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山 记住乡愁
探 秘 天 姥 山---九问天姥
主讲/徐跃龙
【九问天姥】———之一:自古到今围绕天姥山归属终究有哪些纷争?
天姥山,因南朝宋谢灵运开山而出名,因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而名扬天下。
天姥山,自秦汉得名即归属古剡县,旧志记载:“剡县有天姥山”。唐末五代钱镠于后梁开平二年、吴越天宝元年(908),“割台分剡而县之”,建立新昌县,天姥山属新昌县,至今已1100余年。成为新昌一地之望,众山之祖,也即我们全体新昌人的家山,维系着我们新昌人的乡愁。
然而,自古名山多纷争,天姥山也回避不了这样的宿命。古代的争议主要有,自唐代开始就有传讹与附会。唐徐灵府《天台山记》:天姥峰,旧属临海都,今隶会稽。唐末五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七十二福地:沃洲,在越州剡县;天姥岑,在台州天台南,刘阮迷路处。北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五两浙,越州八县:剡,有天姥山、剡溪;新昌,有沃洲山、真水。南宋嘉定《赤城志》辨误门,天姥山或云在越,或云在临海……天姥山又仙居之韦羌山也。同在《赤城志》山水门仙居韦羌山条记载:“旧志载:韦羌山,亦名天姥,或又曰纬乡,俗语讹也。”明代传灯法师《天台山方外志》:天姥山,旧属天台,五代时钱五分台割剡置新昌县,故今属新昌县。清康熙《天台县志》也沿袭了这一说法。至明清以后,天姥山归属辗转传讹,群相附会,越说越糊涂。清代桐城派散文学家方苞,游天姥山后记述“天姥山者,一小丘耳。”
当前,举证天姥山归属新昌县的主要依据,除了接下来要讲的历代地理总志记载天姥山在新昌,主要还有一是国务院于2010年1月批准颁布的新昌县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是“文革”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三册二单元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注释天姥山在新昌县东南。三是2016年5月18日,经过专家评审,天姥山成为徐霞客游线标志,成功跻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
【九问天姥】———之二:古代记载天姥山的重要文献有哪些?如何“举证”?
隋唐之前关于记载天姥山的史料举证
最早出现“天姥”一词的是东汉张衡《同声歌》,“众夫所希见,天老(姥)教轩皇”(见朱起凤《辞通》“老即姥字讹误。”)
1、西晋·张勃(?)《吴录·地理志》:“剡县有天姥山,传云:登者闻天姥歌谣之响。”
张勃,晋吴郡人(今苏州) ·晋武帝时为太子仆(从四品)。《隋书·经籍志》:“晋有张勃《吴录》三十卷,亡。”唐李善注《文选》也曾就天姥岑注引《吴录地理志》。清王谟辑《张勃吴地理志》,录入《汉唐地理书钞》。至今约1700年。
2、东晋·王羲之(303-361)《鼓山题辞》:“奚翅沃洲,岂让天姥。”录自清乾隆己酉《新剡琅琊王氏宗谱》。
3、晋宋 ·谢灵运(385-433)(1)《游名山记》:天姥山,“山上有枫千(十)余丈,萧萧然。”据《太平寰宇记》。(2)《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诗:“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据晋梁·昭明《文选》。
4、晋梁·任昉(460-508)《述异记》“天姥山南峰,昔鲁班刻木为鹤。”据《四库全书》。
5、晋陈·顾野王(519-581)《舆地志》:“剡东百里有石桥,里人传云,旧路自石笥入天姥。”据南宋 嘉泰《会稽志》,清杨守敬《水经注疏》。
