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金瓶梅里的核心地段在哪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头屯河区太阳城梭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头屯河区太阳城梭哈(这次我选择梭哈市中心)

头屯河区太阳城梭哈

01

金瓶梅里的核心地段在哪里?

金瓶梅里面的故事大部分都发生在清河县,清河县最繁华的地段在哪里呢?

是在暴发户西门庆所居住的狮子街。

在这条街道之上,有县衙,围绕街道周边,有各类店铺门面,酒店妓院等等生活,娱乐设施。

西门庆的情妇王六儿,把西门庆伺候爽了,外加撒娇卖萌,搞了套房子,也是位于狮子街。

王六儿以前居住在污水横流的牛皮巷,街头巷尾都是浮浪子弟。

不仅居住环境差,房子附近的邻居素质也不咋地。

浮浪子弟,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叫做街头混混。

那些街头混混成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只要一看见王六儿,就用色眯眯的眼睛盯着她,对着她吹口哨。

王六儿大骂混混们,混混们吃不到葡萄心里酸,准备寻找机会报复王六儿。

王六儿和小叔子韩二有一腿,一天,俩人正在屋里尽情欢乐,混混们一拥而上,把王六儿和韩二捆了起来,送他俩去见官,要告他俩通奸。

在那个年代,小叔子和嫂子通奸,不仅关乎道德,更是触犯法律,一旦坐实,坐牢是少不了的。

后来,得亏王六儿的丈夫韩道国找着门路,求了西门庆,才把这桩事情压了下来。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王六儿随时随地都在渴望着,能够换一套地段好的,体面的,宽敞的大房子。

但是丈夫韩道国没个正经工作,收入低下,小叔子韩二虽说和嫂子有不正当关系,也是个榨不出一滴油来的穷鬼。

有人甚至分析认为,韩二和王六儿不是通奸,是因为韩道国两兄弟太穷了,韩二娶不起媳妇,在哥哥韩道国的默许之下,他才和嫂子保持这种关系。

换句话说,韩家两兄弟,是事实上的「共妻」。

话题扯远了,终于,因缘际会之下,王六儿攀附上了西门庆,她毫不掩饰地提出要求,要换大房子。

西门庆满足了王六儿的要求,他花了120两银子,给王六儿买了一套位于狮子街石桥东边的大房子。

王六儿,终于搬离了贫民窟,住进了富人区。

为什么说狮子街是清河县的中心地段呢?

因为围绕着狮子街,住着一堆富人。

这些富人包括了西门庆一家,还有李瓶儿,花子虚,胡太医等等。

不仅如此,金瓶梅故事里面的人物活动,也大多在狮子街进行。

比如元宵节灯会,西门庆开的绒线铺,故事里的人物喜欢去吃喝的大酒楼等等,这些故事情节,都在狮子街展开。

狮子街究竟有多繁华呢?

以元宵节灯会举例,原文写道:

「出的大街市上,但见香尘不断,游人如蚁,花炮轰雷,灯光杂彩,箫鼓声喧,十分热闹。」

不管是土豪西门庆,还是富婆李瓶儿,抑或是情妇王六儿,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在清河县最繁华的狮子街安家置业。

02

往城市中心聚集,是人们“用脚投票”的结果

金瓶梅只是一本小说,从现实生活来看,古代各个朝代的首都,都最繁华的大城市。

我在房事的前世今生与520大礼包里面写过,白居易,苏东坡等大文豪要想在首都买个房子,也要省吃俭用,甚至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得偿所愿。

大城市,人挤人,摩肩擦踵,空气不好,交通堵塞,为什么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要住在大城市?

就如昨天那篇城市高房价与农村田园生活,逃离吧,有位读者留言一样,城市是方便陌生人见面并发生商业关系的地方。

从古至今,人口都朝向大城市自发流动,由此可见,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于交通,购物,娱乐等各方面便利性,都有共同的追求。

不仅大家都朝大城市走,一些研究数据或者客观事实,还为我们指明了另外一个方向——

大家都想住在市中心。

首先,大城市的市中心,房价是最高的。

房价高,说明供给少而需求旺盛。

比如在上海,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是静安区,同时,静安区也是上海房价最高的区域之一。

在重庆,江北嘴,来福士,照母山等中心地带,也都是房价最为昂贵的区域。

其次,为什么大城市核心地段的老破大,老破小不愁租?

