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2年多后,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一跃成为冬奥顶流。面对如此热潮,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设计者姜宇帆2月10日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相信等到本届冬残奥会开幕时,“雪容融”也会一“容”难求。

连日来“雪容融”也曾几度冲上热搜。有人发现“雪容融”冰上运动的动作和神态与《甄嬛传》中嫔妃安陵容冰嬉极为神似并将二者的视频拼接起来,引得网友爆笑,视频相关话题#雪容融的容不会是安陵容的容吧#累计阅读达1.9亿次。提到这一视频,姜宇帆笑着对记者表示:“安陵容也是红衣,也是滑冰,(和雪容融)还挺契合的。我也是《甄嬛传》的观众,不过还是网友脑洞大。”

与履历丰厚的“冰墩墩”设计师不同,姜宇帆1998年出生。3年前,做出“雪容融”原创设计的姜宇帆还是一名吉林艺术学院大三的在校生学生,如今是学院的一名在校研究生。本着一份重在参与的初心,她向北京冬奥组委投出了她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稿。而后,修改“雪容融”的设计成了她接下来几年的生活重心,也改变了她曾构想过的生活轨迹。

北京冬残奥会雪容融介绍(对话95后雪容融设计者姜宇帆)(1)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设计者 姜宇帆

画了10000多张设计草图,在红灯笼头顶用上剪纸等图案

“我的专业老师说冬奥会的吉祥物开始征集了,有没有感兴趣的同学,然后我就和同学一起去了老师的工作室。”2018年,得知吉祥物征集活动的消息后,姜宇帆带着参与和学习的心态,为冬奥会吉祥物、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了两个作品。

后来1年多的时间,姜宇帆从一个对吉祥物设计感兴趣的同学,变成了全身心投入其中的设计师。

2018年9月,姜宇帆参加“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活动,其名为“吉祥如意”的中国结、红灯笼形象在全球60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而后在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团队中以原创意提出者的身份继续参与设计。最终“雪容融”的形象被正式确定为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曾说:“(冬残奥会)吉祥物是一盏中国灯笼,象征中国春节。吉祥物是对中国新一代年轻人未来的期许,希望残奥运动员的超凡信念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姜宇帆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雪容融”的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她自己的原创设计阶段,再是团队的修改阶段。在设计的日子里,加班到夜里11点、12点是常事。

北京冬残奥会雪容融介绍(对话95后雪容融设计者姜宇帆)(2)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设计团队

“冬奥组委想让我们在红灯笼上加入动物元素,我们当时都很困惑,加过鹿角、加过翅膀,结果都不理想。”姜宇帆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这是她在设计雪容融过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困难——赋予红灯笼更多的生命力。

姜宇帆所在团队用300多个日夜,画出了10000多张设计草图,20多次往返于北京和长春,累计产出了32套修改方案。最终,他们在红灯笼的头顶加上了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的长城城墙、剪纸等纹样图案,巧妙地解决了冬奥组委提出的问题。

姜宇帆表示,北京冬奥组委宣布确定选用“雪容融”为冬残奥会吉祥物的时候,自己极为兴奋。“那一刻,我全身激动到都是麻的。”

红灯笼可温暖世界,相信“雪容融”也会一“容”难求

姜宇帆来自黑龙江省的一座边境小城。她介绍,在那里,节日氛围十分浓郁,每逢春节,大红灯笼随处可见。

“我觉得好的设计应该可以带给人心灵上的沟通。”姜宇帆说,她想用红灯笼温暖世界,点亮人心中的梦想。在她看来,这既符合奥运精神,也是一个好的设计该有的

同样被点亮的还有姜宇帆对人生的选择。原本打算本科毕业后就工作的姜宇帆选择了继续深造,如今已成为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研究生。

北京冬残奥会雪容融介绍(对话95后雪容融设计者姜宇帆)(3)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设计团队

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由于“雪容融”的入选,让她站上了很高的起点,因此现在更想沉淀自己。“现阶段更好地完成学业,是为了将来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对于“雪容融”的入选,姜宇帆也是一再强调,她还需要沉淀和学习。不过对于“雪容融”能否像“冰墩墩”一样征服观众,姜宇帆则信心满满:“相信‘雪容融’也会一‘容’难求的。”

红星新闻记者 张炎良 实习生 王辰元 北京报道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北京冬残奥会雪容融介绍(对话95后雪容融设计者姜宇帆)(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