6、萧统《昭明文选》(唐李善注)录入谢灵运《登临海峤》
(二)唐以后历代地理总志关于天姥山的史料举证
天姥山,历史上虽无专志,但从晋唐以来至明清,中国古代地理总志等历史地理文献中,则名列其中,属地明确,史载不绝。
西晋张勃撰《吴录·地理志》记载“剡县有天姥山”之后,南北朝末期顾野王所编的地理总志《舆地志》也曾记述“剡东百里有石桥,里人传,旧路自石笥入天姥。”(见《嘉泰会稽志》、《舆地名胜志》、《水经注疏》等辑佚和摘引)。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地理总志,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江南道,越州·剡县条记载:“天姥山,在县南八十里。”
新昌建县后,宋代有五部著名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即北宋的《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纪》和南宋的《舆地纪胜》、《方舆胜览》,都分别记载了这座历史名山。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六江南东道八,越州·剡县条记载:“天姥山,在县南八十里。”宋王存撰《元丰九域志》卷第五两浙路,越州·剡县条记载:“有天姥山,剡溪。”越州·新昌条记载:“有沃洲山,真水。”宋欧阳忞《舆地广纪》卷二十二大都督越州·剡县条记载:“望,剡县,汉属会稽郡,东汉晋隋皆因之,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嵊州,六年州废来属,有天姥山。”新昌条记载:“紧,新昌县,本剡县地,五代时置新昌县,属越州,有沃洲水。”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卷第十两浙东路,绍兴府·新昌县条记载:“天姥山,在新昌东南五十里。东接天台,西联沃洲。”另见“天姥峰”条记载:“《图经》云:‘天台西北有一峰,孤秀峭峻,与天台山相对,曰天姥峰,下临剡县,行人仰望如在天表。又仙居韦羌山,亦名天姥山。’”宋祝穆撰《方舆胜览》卷之六浙东路,绍兴府·天姥山条记载:“天姥山,在新昌县东四十五里,接天台山。谢灵运诗: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安期还可寻?李白有梦游天姥歌。”另见台州·天姥山条记载:“天姥山,在天台县之西北,有一峰崛起,孤峭秀拔,与天台山相对。”元、明、清三代官修的地理总志《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和《大清一统志》,除《大元一统志》散佚失记外,另外两部地理总志均有关于“天姥山”的记载。《大明一统志》卷四十五·天姥山记载:“天姥山,在新昌县东南五十里,东接天台。寰宇记:登此山者或闻天姥歌谣之声,道书以为第十六福地。唐李白诗,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二十六天姥山条记载:“天姥山,在新昌县东五十里。”
又检“二十四史”,唯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志第二十地理,绍兴府·新昌条对天姥山有记载:“新昌,府东南,东有沃洲山,东南有天姥山。”明清时期还有两部著名的地理总志,即《肇域志》和《读史方舆纪要》,也有关于“天姥山”的记载。明末顾炎武《肇域志》浙江·新昌条记载:“天姥山,在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华顶峰,西北连沃洲山。”另见天台县条记载:“天姥峰,在县西北,与天台山相对,孤悬天表,下临新昌、嵊县。详新昌(条)”。清初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浙江,绍兴府·新昌县条记载:“天姥山,县东南五十里。高三千五百丈,周六十里,脉自括苍来,盘亘数百里,至关岭入县界,东接天台,西连沃州(洲),《道书》以为第十六福地,山之最高峰曰拔云尖。”另见卷八十九“天台山”条:“曰天姥峰,在县西北百里,其峰孤峭,下邻嵊县,仰望如在天表。”
