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Gina妈妈,来自珠海,是一个普通的职场妈。

Gina是我们的女儿,她今年刚满5岁,从她4岁半开始接触童行书院哲思之旅PBL,已经带她完成了水循环(天空)项目、北极熊(极地)项目、我的幼儿园(建筑)项目、我的理想城市(城市)项目,以及今天准备介绍的进化项目。

Gina在我们眼里活泼可爱又聪明,但她仍然有让我们小苦恼的地方。

比如说,这个小孩,不喜欢问问题,她很少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为什么?

比如说,这个小孩,似乎本来对世界也不太好奇。

比如说,这个小孩总是跑来跑去,不喜欢坐下来长时间探究一个事物。

甚至当我们向她提一个曾经了解过的问题的时候,她总是对我们说:“我不知道”,然后就走开了。

也许是因为知道,问不问妈妈都会“教”给她,也许因为知道,随便问一下妈妈就会告诉她答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切的改变,从家庭PBL开始。

在家开展了小半年PBL后的一天,我回到家,看到四岁多的小Gina在玩,她用草围在腰上,给我展示她的“原始人草裙”,地上她设计的城市街道下面一层层的,除了埋在下面的给水排水管,她告诉我还有不同时代的土。

也许是在探究城市时对地下产生的莫大兴趣,也许是对西安旅行时参观的博物馆留下深刻印象,不论怎样,我知道,我们可以开始童行下一个主题——进化的探究了。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1)

如果是以前,当我知道孩子有可能对“考古”发生兴趣,我会怎么做呢?

我可能会找各种书、科普视频给她看,把各种知识喂给她,买一些挖恐龙的玩具给她玩一玩。有时间、有机会的话,也许还会带她去有关的场馆看看。

玩完之后呢?我猜她可能会“背过”书里、视频里的些许名词,可能会挖一手土,然后,然后就没什么兴趣了——因为她想知道、不想知道的答案都在书里、视频里,有需要去调取即可——就像我们现代人都知道有“搜索引擎”,便不再努力探究和记录——但可能从此再也不想调取什么。

当然,我们也可能什么都不带她做,毕竟这个事情我们自己也不清楚。

尝试家庭PBL小半年、跟着童行探究了好几个项目的我,已经知道“在孩子发生兴趣的时候,根据她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引发孩子自己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才是更好的学习,更知道,和孩子一起发生的共同探究会带来更好的亲子关系。

于是我没有急着把科普视频给她看,也没有翻找有关的科普绘本。而是趁她不在家,在家里藏了一个恐龙挖掘盒,带她开始寻宝、“挖恐龙”。

那天晚上她特别的开心,找到宝盒很开心,挖恐龙也很开心。在她心里,这个恐龙玩具可是她自己寻找到的宝藏呢,一定要自己挖出来。

恐龙拼好了,Gina说“我太喜欢考古了!”“这个不是真正的化石,这是玩具,但是很好玩!”“妈妈,下次还带我玩寻宝游戏吧!”

“妈妈我要真正的化石!”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2)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3)

在经过一周左右的恐龙骨头穿衣服、渡渡鸟桌游、绘本《一只聪明的鱼》热身活动之后,她对进化越来越感兴趣,这时我买的真化石也到货了。有菊石、三叶虫、狼鳍鱼等等好多化石,Gina好兴奋,马上统统拿出来一个个点过去看她的藏品有多少。当然,对化石没有太多概念的她,如果没有进一步探究,兴趣自然也就止步于此了。

接着我们百度搜索了“什么是化石”的视频,有了真化石带来的兴趣,这种看似“无聊”的科普视频,我们一起看的津津有味。看完后,我们一起再去看这盒化石感觉完全不一样了,Gina还给路过的姥姥讲了讲这些化石,说“它们都是真的”,“这个是三叶虫”,“这个是海星”,姥姥表示很震惊。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4)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5)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6)

这个小孩,现在既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对化石有一点兴趣),也不是什么都知道。

这个时候,我知道,我们可以准备项目探究了。

化石这么有趣,那化石还不是化石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这天周末,全家人一起玩画化石的游戏——画一画它们活着的时候。

