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独具慧眼的安排:

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这点楚霸王自己看不清,司马迁看得很清楚。项羽犯错不反省,最后把失败全都推给老天。)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自己夸耀武功和武力,行事完全凭着个人专断的想法。个人太膨胀了。)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想要用武力征服治理天下。这肯定是不行的。可以在马上取天下,不可在马上治天下。)

宫廷生存纪事讲了个啥(史书NO.1那些事儿)(1)

项羽同学长得帅又有霸气,司马迁也很惋惜。

吴起——刻暴少恩。(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后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史记》人物刻画:

1、下层人物的立传。2、鲜明的个性特征。3、个性特征的形成原因。

宫廷生存纪事讲了个啥(史书NO.1那些事儿)(2)

《史记》中的各类“列传“”就是给下层代表人物立传的

《史记》人物一些共性

1、士为知己者死。例如《刺客列传》里的刺客。

2、富贵还乡的想法。

项羽——“锦衣夜行”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指的是夜里穿着华丽的衣服走路,比喻享有荣华富贵而没有在人前显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可因为思念家乡,项羽急于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意思就是富贵了不回家乡(显摆一下:),好像夜里穿着华丽的衣服走路,谁知道我富贵了呢!

苏秦——“悬梁刺股”中刺股的同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身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苏秦奋斗史:

一开始,他去秦国游说秦王。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他的主张仍未被实行。苏秦黑色貂皮大衣穿破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他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当他是空气么……)

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苏秦同学明白世态炎凉了。)于是他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股是指大腿,不是屁股!)

闭关修炼满一年,研究成功!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苏秦OS:秦王你不甩我,那我也不甩你了!),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

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随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步入人生巅峰!)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故意回趟家!)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嫂子也是醉了。。),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如今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大大方方地说:“因为你从前穷困潦倒,现在既富且贵(又有钱又有地位)。”

苏秦同学长叹一声:“家里人尚且如此(势利),谁说富贵不重要呢~~~”

宫廷生存纪事讲了个啥(史书NO.1那些事儿)(3)

苏秦同学看透了一切。。。

刘邦——回家就唱歌。

汉高祖十二年(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马。后他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他把昔日的朋友、尊长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地即兴创作了《大风歌》。

在这首诗创作的前几年,新建的汉帝国相继经历了种种叛乱,如今英布造反被平定,但北面的匈奴虎视眈眈,国内反叛实力伺机而动,整个国家摇摇欲坠。刘邦在这时返回到了故乡,想起了前半生的坎坷换来了如今的荣华,而各方势力又正欲把这个他亲手打造的帝国推向深渊,所以刘邦在吟唱这首诗歌时怀着一股悲凉兼豪气。

P.S.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宫廷生存纪事讲了个啥(史书NO.1那些事儿)(4)

其实历史上刘邦是击筑而歌,不是吹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