除上述全国性总志外,浙江地方志,对天姥山有更详实的记载。明嘉靖吴宗宪、薛应旗撰《浙江通地》卷九绍兴·新昌条记载:“天姥山,东接天台华顶峰,西北联沃洲山。道书谓第十六福地,下有石井,唐李白诗(略)”。另卷十一台州·天台条记载:“天姥峰,在县西北,与天台山相对,孤悬天表,下临新昌、嵊县,详见《新昌县志》中,唐许浑诗(略)。”南宋嘉泰施宿等撰《会稽志》卷第九山·新昌天姥山条记载:“天姥山,在县东南五十里。东接天台华顶峰,西北联沃洲山。”新昌现存最早的县志明成化《新昌县志》卷之三·山川,天姥山条记载:“天姥山,在县东五十里。”
另外还有历代舆地图,均标注天姥山在新昌县境内东南部。
由上可见,天姥山不仅史载不绝,而且归属确切,即在古剡县今新昌境内,东接天台华顶,西北连沃洲,处于天台县西北方,与天台山相对。
【九问天姥】———之三:“天姥山”的“天姥”就是“天上的王母娘娘”吗
“天姥”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张衡《同声歌》,“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经民国时朱起凤、逮钦立两位先生解说:“天老、天姥本同”。天姥山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张勃《吴录·地理志》“剡县有天姥山,传云:登者闻天姥歌谣之响。” 自古迄今天姥山得名由来,还有四种说法:一是“髽女”说,见《天台县志》天姥山“山状如髽女,因名。”二是“姥姥”说,有人把“姥”字解释为姥姥。三是“女师”说,“姥者,女师也,妇人五十无子,出不复嫁,以妇道教人。”四是“天台之姥”说,明王士性《入天台山志》,天姥山,“天台之姥”,“天台之来山也。” 天姥山,又称天姆山、天姥岑、天姥峰、天姥岭等。根据地名学概念,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天姥山”是指地处剡东(今新昌)东南由群山组成的连绵山峦的总称,根据地名分类,“天姥山”为古代神话传说类地名。“天姥山”得名,应与秦汉之际西王母神话传说密切相关、一脉相承。近年,新昌学者竺岳兵先生在《天姥山得名考辩》论文中提出的“天老即天姥”、“天姥即王母”的观点,在学术界受到普遍赞同,解开了围绕天姥山得名的千古谜团。
天姥山得名,更大的机缘应当是与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东移有关。在古代越国,越人崇信鬼神,也曾弥漫西王母配东皇公的神话传说。据东汉越晔《吴越春秋》,越王勾践十年二月,越王勾践欲报怨复仇,破吴灭敌,大夫文种授之于九术。其第一术即尊天地事鬼神以求其福。勾践“乃行第一术,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祭陵山于会稽,祀水泽于江州。事鬼神一年,国不被灾。”如此神灵,影响甚广。从已出土的古越会稽青铜镜铭刻图案上,我们就可以窥知,至少有三款西王母与东皇公神话传说题材的铜镜。而在新昌西岭发掘的东汉古墓“新昌10号墓”出土的两件汉代车马神兽镜上,也有西王母会见东皇公神话题材的纹饰铭刻,说明西王母神话传说,通过这些精美的日常用品,早就在于越先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甚至影响至今。而天姥山得名,正是秦汉时期西王母神话演化流变的重要时期,与这一历史文化背景在时间地点上也十分契合。可以说是西王母神话造就了天姥山之名,天姥山也正是西王母神话演化流变的历史见证,而“登者”即于越先民就是天姥山最早的命名者和传播者。
【九问天姥】———之四:天姥山范围有多大?