李杰伟,韩立彬在《控制人口能缓解城市通勤问题吗——基于人群异质性通勤模式的比较分析》里告诉了我们一个有趣的事:

基于208个城市的研究数据调查发现,在城市里面,外来人口的平均通勤时间远低于总体常住人口的平均通勤时间。

外来人口的平均通勤时间为12.13分钟,本地常住人口的平均通勤时间为20.27分钟。

这个结果很告诉我们,本地购买力较强的人群,看不上的市中心老破大、老破小,恰好成为了外来人口喜欢租住的地方。

经济实力强的本地人和外来人口,买一套市中心的房子,并不困难。

购买力相对低一些的本地人,买不起城市中心开发商卖的新房子,能够有一套,自家的老房子,也不错。

但对于收入偏低的外来人口而言,他们只能先租房居住在城市里面,然后再想办法,住到城市的核心地段去。

其中,核心地段的新房子,租金太高,如果是老破小、老破大,房子旧点,租金便宜点,他们更能接受。

我每年都要看n套房子,其中有个现象挺有意思:

在重庆的地铁交汇处,如沙坪坝,解放碑等附近,不少的老破大和老破小,被改造成为群居房,里面住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刚工作的小年轻等。

走出房子,外面就是商圈,地铁,超市,生活非常方便。

走进房子,里面昏暗,逼仄,气味浓重,但并不妨碍租客不断。

我曾经在看房的时候,和租客聊过,租客们几乎都表示——

「住在这里,干啥都方便,虽然居住体验不太好,但就是个晚上睡觉的地方,影响不大。」

「再加上租金便宜,能够节约更多的钱给到家里,也值得。」

租客们,宁愿牺牲居住体验,也要住在更方便的地方。

03

逃离市中心,真的存在吗?

我在昨天的文章里面写道,当我想从郊区搬回市中心的时候,父母不情不愿。

当我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又感叹,还是市中心好,各种便利。

人,在实实在在的好处面前,是会改变,会低头的。

张倩在《伦敦兴衰启示录:从疏散人口到重聚人口》里面就描述了英国大城市伦敦,政府从主导把市中心人口疏散到郊区,再到做出规划,重新吸引人口回到市区的的故事。

1946年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人口过分集中,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伦敦政府开始了卫星城建设,新城规划,人口疏散和产业转移。

在政府的大力宣传之下,伦敦市区上百万的人口,从市中心迁移到新城和郊区。

到最后,英国建设的全部新城,安置了225万人口,提供了111万个就业岗位,并且吸引了宝洁,奥迪等多家世界500强在新城安营扎寨。

无疑,英国政府对的新城投资建设,宣传,以及实际结果,都是令人满意的。

但是与此同时,伦敦市区却出现了各种财政问题,就业问题,发展不均衡及诸如犯罪,吸毒等社会问题。

白教堂地区,距离伦敦市中心的金融城,仅仅2公里,却成为了著名的贫民窟,犯罪份子的天堂,著名的“开膛手杰克”就曾经活动于此。

国王十字区,距离伦敦市中心仅3公里,却沦为了小偷,妓女和酒鬼的天堂,整个区域充满了毒品,低端酒吧和各种艳舞店,居住者大部分都为穷人。

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了伦敦发展的严重问题。

从1979年开始,英国政府针对伦敦发展的政策,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

首先就是《内城地区法》的通过,其次就是新城委员会和开发公司的解散,从此以后,伦敦的发展,重新回归到了市中心。

英国政府提出——

“让城市精英阶层重回城市中央“的城市复兴计划,伦敦的城市面貌得到高强度的更新。

截止作者发文的2017年,大伦敦范围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939年时860万的峰值,且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北京。

即使如此,伦敦市政府仍在想办法聚集人口,预计到2041年,伦敦人口将增加到1050万。

不仅仅是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世界型大城市,都曾出现过短暂的人口下降趋势。

但很快,这个趋势就自发扭转,人们“用脚投票”,又重新回到了城市的中心地区居住和工作。

当然,还是昨天那句话,我们国家向来特殊,这次,会不会例外?

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张倩:《伦敦兴衰启示:从疏散人口到重聚人口》,《财经》,2017年10月16日.

[2]陆铭.向心城市[M].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2-12.

[3]李杰伟,韩立彬.控制人口能缓解城市通勤问题吗——基于人群异质性通勤模式的比较分析,学术月刊,2020,2:5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