降趋势。

(三)细长纺锤形

细长纺锤形干高 50~60 cm,树高 2.5~3 m,在中心干上依次着生10~15 个螺旋状排列的主枝,插空错落着生,主枝直接分生枝组。相邻两主枝间隔 20 cm,同侧的两个主枝间距应> 50 cm。主枝与主干的夹角呈 70°~80°。树冠呈纺锤状,适宜于康富伦斯、康考德和阿巴特等易成花的品种。采用矮化砧木或矮化中间砧,如榅桲 C 或中矮1 号等砧木。宽行密植,株行距为0.5~1.0 m×4~4.5 m。此树形立体结果空间大,产量较高,需肥水较大。病虫害较重。

定 植 后 定 干 高 度 80 cm、 主干 60 cm 以下的枝芽及时抹除,在20 cm 整形带内选留 2~4 个方位较好、长度在 100 cm 以上的枝条培养成主枝,新梢停长后拉枝,使之与树干呈近 90°角。冬剪时,中心干剪留 50~60 cm。第 2 年仍按上述方法培养主枝,连续培养 4~5 年即可成形。对主枝一般只缓放不短截,待生出分枝并开始成花后进行回缩。主枝数量选够10~15个后落头开心。注意控制主枝的生长势,其粗度应小于中心干的 1/2 粗度。过粗时应疏除部分分枝及枝组或进行环剥等,削弱其生长势。及时疏除中心干上的竞争枝、徒长枝、重叠枝和过密枝,以调节树势平衡,防止上强下弱。

该树形树体长势旺[吉山花瑶],早期结果的能力强,盛果期产量高,每 667 m 2 产量为2700~4000 kg,而且稳产性强。

三、花果管理

西洋梨要严格进行疏花疏果,每隔 20 cm 左右留 1 个花序。疏果先疏去畸形果、偏斜果,然后按间距 25 cm 左右留 1 个果,或按叶果比 60 : 1 的标准留果,留下垂果。

四、肥水管理

建园时,每 667 m 2 施优质圈肥3000 kg,进入结果期后,秋季以腐熟的鸡粪、猪圈粪和饼肥等作基肥,用量依产量、树势和土壤肥力等情况灵活掌握。第 3 年、第 4 年后每667 m 2 施土杂肥 2000~2500 kg。幼树生长季追施速效氮肥,加速幼树生长成形,第 2 年、第 3 年每株补施尿素 100 g。进入结果期的梨树 1年追肥 2 次,春季萌芽前每株施复合肥 1 kg,谢花后补施全营养速效肥,促进幼果发育。同时在幼果发育期喷施含有氮、磷、钾、钙、硼等元素的叶面肥 3~5 次。果实发育后期,以喷施磷肥、钾肥为主,增进果实品质。果园浇水通常结合施肥进行,结果树每年浇水 2~3 次,第 1 次幼果发育期,第 2 次 8 月中旬果实膨大期,第 3 次结合秋施基肥浇 1 次水。生产中依据天气变化情况灵活掌握浇水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