天姥山处华夏古陆浙东古陆东北部,近北纬300,处嵊新盆地东南缘,属浙闽低山丘陵一部分。天姥山,为天台山脉自中南部入新昌县境的分支,主峰拨云尖及班竹山,海拔均在800米以上,迤西经关岭至鞍顶山,构成儒岙——回山山地,纵贯于新昌江与澄潭江之间,绵延至新昌城郊区。天姥山脉为正中列,绵亘于三十六渡溪、新昌江与王渡溪之间,即古传一邑主山天姥山核心区所在。天姥山在长期的地质演变中,经历地壳断裂隆起、火山喷发、冰川运动和海侵海退等地质活动,尤其是史前时期的海侵海退,对天姥山区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代地理学通则“水以地载,地以水分”,“山以水界,水为山分”,“河源唯远,主峰唯高”。根据这些通则,天姥山的山川形势,大约可分为三种地域范围,一是天姥山,即传统范围,指主峰拨云尖所在周围约60公里核心区范围,也即明代徐霞客考定的范围;二是广天姥山,扩展至新昌江以南、澄潭江以东的绝大部分山区,即民国《新昌县志》对天姥山区域的划分而定,包括石城为“天台门户”(天台山西门),鼓山、南岩为余脉;三是泛天姥山,则根据天姥山为“一邑诸山之主”,从地脉相连,文化相通,天姥山还包括比邻山沃洲山(东山卯)、菩提峰、安顶山、彩烟山、王罕岭、顾东山、孟塘山等。根据德国民族学家格雷布纳提出的“文化圈”概念,泛天姥山其实指的就是“天姥山文化圈”范围。
【九问天姥】———之五:天姥山的主峰叫什么?
“何源唯远,主峰唯高。” 现存最早的明成化《新昌县志》,首先提出天姥山为“新昌之望”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同。明成化《新昌县志·山川》论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鲁望也!夫欲览一方之胜,必求所望而登之。古今人品虽不同,目同于视也。求新昌之望,其惟天姥乎?!所望既得,其他山川可从而知矣!”“天姥山,其脉自括苍山,盘亘数百里,至关岭入县界。层峰叠嶂,千态万状。其最高者名拨云尖,次为大尖细尖。其南为莲花峰,北为芭蕉山。道家称为第十六福地。”
民国《新昌县志》还提出天姥山为“一邑诸山之主”的观点,并对天姥山作出了比较明确的地域划分。 天姥山主峰或最高峰拨云尖,其得名也有一个演变过程。据考证,起初,主峰与山同名,晋唐时,曰:“天姥山”(见西晋《吴录·地理志》、谢灵运《游名山记》等)、“天姥岑”(见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等)、“天姥峰”、“天姥唾”(见唐徐灵府《天台山记》等),大约至宋元明清遂定名为“拨云尖”(见明成化《新昌县志》、万历《绍兴府志》、《天台山方外志》、《大清一统志》等),现今仍称天姥山主峰为拨云尖。 现在天姥山主峰立了“北斗尖”三字,属俗语传讹,值得商榷。
【九问天姥】———之六:天姥山的历史文化地位怎么定?
首先,是一座风景名山。
二是一座宗教名山。
三是一座文化名山。
四是一座人文名山。
德国民族学家格雷布纳提出“文化圈”概念,他是指在某一个空间范围内分布的一些彼此相关的文化丛或者文化群。我们研究认为,新昌地域文化虽以吴越文化为背景,但也有其自身的文化区域特征,在以大天姥这一空间范围内分布着一些彼此相关、前后相承的文化群,我们称之为“天姥山文化圈”,简称天姥山文化。•天姥山的文化圈,主要有山水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唐诗文化、茶道文化、儒学文化、名士文化、乡村文化等。
【九问天姥】———之七:谢公宿处今何在?
谢灵运人称谢康乐,是王羲之的玄外孙,是天姥山开山祖。他在始宁山居出发赴天姥山作的《登临海峤》一诗中写道:“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 谢公宿处,据明成化《新昌县志》记载,就在当时县城的“康乐坊”:卷八坊巷·康乐坊记载:“在县东三百余步,今名忠信坊,昔灵运尝寓于此,时人重之,为建此坊。郡志云:新昌之康乐,盖古迹尤著云”。
据新昌县城老街坊指认,谢公宿处就在旧城区县政府所在地东三百米左右的中镇庙巷,今“由苑茶楼”这一带,谢公井遗址尚在。
【九问天姥】———之八:李白游天姥是梦游还是实游?
