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全文(辛弃疾西江月赏析)(1)

【赏析】

作者辛弃疾,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传说辛弃疾有侠客之风,懂武术,可谓文武全才,能上阵杀敌,能下马安民,能提笔诗赋。但终因时势使然,最终被奸人所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奸人所害罢官免职后,在江西上饶居住期间,留下的诗作。

这是一首歌诵田园风光的词,全篇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感官方面来描写夏夜的山村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田园丰收景象的喜悦和对村居生活的挚爱之情。

上片描绘了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夏夜,用蝉的鸣叫,蛙的噪杂这些山村独有的声音,描写了村居在乡野的有趣景致。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由六个词组汇成,简短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又清楚明快的把夏夜山村的清新之景跃然纸上:月亮悄悄升起,静悄悄的挂在天空,投下如水般明晃晃的月光,似乎惊起了在枝头栖息的鹊鸟;夜半时分,一阵清风徐徐吹来,似乎蝉也感受到了凉爽之意,欢快的鸣叫了起来。“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蝉”,是他们鸣叫起来了。用“惊,鸣”二字,这是以动写静,把半夜“明月、清风”下的自然之美景描绘的引人入胜,令人悠然神往。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田间稻花飘香,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年景即将到来。田里的青蛙也不甘寂寞,欢快的蛙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这两句又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乡间夏夜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表达了对山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喜悦之情。

下片描绘了以云淡风轻,小雨点点,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从而表达了乡间夜行的乐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交代了诗人夏夜在山村田间夜行时的背景。抬头望望天空,突然,天空落下来几个小雨点。寥落的星,淡淡的雨,这些都与上片清幽夜色,恬静的气氛和山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合。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交代了词人担心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躲起来。恰在此时,当年曾经游玩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这里的茅店指的是茅草屋。社林指的是土地庙附近的树林。有点“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有一种暗暗的惊喜之情。同时,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里,以至于忘记了路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前后相得益彰,令人玩味无穷。

总之,这首词恬静自然,清新别致,没有华丽的辞藻,朴实的语言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在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山村幽居生活的热爱,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上佳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