每个人都挑了自己想画的化石,gina挑了“海星”,然后她马上画了起来,最后她画了5个化石才意犹未尽的结束。爸爸下笔就画了一个长了好多只脚的螺,妈妈倒是不知道怎么画,一点想法都没有。gina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这个东西画上去,又添加了很多手脚表情,古代海星竟然还捧着沙子回家建沙坑,其他化石有的还拿着包和行李箱去旅行……她说它们都生活在海里,谁和谁还是好朋友,脑洞之大让我们惊讶。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7)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8)

画完出去骑车拉练,骑了三四公里到喜欢的糖水店吃gina最爱的杨枝甘露时,妈妈趁机和她聊“你知道化石可以干嘛吗?可以研究生命是怎么来的哦,咱们人类是怎么来的,你想不想研究啊?”她吃的开心答的也开心,说想啊。

于是妈妈在Gina的肩膀上用手指点了一下,说:“启动化身古生物学家模式。”

Gina吃的头都不抬,给我来了一句:“哔,接受任务!”

——就这样,成功入项。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9)

在经历了把晚饭的鱼骨头做成“面团化石”、学着考古学家给恐龙骨头穿上衣服、画小鱼游泳等各种小游戏之后,Gina对化石怎么来的,科学家怎么知道古代生物是什么样子?海洋里的小鱼怎么游泳的都产生了兴趣。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10)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11)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12)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13)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14)

又是周末,又是画化石,这一次我们分类后发现大部分化石都是海洋里的。

妈妈说:古代海洋里的鱼和现在的鱼有什么不一样?

Gina说:化石的这个鱼鳍不一样,有点长有点瘦,而且那时候全是海,没有陆地!

那我们就去研究下远古海洋里的重要生物——鱼。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15)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16)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17)

鱼长什么样子呢?鱼是怎么呼吸的呢?鱼的鳃有什么作用呢?鱼怎么游泳呢?鳞片长什么样呢?这些有趣的“真相”统统都在Gina浓厚的兴趣探究中一步步解开。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18)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19)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20)

Gina更是喜欢时不时和我们开心的扮演鱼游泳。接着她最喜欢的绘本《一只聪明的鱼》里的那只鱼上岸后进化成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探究青蛙的一生、鳄鱼的小趣事~~~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21)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22)

有时候,兴趣源于对事物的逐渐了解,这个孩子随着进化的脚步了解到生命从蓝细菌进化到三叶虫、鱼儿、再上岸进化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后,她对这些生物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希望了解更多。于是我们在楼下捞了蝌蚪,观察小蝌蚪一点点的变成青蛙,买了乌龟蛋送给班上所有小朋友,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观察小乌龟出壳、一点点长大。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23)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24)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25)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26)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从认识开始。

当然,在这种比较长时间的探究中,孩子很容易忘记自己原本的探究主题和目的,我想到,适当的过程总结与拓展活动也许可以帮到我们。

于是,有一天我和她聊,你觉得古生物学家是怎么知道化石里生物的生活在哪个时间的吗?她当然不知道了。于是我让她回忆了下我们在西安“考古”的时候看到的土层,我们来模拟一个漂亮的“彩虹考古瓶”。

Gina选了很多彩色的米,和我们一起把各种生物按顺序一层层的埋在彩色的米粒(土层)里。

她说最下面什么都不要埋,因为里面是地球刚刚形成水都没有的时代,慢慢才有蓝色海洋般的远古海洋、陆地,她甚至说泥盆纪了这里的土层一定要放进去植物。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27)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28)

风又吹过来很多土(米粒),她不断的做着小生物模型、再撒上米粒埋着,最后来到了我们这时已经探究过的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再往上是谁呢?

她说是恐龙吧,爸爸说,现在是恐龙活着的时代,那么~现在“只有它站着,脚下的土地都是过去的化石~!”Gina兴奋的让恐龙在土层上面“吼叫”着、“吃果子”等等~~

这个瓶子又漂亮又有趣,Gina小朋友已经完全明白了“时间早的土和化石在下面,时间晚的土和化石在上面”。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29)

把这个有趣的总结记录成一大张“土层图”,Gina给她的土层图里每一层的生物们都赋予了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30)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31)

探究进化,一定绕不开恐龙。

大部分孩子都特别喜欢这种已经灭绝的但勇猛神奇的动物,Gina也很喜欢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绘本。虽然她只知道绘本上讲的霸王龙、慈母龙、小甲龙之类,但不影响她对这些充满好奇,对我说妈妈你为什么没有给我准备薄片龙?窃蛋龙真的会偷蛋吗?