据清俞樾《春在堂随笔》记载,这位著名学者也到过天姥寺,并留下一段改刻题记的佳话。原文如下:“ 癸酉(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之春,家兄世甫太守捐馆福宁郡斋,余闻信驰赴。天台、雁荡,皆过门而不入,惟天姥峰则径由其下。有天姥寺,即在道旁。门外立一石,曰“李白梦游天姥处”。余谓删“天姥”二字,上题“李白梦游处”,岂不甚佳?异日倘得再过其地,当书此五字刻之也”。
如此看来,俞樾先生毕竟是饱学之士,删去“天姥”二字,不光是好与不好的问题,而是通与不通的问题,改后不仅更合逻辑,而且更合史实。因为李白梦游天姥处与李白梦游处相差十万八千里!远在东鲁之地。现在,李白梦游处天姥山已公认在浙江新昌境内,而李白梦游天姥处也即李白这首诗的创作地,因语焉不详,没有确切的地点,有待进一步考证。
在山东兖州“青莲阁”
山东兖州“金口坝”即“石门”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山东特别是兖州文史界的同仁对此极为关注,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证,提出了李白居家兖州的新说,并得到了学术界詹瑛、裴斐、郁贤皓等专家的赞同,当地学者武秀、王伯奇、徐叶翎、樊英民等先生,根据新出土的“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碣、汉代跪石人、北魏守桥石人”等四件文物,结合历史典籍、李杜诗文,进行综合考证研究,终于解开了李白居家东鲁的诸多迷团,提出了李白居家兖州二十年的新论点。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应作于李白久病初起兖州再入剡中行前的天宝五年(746)秋季。据考证主要有理由是 一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与杜甫同为盛唐伟大诗人,两人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李白寓家兖州时杜甫亦因其父杜闲任兖州司马,而多次到兖州,居兖州八九年。天宝三年(744)春,李白遭谗还山,在洛阳与杜甫再次相遇,同游梁宋齐鲁,“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感情日益深厚。天宝四年(745)秋,杜甫离别兖州,与李白在鲁郡东石门惜别,临别李白写了此诗送行。翌年又作《沙丘城下寄杜甫》。也说明天宝五年(746)李白仍在兖州。另一首是《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李白自题“时久病初起作”于天宝五年(746)秋。窦薄华为瑕丘县令,秩满归京,李白欲赴吴越,同游石门尧祠揽胜,宴饮饯行,作诗送行。有“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句,饶有游仙诗的意味,但情犹未尽,继而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可谓人未到,梦先游。其时属同年(746)秋。因此,《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其实是《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姐妹篇,也是李白梦游天姥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浅梦”或前奏。第三首是《淮海对雪赠傅霭(一作淮海对雪赠孟浩然)》,是李白离开山东兖州到东越途经梁园时而作,诗开首云:“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时令已是同年(746)朔雪初冬了,到达剡中应是天宝六年(747)的夏季荷月了。
李白梦游天姥吟一名《别东鲁诸公》,诗题中的东鲁诸公是指哪些人物呢?李白诗中没有具体点明,但似乎也有迹可寻。据《旧唐书·李白传》载:李白移家东鲁后,与东鲁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共隐于徂徕山竹溪,号“竹溪六逸”。他们在此纵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激荡,在文坛传为佳话。后李白出山,仍与这批名士多有来往。李白曾在兖州尧祠作《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逸生活的深情回忆。后李白大起大落,欲东游吴越,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应是“竹溪六逸”中的东鲁诸公,当然,也不排除李白寓居东鲁时交结的诸位亲友。至此,对诗旨的表达已无关紧要了。 李白第三次来浙东天姥是在天宝十二载(753)秋。其路线是由东鲁经梁园、曹南到宣城,再由宣城入新安江,顺流经杭州入会稽。途中作《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和《越中秋怀》等。这次李白浙东之行,证据较多,专家对此早有定论。
2012年11月30日,笔者与新昌文史界同仁赴山东作文化考察,专程到山东兖州实地踏访“李白梦游天姥处。”我们一行经兖州市酒仙桥路、青莲阁路,先后到兖州火车站广场、青莲阁、金口坝(石门)这些心仪已久、耳熟能详的李白遗踪凭吊怀古,寄托情思。在青莲阁,我们将特意从新昌天姥寺、班竹落马桥带去的泥土,洒在阁前,祭奠诗仙李白,感恩李白对天姥山的无量功德,愿诗仙诗魂永驻唐诗之路,永驻天姥山!
