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割舌刑罚,被称之为“截舌”,有史料记载最早出现“截舌”刑罚的是汉朝初年。
汉末关于截舌的记载不胜枚举,一直蔓延到清朝,三国时期、唐朝、明朝都有截舌的记录。尤以明朝刑罚为最。
截舌后,人物除了不能讲话,不能分辨味觉以外,不会致死,还能安生的活着。
而“咬舌自尽”多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尤以武侠小说中出现次数为多,多出现在贞洁女为了不被侮辱,咬舌自尽。
暂且不论一口能把舌头咬掉,是不是符合人体学常识,“咬舌”和“截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截舌不能致死,咬舌同理。
那为什么会有“咬舌自尽”的说法呢?
上世纪末在四川曾有一起“咬舌导致死亡”的自杀事件,是这样的:
44岁的精神病患者,意识恍惚,突然咬舌自杀,因致舌肿胀、出血窒息,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分析显示是“窒息死亡”,一方面是咬舌后舌根肿胀,另一方面是大量出血,血液入肺导致窒息。
这也是现行对于“咬舌自尽”的普遍认定的说法:窒息说。
但是想要达到窒息的效果,有以下几种可能:
1、咬到舌头大动脉,深藏在舌根后头,咬到的几率很低;
2、疼痛后晕厥倒地,出血后无人陪护,最终入肺,窒息死亡,又或者出血过多毙命;
3、咬断了一小截舌头,舌头卡到喉咙,吞咽不能,无法呼吸;
最关键的是,人有本能的求生欲,“蝼蚁尚且惜命”的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疼痛会阻止你的进一步动作,“自发的咬掉舌头”就如“人是不可能自主停止呼吸毙命”一样,除非昏迷不醒,导致的意外窒息,否则“咬舌自尽”只是小说中的狗血说法罢了。
所以说,像小说中的贞洁女遇到劫匪,试图咬舌自尽是不成立的,劫匪也不会让她那么容易就死去,“趁热说”就更不会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