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那点事儿(公关人的中年之惑)(1)

上图:受邀为天下女人研究院讲授《个人品牌建设与声誉风险管理》


最近,关于35岁就业危机的话题又热闹起来。这让我回想起26岁那年,在公关公司担任策划,职级和待遇大概相当于客户经理,一天,一位行业前辈,当时已经在TOP公司做到了VP,也时常提点我的一位大哥忽然约我喝酒,然后让我帮他介绍工作机会。

我咋听认为他是拿我开玩笑。这位大哥说,“兄弟,我和你讲真的,像我现在这样的情况,工作是最艰难的。”向上发展基本没有空间,团队业务经营、客户的各种要求,应接不暇,家里还有不少事要兼顾,压力非常大,而且连退路都没有,因为下面还有不少人盯着你的位置。

这段话的意思,直到10年后我已经担任总裁助理三年多时间,才算有了真正的理解和体会。这成为触动我于2017年初转向经营个人品牌、做独立公关人的重要因素。因为我不想在迈入中年不惑后,没有退路。

公关那点事儿(公关人的中年之惑)(2)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几位徘徊于中年不惑关口公关人的故事。需要说明的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故事的细节和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文学处理,请勿简单对号入座。

1.


阿中是学设计的,毕业后进入了公关公司做了4年设计师,后来转岗到公关活动从项目执行逐步成长为活动总监,中间跳槽了3次,一晃就是8年多。阿中发现跳来跳去,工作内容、发展机会、薪资待遇都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加上一直租房,近两年越觉得北京生活不易,于是赶上一个机会去了一家二线城市的公关公司,团队小一点,待遇和在北京相当,直接向老板负责,想着房价、生活成本都低不少,工作内容还是主要做活动,算得上是轻车熟路,正好有时间解决一下个人问题。

不过,阿中很快就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顺利。他去的这家二线城市公关公司,主要是服务几个品牌的区域市场,原本以为只是老套路搞搞展览展示、产品体验、路演活动、试用促销,对活动形式、设计制作、场地布置等要求也是区域水平。现实的情况却是,现在的区域市场营销也同样是整合和互动的要求,不仅要充分体现品牌调性,对策划文案、互动创意、社交媒体应用,甚至潜客线索获取和舆情危机,都有更高更全面的预期,客户甚至将这些作为效果评估、支付服务费用和选择合作团队的关键指标。

为此,阿中一度想打退堂鼓、萌生再次跳槽的想法。我告诉他,这应该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情况,换一个公司,面对的是不同客户同样的要求,关键还是自己以及团队的知识、能力结构需要快速更新升级,来适应新的环境和趋势。这样的话,从2016年以来,我起码和他唠叨过5遍。

公关那点事儿(公关人的中年之惑)(3)

上图:首席赋能官认为,个人职业规划可从三条主线协同推进

2.


小妙是2006年从临省一所二本院校毕业来上海闯荡的。初到上海,小妙觉得自己条件没有什么优势,进了一家成立不久、才几个人的小公关公司,从媒介开始做起,这一干就是15年,从助理一直做到了媒介总监,伴随着公司发展到了60多人的规模。

让小妙感到不安的是,从2015年晋升到总监后,就没再涨过工资,而这之前每年老板都会主动给涨工资,年底还发几万的奖金。

事实上,公司从2016年起就陷入了业务和人员规模不断增长,利润却转向下降的趋势,其后的几年基本处于艰难维持的状态。这个情况,是2021年初小妙实在忍不住带着疑问甚至些许不满和老板沟通后才得知的。此时小妙所负责的媒介团队还整体面临一个挑战,一边是原来通过媒体记者、编辑发布公关稿的操作套路失灵了,另一边是沟通选题内容策划、撰写,只能当传声筒、搬运工,公司里文案策划团队力量明显不足,而且不愿意承接媒介的“二手”信息。

小妙考虑换工作,并且认为乙方没有前途、一门心思想去甲方。很快小妙就接到了一家刚完成C轮融资创业公司的Offer,职位是公关经理,待遇也比较有吸引力。但是,小妙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不到一年就遭遇了变故,由于新的融资未能达成,公司急剧收缩、大幅裁员,小妙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机会。仍然坚持只去甲方目标的小妙,这次的求职没那么顺利,几个月下来给几十家企业投简历,面试了十多个企业,都没有收到录用意向。这些公司给出的待遇普遍比预期要低,有的甚至只有50%左右,而工作要求不仅要“搞定媒体”,还必须能策划和撰写稿件,更要有处理危机的能力。

“王老师,我现在非常后悔,之前对您说的要提高策划和文案能力没有足够重视。”小妙最近和我感慨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现在抓紧补课,也还来得及。”对此,我似乎只能无奈地给点安慰。

公关那点事儿(公关人的中年之惑)(4)

上图:首席赋能官总结提炼的公关人“5力”胜任模型

3.