【九问天姥】———之九:大旅行家徐霞客为什么来天姥山?
徐霞客来天姥山考察旅行与当时两位友人有关,一位是明末台州义士陈函辉,另一位明末绍兴义士王季重。最近发现陈函辉的诗集中就有一首答徐霞客问天台有何佳境诗《(答友人问台州有何佳境》)。诗云:“万仞嵯峨壁立青,古云地阔海冥冥。琪花瑶草山中果,雨髻风鬟洞口婷。鹤驭吹笙开石壁,鹅群染翰写金经,无端醉后逢天姥,月照琼台梦未醒。”其中介绍了天姥山。王季重来过新昌,写有《游南明》《游天姥山》两篇著名散文,也向徐霞客介绍了天姥山
据《徐霞客游记·游天台日记(后)》记载,徐霞客曾于明崇祯五年四月十八日自天台山万年寺入境,在短短半天时间,围绕天姥山游历考察了腾空山、会墅岭、班竹铺等地。日记记述:“万年为天台西境,正与天封相对,石梁当其中。寺中古杉甚多,饭于寺。又西北三里,逾寺后高岭。又向西升陟岭角者十里,乃至腾空山。下牛牯岭,三里抵麓。又西逾小岭三重,共十五里。出会墅,大道自南来,望天姥山在内,已越而过之,以为会墅乃平地耳。复西北下三里,渐成溪,循之行五里,宿班竹旅舍。”(117字)
这是徐霞客第三次游天台山,为同年四月由雁荡返天台,目的是为“尽天台以西之胜”,直接涉足新昌天姥山,夜宿班竹驿。如果说其宁海首游是天台山开游之行的话,那么新昌天姥山之游则是其完美收官之行。至此,徐霞客终于全面详细考察了天台山包括天姥山的山脉水系,并紧接着在班竹旅舍作了详实的总结和描述,其中涉及新昌天姥山水系的记述为:“又正西有关岭、王渡诸溪,余屐亦未经;从此再北有会墅岭诸流,亦正西之水,西北注于新昌;再北有福溪、罗木溪,皆出天台阴,而西为新昌大溪,亦余屐未经者矣。”(63字)由此可见,徐霞客三上天台山的主要目的,更侧重于考察天台山东西南北诸流,对科学界定天台山包括天姥山水流的分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在专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将徐霞客游线新昌段标志地确定为“新昌县天姥山周边源流考察区”,其标志点主要有谢公古道、腾空山、会墅岭、班竹古村等,即一条古道,三大门户。徐霞客游线(新昌段)标志地“新昌县天姥山周边源流考察区”,地处历史文化名山天姥山主峰和腹地,为李白梦游之圣地,新昌一地之所望,是徐霞客游线中所记文字凝炼而科考项目详实的典型线路,也是自然文化遗迹遗存极为深厚的精华地段。
徐跃龙
新昌县政协秘书长、政协文史委主任。《天姥山志》主编、新昌县文化名家。
现场剪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无数次,我们游离在现实与虚幻中经历过彷徨,也迎来过柳暗花明。人来人往的尘世,霓虹灯闪烁的城市,就像一把利剑划过心尖。我们开始质问自己——活着的意义。庆幸的是——我们还有文化、还有艺术,一份被丢弃在角落的精神食粮!淳丰艺术一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媒体,用美学、艺术的眼光与思想去看待中国文化,了解中国艺术,相互学习,促进文化交流与沟通。
微信公众平台:CHUNFENGYISHU(淳丰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