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战争是和平的手段,和平有时候需要用战争来赢得。

1953年7月,板门店停战协定谈判完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在签完字后,留下了一句名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950年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朝鲜战场谈判)(1)

同样,美国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却是这样说:“这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是啊,和平终于来临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历经三年多的时间,用顽强的战斗力和不畏强敌的精神,赢得了这场战争,迫使联合国军坐在了谈判桌上,接受失败的现实。

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从交战双方初次谈判开始,到谈判完成,中间竟然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经历了打打停停的、停停打打的多次交锋,可谓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对立的双方精心物色谈判人选,中朝代表在毛主席的领导下,顶住了谈判过程的剑拔弩张,斗智斗勇,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对决。

一、双方谈判背景

第二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被中朝军队赶到了三八线以南,连汉城都失守。志愿军强大的战斗力让联合国军感到震撼,在随后的几次战役中,无论美军是更换统帅,还是采用各种战术,都没有取得明显成效,战场颓势越发明显。

面对战局,杜鲁门有了谈判之意,但又想保住美国人的脸面,就叫嚣着要动用原子弹,被毛泽东主席看穿是恫吓而已绝不敢使用,还被英法盟国表示了强烈的担忧。无奈之下,杜鲁门只能坐下来乖乖的谈判。

1950年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朝鲜战场谈判)(2)

后来,杜鲁门之后曾经是麦克阿瑟副官的艾森豪威尔成功竞选总统,此时的美军厌战情绪浓厚,国内反战抗议不断,面对美军死亡近40万的数字,艾森豪威尔感觉到应该尽快从朝鲜战场的泥沼泽中抽身,美国人实在是扛不住了。

中朝军队在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后勤供应跟不上,志愿军战士缺衣少粮的现状更加明显。可以说,每一次战斗志愿军战士都是在拼毅力,拼斗志,拼的是军魂。如果能通过谈判结束战争,也会减少志愿军的伤亡。19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建议朝鲜交战双方谈判停火与休战,25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表示中国人民完全支持马立克的建议,并愿为其实现而努力。

于是,中共中央在前两次拒绝了美军的谈判要求后,最终同意进行谈判。

1950年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朝鲜战场谈判)(3)

志愿军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总方针:即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双管齐下;争取和,不怕战,准备拖;谈要耐心,打要坚决,据理力争,做到了打与谈很好的结合。

这就是志愿军的两手都要硬,打就狠狠的打,而且奉陪到底;谈就诚心诚意的谈,权益必争。

美军应该算是幸运了,因为在抗美援朝战略布局中,是要把美韩军队完全打出朝鲜半岛,实现朝鲜的统一。

二、精选谈判代表

中方谈判代表由谁担任呢?毛主席脑海里闪现一个人,谁?李克农!毛主席亲自点将!

李克农、乔冠华受命后,毛主席专门接见了他们。他对李克农说:“是我点了你的将!”然后,便和他们就停战谈判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长时间交谈……

1950年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朝鲜战场谈判)(4)

在代表团里,为身份保密,李克农代号101首长,或称“李队长”,乔冠华代号103,或称“乔指导员”。

当时李克农负责幕后决策,掌握着整个谈判局面,并且和毛泽东、周恩来和金日成联系,实际是我方代表团的总指挥。

毛主席为什么选派李克农?

原因很简单,此前,作为中国的情报之王,李克农曾给朝鲜和中共中央提供过许多重要情报,多次受到毛泽东的夸奖。

但当时,李克农正犯哮喘病,平时靠药物控制病情,严重时要靠打吗啡才能入眠。

为工作大计着想,从毛泽东处回来,李克农考虑再三还是把病情的事向毛主席做了汇报,他怕耽误大事。但毛泽东最后仍然决定要他去。

1950年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朝鲜战场谈判)(5)

于是,李克农带病赴朝鲜。让他想不到的是,原以为很快就能完成的谈判,竟然用了两年多长时间,以至于李克农连大衣都没有带。

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置自己病体于不顾,在祖国需要的时候,闻令而动,让人敬仰!