我们从都有什么恐龙开始,聊到怎么给它们分类,恐龙生存需要什么,和爸爸玩着食草恐龙吃着蕨类植物和食肉恐龙大家的游戏,最后,Gina说,我要给恐龙画一个大大的城市!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32)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33)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34)

这个城市有河流、树木、红果子、蕨类植物、黄花风铃木林、粉色小花园、倒下的树木搭成的小桥,各种各样的恐龙和它们的家人们,还有恐龙蛋。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35)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36)

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告诉她各种生命为了活下去都需要历经重重考验,恐龙也不例外。

那么,恐龙是如何灭绝的呢?

那天温暖晴朗、溪水潺潺,恐龙们在它们的家园里漫步玩耍,突然,火山爆发、生灵涂炭,大地变成一片焦土,天上飘起了白白的雪,植物死了、食草恐龙死了,食肉恐龙也死了。恐龙就这么灭绝了。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37)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38)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39)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40)

恐龙灭绝以后,被风吹来的土一层层掩埋,变成了化石。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41)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42)

小插曲:

晚上回家路上,我和Gina散着步聊着天。

我问她:“你觉得哪个恐龙最厉害啊?”。Gina说:“霸王龙啊。”

我说:“为什么你觉得霸王龙最厉害啊”。她说:“霸王龙很大,跑的很快,走起路来咚咚咚的(学霸王龙走路),而且,谁走在它旁边都会被当做食物吃掉!”

我问:你觉得你们班哪个小朋友最厉害么?她小声问我:你是说我们班谁最凶么?

我震惊:你觉得最厉害指的是最凶么?她说:是啊,霸王龙就是最凶的!

于是爸爸问:那你觉得咱们家谁最凶啊?Gina说:爸爸最凶!

哈哈哈哈!

当称霸地球的恐龙灭绝,小小的哺乳动物才真正崛起。而我们人类,也是哺乳动物。

直接探究哺乳动物是什么样似乎有点无聊,有个很久没玩桌游被我们重新找了出来——《语破天机儿童版》。

这是一个关于提供特征猜动物名的游戏,主持人(孩子为主)挑选一个动物,然后在特征板上框下这个动物的特征,比如大小啊、皮毛还是鳞片、嘴巴的样子、有几只脚、吃肉还是吃草、在哪里生活等等,我又给她补充了如何生宝宝的选项,是卵、蛋还是直接生宝宝。

Gina特别喜欢这个桌游,尤其是我们在探究了这么些动物之后,她对动物的特征越来越熟悉。

每次猜中一个动物,我们都一起讨论和其他动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对它们进行分类,最后我们分出了七个类别(下图只有六个,分完的最后未拍照)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43)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44)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45)

Gina太喜欢这个游戏了,几乎每天都要拿出来玩一小会儿,当我们猜中是什么动物的时候,她尤其兴奋,她的兴趣一直持续了两周多才慢慢减缓,这期间我们读书、去长隆海洋世界探究海豚,仔细的观察海豚、和工作人员提问,参加海洋馆的科普小课堂,亲眼看到海豚的骨骼模型,发现了很多海豚的秘密,比如海豚的“鳍”的骨骼和我们人类很像,而在海豚屁股的位置仍然保留着一小节腿骨等等。(我们去海洋馆更加方便,如有条件的去动物园参观其他哺乳动物更好)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46)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47)

回到我们正在探究的生物进化,Gina很快总结出哺乳动物的特点,很有兴趣的了解恐龙灭绝后小小的哺乳动物如何生存了下来崭露头角,把它们继续画在她的土层图上,这个图上甚至还有原始人类和他们的小屋、时光穿梭机。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48)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49)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50)

进行到这里,我才拿出那本准备已久的《神奇校车-人类进化》。经历了前面的探究,这样一本书她听的津津有味,告诉我她也要画进化树。那么,我们画好进化树,给小朋友们讲一讲吧。

