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夕寸品文史)連環畫雜志手機阅览室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品,长城早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符号,长城代表了中国国力强盛、文化辉煌的历史。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牺牲了无数宝贵的生命,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筑长城是从战国晚期开始的,以后秦朝汉朝又都不断地进行修补和增筑。筑城役夫往往又是守城的士卒,所以这项差役既漫长又艰苦。从汉代开始,民歌中就有了以“饮马长城窟行”为题的作品。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所作的这首诗,吟咏的虽是秦汉旧事,但反映的是建安时期“世积乱离”给人民造成的痛苦,表现了魏晋时期人民对个人幸福生活的追求。

此去幽关八百里(饮马长城窟行)(1)

饮马长城窟行 魏晋 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此去幽关八百里(饮马长城窟行)(2)

诗词大意:饮马在长城侧旁泉眼,连马也感到水寒刺骨。役夫前往对长城吏说:“你不要阻留太原役夫!”“官府的工程自有期限,你们唱起夯歌努力干。”“男儿应当前线战斗死,怎能长年忧郁筑长城?”长城绵延是多么长啊,连绵不断总长三千里筑长城的都是青壮年,内地家里妻子守活寡。写一封信寄给家里人:“回家无期只好劝改嫁。希望妻子侍奉新公婆,年年月月不要忘记我。”妻子回信给边地丈夫:“你现在说话不通情理!”“你身在祸难中不能回,为何要留住他家女子?生个男孩千万不要养,生个女孩精心用肉哺。你不看那长城荒原上,死人白骨累累相支架?”“成年出嫁结婚侍奉您,分别心牵两地怀恨深。我明知你在受苦,又如何能够苟活自保呢?”

此去幽关八百里(饮马长城窟行)(3)

此去幽关八百里(饮马长城窟行)(4)

《饮马长城窟行》属汉乐府《相和歌・瑟调曲》,这里是陈琳按照旧题写作的一首新辞。作品继承汉乐府民歌传统,以问答的形式生动而深刻地揭露了战乱和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对封建的徭役制度和战争进行了血泪控诉,又是一曲劳动人民坚贞爱情的颂歌,充分体现了魏晋时期的“人的自觉”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此去幽关八百里(饮马长城窟行)(5)

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叙事与抒情。全诗通过筑城役夫与官吏的问答,以及役夫与妻子通信往复可咛,描写筑城劳动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种主客问答的形式产生于汉乐府民歌之中,成了汉代的主要文学形式辞赋的主要叙事形式。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既有浓厚的民歌色彩,又能把抒情和叙事结合在一起。

此去幽关八百里(饮马长城窟行)(6)

此去幽关八百里(饮马长城窟行)(7)

诗开头两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长城附近严冬凛测、水寒刺骨的风景画。这两句不是一般的写景,显然含有象征意义。在严寒的冬季,连喝过泉眼水的马也感到水寒刺骨,难以忍受。马尚如此,人何以堪?!这就为下面所要展开的事件布置了环境,作了铺垫。

此去幽关八百里(饮马长城窟行)(8)

全诗最令人心痛的是“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丈夫告诉妻子一条惨痛的人生教训:从今以后,生了男孩的话,千万不要抚养成人,因为男儿长大以后,不过是做修长城的牺牲品和填沟壑的材料;生了女儿,倒应该珍爱,她们虽然无力支撑门户,但毕竟可以同家人相守。封建时代是重男轻女的,这里说生男不如生女,反映了人们一种反常的心理状态。其怨愤之情,溢于言表。诗人在诗中借用了现成的秦代民间歌谣,反映出战争和徭役给千万人民带来的灾难,形成了不凡的艺术感力和深远影响,杜甫在《兵车行》中就有同样的描写“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此去幽关八百里(饮马长城窟行)(9)

《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风格高雅浑朴。《诗眼》曰:“建安诗,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风调高雅,格律遒壮。”而它恰恰具有建安风骨的特色。全篇二十八句,只有八句是作者的叙述。其余二十句或是役夫和长城吏对答,或是役夫和妻子信中对答,诗的情节展开、人物感情性格的表现、悲剧气氛的渲染、对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情等,都展现的十分动人。人物语言一如口语,自然生动,毫不做作。作者的叙述语也朴实无华,只寥寥数语穿插其间,非必需则不着一字,将劳役之苦展现的令人悲痛。

此去幽关八百里(饮马长城窟行)(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