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22日,2021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在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3楼5号馆举行。

2021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以“唤醒公共艺术力量·彰显城市人文精神”为主题,以建立国内领先的公共艺术交易平台为宗旨,分为五大展区,包括数字装置艺术(A区)、公共艺术项目(B区)、当代雕塑(C区)、美学生活/潮玩(D区)、城市空间(E区)。

其中,数字装置艺术(A区)以风语筑、凡拓数创、马努艺术、暨南大学-郑晓君新媒体工作室、Ei Forcre 映想力光影社、顺历空间、张振工作室等为代表的企业,以震撼的数字交互体验引领观众共同探索神秘而未知的数字世界。

公共艺术项目(B区)以敦行公共艺术设计院、上海奕木艺术、深圳市公共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建艺公共艺术设计院、上海纾源雕塑、山东卡尔动态雕塑、方园雕塑、五玄土等公共艺术知名机构聚合形成广州公共艺术新磁场。

当代雕塑(C区)以潘鹤、陈克、曾振伟、陈文令、吴雅琳、林国耀、潘奋、吴德灏、梁永标、刘君、段森等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不同创作题材的雕塑艺术家用作品展现“多频互动”,实现碰撞与突破。

广州市文化艺术中心有什么活动(全国首个公共艺术博览会)(1)

曾振伟《快乐人》

美学生活/潮玩(D区)汇聚美国LC艺廊、梁江工作室、贵州礼克文化、小洲艺术区、法国表现主义画院等,通过精彩的架上艺术带来跨界探索的多元力量。

叶健强摄影展以广州40年摄影展为主题,通过40件摄影作品让观众跨越40年的时空隧道,充分感受不同时期的广州之变。五大展区一脉相承的同时又跨界整合,打造本土公共艺术IP的同时,为塑造公共艺术空间的艺术家、规划师、建筑师等各类空间的打造者、运营者提供参考。

与疫情共振,以艺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本次公共艺术博览会现场,就有数位艺术家以疫情为创作主题,给观众带来关于生命的思考。

来自暨南大学-郑晓君新媒体工作室的交互装置作品《生命之冠》以光为媒介配合音效设计,唤醒并诠释用废弃塑料袋打造而成的树冠的各种状态,通过感应观众的不同交互与连接方式,进行能量的传递与叠加,从而改变树的色彩呈现与生命张力。作品旨意冬奥会来临之际、疫情之下凸显人们守望相助、更加团结、更具人性光辉和力量的生命之光。

广州市文化艺术中心有什么活动(全国首个公共艺术博览会)(2)

《生命之冠》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吴雅琳将书法、雕塑、新媒体进行融合创作了《封城诗草》。这件作品是将她在武汉封城、居家隔离阶段所记录、创作诗词、椽联的册页进行解构,以象征封城的形式加以呈现。其中诗书悉数在铜板上雕刻镂空,用点、染、皴等笔法做化学热着色,借此增加了城墙(册页)正面的东方书卷气与内侧厚重沉稳的基调。而这,恰恰是符合武汉整个疫情期的真正底色。跌宕起伏的诗词联句,既是对深处疫情的国人们的鼓舞,亦是对逆行者们的歌颂。

由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带来的艺术家YAKSA AGUS 作品亦是以疫情肆虐期间的白衣天使为创作对象,每一件作品都是“疫线影像”的再现,是向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致敬,亦是向疫情中所有付出努力的人致敬。

六大论坛活动,以公共艺术助力城市更新、乡村振兴

此次公共艺术博览会期间还将举办【路径探析:城市更新风口之下空间如何锻造竞争力?】、【数字艺术产业发展论坛:聚焦新维度、新业态、新模式】、【乡村振兴如何借力公共艺术】、【城市开发中公共艺术的多重角色】、【公共艺术的情绪表达】、【新动大湾区-发布全国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和广东“三旧改造”年度发展报告】等论坛活动,各个领域行业大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城市更新、数字艺术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空间活力焕发等方面探讨公共艺术介入与应用的最佳实施路径,为各领域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陈芊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