项目复盘

这个小朋友与爸爸妈妈一起,经历了2个月的PBL探究,对生物进化讲的头头是道,对自然与生命也充满热情。趁着她的热情,在项目的最后,全家一起召开了“六个帽子讨论会”,讨论《这次研究“”鱼进化成小人的项目“”怎么样?》。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51)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52)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53)

- “六个帽子”讨论正式开始

1. 黄色帽子(积极的反馈-有逻辑):

2. 黑色帽子(批判性反馈-有逻辑):

3. 红色帽子(感觉直觉-无逻辑):

4. 白色帽子(数据、实际):

5. 绿色帽子(创新):

6. 蓝色帽子(主持、决策):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54)

项目完。

探究生物进化,只是我们这小半年众多项目中的一个,却是让我们感受最深的一个。

因为在开始前,这个是让我和爸爸认为最不可能完成的项目——最开始,我和爸爸讨论,我们都认为“进化”听上去就很复杂,我们大人都不怎么清楚,所以应该是超出孩子认知、也很难引起孩子兴趣的一个主题。

但没想到,这个主题的探究却是孩子最感兴趣、探究的最清楚的一个,甚至兴趣延续到今天,《极简进化史》仍然是睡前读书环节“翻牌子”排名靠前的一本书,时不时和我们聊外面发现的“蕨类植物”恐龙肯定很喜欢吃、苔藓可是最古老的植物、鸟可是恐龙变的等等,正确与否不说,但孩子乐此不彼。

而开展家庭PBL小半年,大大小小通识学科类、生活类各种项目做了有近10个,孩子也从不爱问问题、不好奇、凡事”不知道“,到现在经常问”这是什么?“”为什吗?“”这是怎么做的?“,甚至会好奇的问我们一些数字加起来等于多少等等。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55)

于是我们在家里设置了Gina的问题墙,每次她问了问题我们都贴上去,和她讨论可以怎么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对这个问题都有什么猜想,有的问题可能找一找视频,有的问题可能会去翻一下书,有的问题可能需要做个实验,有的问题可能需要数一数豆子(加减计算)、有的问题现在还解决不了,甚至有的问题我们在后续发展成了新的PBL项目。

比如:她问:玩偶是怎么做成的?

妈妈就带她通过拆解玩偶来探究,虽然这个问题Gina了解过后觉得做一个玩偶对她来说太难了,要求调整为“用我的旧衣服给小兔子做件衣服”,但她仍然积极主动的进行到最后,从选材、设计、了解步骤、请求姥姥帮忙到最后完成一本小书《Gina的小短裙》(参考她很喜欢的绘本《小爱的连衣裙》),拿去幼儿园分享,小朋友们都觉得太漂亮了。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56)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57)

比如:她问“天气预报是怎么知道明天的天气的?”

妈妈和爸爸也找了资料给她,真的是太复杂了,但是天气是怎样的也很有趣,于是我们又开始探究天气——风是怎么来的?风向、风速是怎样的?龙卷风怎么回事等等,后续还会继续探究。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58)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59)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60)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61)

也许Gina不是最聪明的孩子,也不是懂得最多的孩子,但现在的她,对世界充满好奇,也充满动力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她相信,她好奇的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做实验、去观察等等各种方法,总有一天能探寻到答案。

这才是我们希望给予这个幼儿园孩子的最好的教育。

哲思之旅家庭PBL课程介绍

哲思PBL为5-7岁的孩子家庭提供项目制学习亲子活动,围绕着5大哲思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如何认识世界?”“世界什么样?”“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展开。

每个哲思问题由不同的主题项目构成,每个项目历时4周完成,从项目发布开始,经历项目初探,项目深入环节,最后完成项目成果。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62)

哲思之旅九大主题课程表

孩子问什么总说不知道(当你提问孩子总说)(63)

上课方式及流程:

哲思PBL在社群中进行。家长引导话术会定期投放到社群中,除此之外,社群还用来老师答疑和点评孩子的作品。每一个主题项目从项目发布到完成项目历时4周。

作者 | Gina妈妈

来自珠海,是一个普通的职场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