和小妙面临类似情形的,还有嘉文。

嘉文在自己40岁那年,从一家公关公司媒介总监的位置离职,加入了一家刚完成B轮融资的创业公司。名片印着品牌公关总监的嘉文,近5年来其实一直是“光杆司令”,其间几经沟通老板终于同意招了一个人,连试用期都没过就辞退了,因为“根本干不了什么活,还把自己整得像大爷,提出问题一大堆、解决问题没一个。”

随着公司经营目标的调整,嘉文的工作内容不断增多,兼顾市场营销和产品运营、承担获客转化任务,原本品牌公关的工作,尤其是处理危机,都要继续做好。

让嘉文不淡定的是,工作量增加,去年底却被要求降薪20%。“不是有句话嘛,要么狠、要么忍、要么滚。”当被问到能怎么办,我除了无情地刺激嘉文,确实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4.


木子其实才刚30岁出头,7年多时间,跳槽了3个城市的5家公关公司,职位升得不算快,待遇却水涨船高,特别是离开公关公司后去了一家P2P公司,直接翻番。然而,“好日子”并没多久,木子就不得不辞职,毕竟安全更重要。

此时的木子,有些积蓄,又是单身,生活压力不大,不急于找新工作,于是四处游玩了一圈,然后和朋友合开了一家文创店。经营了3个月,由于一直不景气,朋友失去信心退出,两个人矛盾爆发不欢而散。

木子重新整理简历,四处求职面试。机会倒是有,职位都不如意,尤其是待遇,大部分都是“腰斩”的还价。就这样闲了快半年,终于有点扛不住生活压力,去了一家准备B轮融资的企业担任市场经理。

上班后,木子发现自己的经验和能力面太窄,根本胜任不了市场经理的岗位,有点心慌。好在老板似乎并没有太高要求,竟然顺利转正,并且轻轻松松感觉什么实际工作都没做就一年多过去了。但是,公司之前说得板上钉钉的B轮却一直未有着落,终于走到了清盘的地步。木子也真的轻松了。

如今的木子又已经闲了三、四个月,整天各种焦虑,连待遇腰斩的那种工作机会,都非常少见。鉴于这样的情况,我提醒木子“索性沉下心来,把精力放在勤练武功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公关那点事儿(公关人的中年之惑)(5)

上图:首席赋能官总结提炼的公关人底层知识结构图

5.

“王老师,我发现最近有好几个公关公司都在打造合伙人平台,您觉得靠谱吗?像我这样的,如果去已经比较成熟的公关公司做合伙人,发展前景如何?”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文阳,在一家top公关公司已经连续工作了10年多,从客户经理一路闯关,终于在2019年底升到了事业群总经理,带的团队有六、七十人,服务的客户业务体量每年接近亿元规模。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客户预算压缩或取消合作,团队业务减少了将近一半,利润下滑幅度更大,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亏损严重,部门整合,自己总经理的总经理位置也没保住,成了整合后部门的副总经理兼项目总监。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阳关注其他公关公司合伙人平台的信息,并产生了兴趣。

针对文阳的问题,我建议他自己思考清楚几点:

做合伙人,你自己具备什么条件、想得到什么?平台能提供什么、想得到什么?彼此是否能平衡?

和你之前公关公司的工作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和自己的预期、平台的预期是否能平衡?

你可能会面临什么挑战?这些挑战你有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和解决?如果解决不好怎么办?”

我和文阳说,我注意到几家号称要建设合伙人平台的公司,都把事情说得挺美好,给人的感觉去当合伙人就是享受成果的,而我个人更相信,公司也好、平台也好,叫什么其实只是外在的形式,关键在于你在哪里都一定是要解决问题而不可能坐享其成,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对于我的分析,文阳表示要再考虑,然后又羡慕起我现在独立公关人的模式,询问我如果他也走独立公关人的路线怎么样?

公关那点事儿(公关人的中年之惑)(6)

我说,首先要解决三点:一是梳理一下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并将之转化为相应的服务产品,而且最好有一定的差异化优势;二是形成比较强的自我驱动习惯;三是在心态上做好准备,即前期有那么一段时间收入可能会非常有限且不稳定,自己是否能接受并坚持下去。如果这三点都比较确定,可以大胆尝试。

公关那点事儿(公关人的中年之惑)(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