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脱贫有望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醴陵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坚持“一村一品”,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帮助36519名贫困人口实现高质量脱贫,17个贫困村全部稳定出列产业扶贫“醴陵经验”获全省推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脱贫攻坚光荣榜 脱贫攻坚群英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脱贫攻坚光荣榜 脱贫攻坚群英谱

脱贫攻坚光荣榜 脱贫攻坚群英谱

产业兴旺,脱贫有望。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醴陵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坚持“一村一品”,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帮助36519名贫困人口实现高质量脱贫,17个贫困村全部稳定出列。产业扶贫“醴陵经验”获全省推介。

在板杉镇寨下村湖南梯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扶贫基地里,醴陵市扶贫办工作人员正在了解蔬菜生长情况。今年,在醴陵市扶贫办的牵线搭桥下,这个基地和省农科院合作,试种了四个新品种丝瓜。目前,这批丝瓜长势喜人,预计4月中旬就能上市。

湖南梯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王武:比我们本地丝瓜长得更匀称,然后它的质地更紧密一点,然后它的口感也会更香甜一点,它的价格,比本地的白丝瓜高两到三倍。

2020年下半年,醴陵东乡的王武来到板杉镇流转土地种植蔬菜。当时,政府已经投资对农田进行过标准化改造,扶贫办积极帮王武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引进技术人才,加速项目落地。目前,梯云农业已经流转了460亩土地,采用现代化技术种植高品质丝瓜、茄子、黄瓜、苦瓜等,产品销往盒马生鲜、步步高、株百等大型连锁超市,今年销售额预计超过500万元。公司计划再流转500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

湖南梯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王武:他们帮我们搭建了平台,因为我们也是属于发展了两年多有一些东西还不成熟,他们会给我们指一条发展更快 、更平稳的一条路子。

不仅自己“快步跑”,还要带领村民们“一起跑”。目前,这个蔬菜基地有常驻劳动力30多人,下半年将达到1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当地的困难群众,60多岁的脱贫户杨家明是其中之一。在这里务工,除了每月有工资,他还能免费学习蔬菜种植技术。

杨家明:在这里做事减轻我儿子的负担,又近,就在家门口,家里的生活是越过越好了。

在政府扶持下,板杉镇目前共建立了六个产业扶贫基地,种养殖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了打响品牌,六家基地的产业扶贫带头人借用在板杉镇创办东莱书院的南宋理学家、文学家吕祖谦之名,联合注册了一个“吕夫子”品牌,抱团发展。2020年受疫情影响,大量农产品滞销,扶贫基地负责人在当地政府和扶贫开发办的支持引导下,转战网络直播,扶贫专干、妇联干部也积极参与。在大家伙努力下,卖出了价值100多万元的农产品。今年,板杉镇政府计划与平台公司对接,将“吕夫子”品牌做大做强。

醴陵市板杉镇党委书记 刘淼:今后就是想让不同的农业公司来共同打造“吕夫子”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希望我们这样抱团发展能够争取到国家在乡村振兴里面,给予我们农业这一块更好的政策,让我们的产业带头人能够带领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板杉镇的产业发展思路,是醴陵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按照“一村一品”思路,醴陵在每个村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入驻一支服务队、设立一个销售柜台、创办一个扶贫专业合作社、评选一批产业脱贫之星。近年来,醴陵共建立了规模较大的产业扶贫基地154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28个,惠及10521户34788人。产业扶贫经验在全省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上被推介。

醴陵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 副主任 黄永辉:围绕我们地方特色,打造我们每一个乡镇的特色产品,例如我们明月镇的玻璃椒、茶山的菊花、均楚的茶叶,基本上就是形成了一个一镇 一村的地方特色产品。

截止2020年底,醴陵36591名脱贫户实现高质量脱贫、17个贫困村全部稳定出列。今年2月,醴陵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脱贫攻坚战役圆满收官,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醴陵市扶贫办将转战乡镇振兴战场,进一步落实防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脱贫户不返贫、边缘户不致贫。抢抓湘赣边区域合作这一历史机遇,当好“主力军”,着力打造一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点。

醴陵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 主任 陈林:同时在责任体系 扶贫资产管理,异地扶贫搬迁 产业就业等方面下足功夫,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从就业扶贫到人才振兴,从文化扶贫到文化振兴,从生态扶贫到生态振兴,从扶弱助贫到组织振兴的五大转变。

【记者:张长江,李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