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由于健康状况不佳,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职,作为在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安倍辞职后,日本将进入后安倍时代近年来,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并取得新的发展,两国领导人达成重要共识为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指明了方向,后安倍时代,中日经贸关系走向如何?对此,《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贸促会驻日本代表处总代表鞠文永在鞠文永看来,中日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中日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产业链供应链高度融合,对未来中日经贸关系保持乐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未来中日两国重点合作的十大领域 中日经贸合作具有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未来中日两国重点合作的十大领域 中日经贸合作具有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未来中日两国重点合作的十大领域 中日经贸合作具有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8月28日,由于健康状况不佳,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职,作为在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安倍辞职后,日本将进入后安倍时代。近年来,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并取得新的发展,两国领导人达成重要共识为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指明了方向,后安倍时代,中日经贸关系走向如何?对此,《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贸促会驻日本代表处总代表鞠文永。在鞠文永看来,中日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中日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产业链供应链高度融合,对未来中日经贸关系保持乐观。

“面对疫情冲击,中日经贸合作展现出较强韧性。”鞠文永表示,中国的需求对日本出口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日本对华出口最早复苏。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显示,按金额计算,日本对华出口减幅在3月份达到8.7%之后开始收窄,6月份对华出口恢复到同比减少0.2%的水平。另外,日本医用防护用品对中国依赖度较高。5月份,在日本所进口医用口罩中,自中国进口的比例达到96%,比1月份上升16个百分点。

据鞠文永观察,日本部分行业对华出口量创下新高,在中国需求拉动下部分行业呈现止跌迹象。他举例分析,在瓦楞原纸方面,日本瓦楞原纸的主要出口地区是中国和东南亚,今年1至5月其对华出口量超过2019年同期的6倍,达到8.7万吨,占总出口量的3成,中国网购市场扩大等因素推动了日本瓦楞原纸出口增加;在汽车零部件方面,7月份日本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减少7%,但减幅小于5月的11%。中国汽车工厂复产,使得从事发动机启动马达等业务的三叶(MITSUBA)公司对华出口量恢复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冲击,中日双边贸易额和日本对华投资总体保持稳定,在华日资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产能稳步恢复,日本在华新设企业350家,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日本企业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同时,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中日双边贸易额比上年同期下降2.2%,降幅比1至6月收窄0.7个百分点,单月进出口额自3月以来恢复增长态势。

除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日两国相互支持和帮助,展现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坚实友好关系之外,回顾以往,中日在经贸领域也取得了积极成果。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9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超过3100亿美元,日本累计在华实际投资超过1100亿美元,在中国利用外资总额国别排名中居首位,中国对日投资稳步发展,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双方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下就宏观经济政策开展有效交流,积极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创新合作、服务贸易合作。日本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双方就多边和区域议题保持沟通协调,共同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可以看出,中日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也展现出中日经贸合作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而且,日本经济政策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关键是应扩大两国共同利益。”鞠文永对后安倍时代中日经贸关系表示乐观。他说,期待日本新一届内阁致力于构筑长期友好的国际关系,与中方不断深化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合作,为全球经济摆脱疫情影响重回增长轨道作出应有贡献。

最后,鞠文永强调,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多变,给中日经贸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对于企业来说,有必要加强风险管控,积极研判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销售模式,并充分利用好帮扶政策。


来源:中国贸易报记者 王曼

投稿/建议:geyan@ccpit.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