朝鲜人民军的南日大将则是中朝方的首席代表。

同样,“联合国军”方面在物色首席谈判代表时,总司令李奇微也有想法,他说要找一位有自制力的高级军官:“那人能够一连坐上6个小时,既不眨眼,也不想抽空解小便。”

于是,美国远东海军司令乔伊中将中选。

周恩来在谈判团赴朝前叮嘱:“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7月10日上午10时,正式谈判便在开城来凤庄拉开了序幕。

三、李克农,红色特工之王

当时,李克农已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兼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他参加、经历过西安事变后的谈判及重庆谈判,具有丰富的谈判斗争经验。

李克农,特工之王,他长期工作在隐蔽战线,不论是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后的日内瓦会议,都留下了他的不可磨灭的功勋。

是他于1928年春来到上海,负责周恩来等筹划建立的中央“特科”,去获取敌人的军事动态,去铲除奸细,惩治叛徒,保证秘密交通,保护要人安全。

是他,趁国民党CC特务组织招人之际,以公开应试的方式打进去,成绩名列第一。然后和钱壮飞、胡底共同潜伏在徐恩曾的眼皮子底下,还被徐得意地夸耀自己有这三员干将,从而有了龙潭三杰的美誉。

徐恩曾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得力干将,竟是共产党的忠诚战士。

1950年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朝鲜战场谈判)(6)

是他,在顾顺章叛变时,第一时间通知党组织,从而避免了中共高层的被捕,关键时刻挽救了党。CC特务头子陈立夫曾沮丧地哀叹道:只晚了5分钟,否则,周恩来等共党首脑将被一网打尽。

是他,受党中央和毛主席安排,在洛川和张学良秘密谈判,给张学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联合抗日做出了突出贡献。

  可以说,假如没有李克农他们,中央苏区反围剿时,很难说会如此及时、准确地掌握蒋介石的军事部署而赢得胜利。

有这样一位经验如此丰富的李克农去和美国人谈判,毛主席是慧眼识英才。

四、不辱使命

谈判,是一项高级技巧,更需要高级艺术,既要抓住对方软肋攻击,又要争取主动,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何况谈判对手是对方精选的乔伊。

  谈判从一开始,美国人就摆出了一副傲慢的姿态,仿佛不是来谈判的。

这也难怪,美国人骨子里还是不甘心失败,他们还寄希望于飞机、大炮、坦克,但他们想错了,能摧毁的是志愿军的肉体,但战胜强敌的斗志和毅力是无坚不摧的!

事实证明,只有在正面战场美军彻底被打趴后,他们才彻底低下了头。

1950年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朝鲜战场谈判)(7)

1950年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朝鲜战场谈判)(8)

谈判第一天,双方各自提出自己的诉求。

朝鲜的南日大将,提出了三大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确定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以此分界线为主,形成一个没有冲突的非军事区;除了朝韩两国军队,其它所有国家的军队撤出朝鲜半岛。

美方则直接提出了9个草案,但是根本不谈所谓的“各国撤出半岛”这个话题。

谈判第二天陷入僵局。谈判还没正式开始,美方就提出要让20名记者进入会议采访区。被拒绝后,美方直接不再继续。

  由此可见,美国人实际是在不停的出花招,刁难中朝代表。李克农要求谈判代表们,要沉得住气,敌动我不动。

1950年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朝鲜战场谈判)(9)

在后来的继续谈判中,每当中朝方代表进行反驳时,美方就拒不发言,故意让谈判陷入僵局。

美方的那位乔伊中将也是富有经验,他故意激怒中朝代表,一言不发,时而双手托腮,时而玩弄两支铅笔。

气氛沉闷又尴尬,怎么办?在请示李克农后,李克农在纸条上写了三个字“坐下去”。

于是,中朝代表就瞪起双眼,一言不发,只用眼睛盯着对面的美国代表。

美国人愣了!就这样这场谈判创造了一个记录,双方“静坐”持续了2小时11分钟。最后,美国人耗不住了,宣布休会。

1950年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朝鲜战场谈判)(10)

为了继续挫美国人的嚣张气焰,李克农又出了一招。

第二天的谈判南日将军宣布会议开始,双方代表落座,一言未发,25秒后,马上宣布休会!

美国人直呼对手中高人!

拖和快,都展示了李克农高超的谈判技巧,美国人这才知道是李克农这位隐形高手在指挥策划这场谈判。

1950年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朝鲜战场谈判)(11)

在谈判结束后,李克农考虑到安全因素,提出停战协议不用双方司令官到场签字,只要双方各派一个代表签字,然后把文件再送到司令官签字。

这是一个好办法,得到中朝两国最高决策层的首肯,美方也欣然接受。于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仪式顺利进行。27日晚10时,金正日在平壤签字。28日上午,彭德怀元帅由李克农等陪同,来到开城来凤庄,也在协议上签字。

1950年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朝鲜战场谈判)(12)

结语:

朝鲜谈判从1951年的7月10日开始,到了1953年7月27日结束,期间李克农召开了700多次会议,和毛主席通电报多次,熬夜研究策略更是家常便饭,期间的付出可想而知。

让我们记住这个时刻,1953年7月27日10时,这是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赢得的神圣时刻,志愿军万岁

1950年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朝鲜战场谈判)(13)

参考文献:《决战朝鲜》

《抗美援朝纪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