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锵锵锵……”

随着紧锣密鼓的声响

一段段高亢激昂的戏腔在校园里响起

定睛一看,身着戏服、头戴锦翎的少年

迈着稳健的步伐出现在大家眼前

除了个子小点儿以外

似乎与专业戏曲演员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他们这是在干嘛?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1)

原来是校园戏曲社团的孩子们正在学习戏曲

近年来,国家多部门出台意见

加大力度推进“戏曲进校园”相关工作

众多教育工作者也逐渐意识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儿童的重要意义

开始着手将戏曲教学纳入社团活动或美育课堂

因此戏曲社团、戏曲课如雨后春笋般

在大中小学纷纷涌现

而戏曲繁荣的情况

在我区的多所学校内也正在逐步上演

戏曲是融歌唱、表演为一体的戏剧样式,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以歌舞演故事”为戏曲定义,其剧本文学继承了唐宋讲唱文学的文体特点,用韵、白相间、唱念结合的方式讲述故事。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使传统戏曲艺术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的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被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2)

通辽市第五中学 戏曲展示课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3)

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

而这五大剧种也成为了我区各校将戏曲文化引进校园为学生教学的首选。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三中学戏曲社团就涵盖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从基本功开始练起,学习各类剧种的唱法、身段,并从所表演剧目的角色、剧情中获得思想教育。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4)

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三中学 戏曲社团

经过千百年来,无数艺人在戏曲舞台上反复演出、实践、创造,逐步形成了一套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戏曲艺术表演程式,包含“唱、做、念、打”四个方面的表演基本功和“手、眼、身、法、步”五个表演基本法,在中国戏曲界称为“四功五法”,是每一位戏曲演员必须掌握的关键要素。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5)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6)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新桥小学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新桥小学、扎赉诺尔区明德小学等多所中小学则以京剧为主要教学内容,大力弘扬中国国粹艺术,在练习四功五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对国粹有深入认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京剧魅力,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现在,《梨花颂》《说唱脸谱》等经典曲目已经在孩子们间传唱开来。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7)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8)

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明德小学 戏曲课

除了广为流传的五大剧种,部分学校也会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地方特色开设相关戏曲课程。例如,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山西路回族小学依托当地民众更喜好听晋剧这一特点,常常邀请呼和浩特市晋剧院的演员定期到学校普及和宣传戏曲知识,孩子们观看晋剧选段演出,聆听专业老师讲解晋剧的表演要点,亲身体验花脸的装扮、身段和动作表演。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9)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10)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山西路回族小学 晋剧进校园

二人台是流行于我区中西部地区的传统戏曲种类,秉承着对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扬,内蒙古艺术学院影视戏剧学院特开设二人台表演本科专业,培养二人台的高质量后备人才,助力地方戏曲的繁荣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欣赏需求。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11)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12)

内蒙古艺术学院 二人台专业学生

戏曲是中国最具独特性与代表性的戏剧艺术,自诞生以来始终保持着完整而同一的美学形态。戏剧人物的妆扮有一定之规,人物服装主要在明代服饰基础上加以改造和美化,化妆色彩浓烈,部分戏剧人物有固定的脸谱,造型夸张而独特。所以,区内开设戏曲课堂的学校首先会购置戏曲装备或带领学生绘制脸谱、制作戏帽,力求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13)

包头市东河区公园路小学 脸谱社团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14)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小学 学生制作戏帽

“戏曲进校园”后,如何让学生接受到最专业的戏曲教学?这也是众多学校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我区多数学校都选择聘请当地专业剧团的演员兼职戏曲课程指导教师,为孩子们教授最具实用性的戏曲知识和表演技能。与此同时,各地教育单位也在积极组织学校音乐学科教师进行戏曲培训,让戏曲艺术真正扎根校园,渗透于青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日常。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15)

小学戏剧社团(以歌舞演故事)(16)

音乐教师戏曲研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