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

性别:

生日:1965.12.3

职业:导演、编剧、制作人

出生地:美国波士顿

关键词:动画、皮克斯、总动员

代表作:[玩具总动员](1995)、[虫虫危机](1998)、[玩具总动员2](1999)、[怪兽电力公司](2001)、[海底总动员](2003)、[机器人总动员](2008)、[玩具总动员3](2010)

上世纪90年代初,安德鲁·斯坦顿就是[玩具总动员]创作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同事这样形容他:如果说约翰·拉塞特是约翰·列侬,斯坦顿就是他的保罗·麦卡特尼。

作为一个动画编剧、导演,他有一颗敏感的心,这让他眼中的一切都新鲜、动人。从他心上溢出的暖流,幻化成他笔下的生灵。

壹 故事

现在回头看,[玩具总动员]可以算得上动画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作为编剧的斯坦顿也说,自己很少重看这部电影,因为它在提醒自己,再也拍不出更好的作品了。

然而在当年,皮克斯还没有长片作品,一伙创业青年可说是围在一起吃螃蟹。

▲他是对的。如今[玩具总动员]中的技术早已升级了好几代,但这个故事,仍然有“后劲”

贰 羁绊

1994年,完成[玩具总动员]后,斯坦顿一行人立刻开了头脑风暴会,想下一个点子。后来的[海底总动员]、[怪兽电力公司]的雏形都是在这里形成。而对于斯坦顿,更重要的是,“地球上最后一个机器人”的点子出现了。

“我觉得这是我见过的最忧伤的角色了。”这个小机器人一直萦绕在斯坦顿心头。“我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也不知道人类为什么离开地球。”

皮克斯开局(高手皮克斯骨干安德鲁)(1)

▲直到八年之后,斯坦顿仍然放不下这个小家伙。正当别人都以为他休长假去了,他却偷偷捣鼓起了[机器人总动员]的样片

四个月后,他把成果拿给拉塞特和史蒂夫·乔布斯看。之前遭受的怀疑一扫而空,[机器人总动员]项目正式启动。

叁 海洋

而能让斯坦顿有底气提出“瓦力”项目的,还是[海底总动员]的成功。“[海底总动员]是关于勇气的,尼莫也给了我巨大的信心,跟随勇气,去创作瓦力。”

而驱使斯坦顿去做[海底总动员]系列的,是他在海洋边长大的经历。他一直被海洋所打动:那里,有生命也有死亡,美丽却也让人畏惧。

皮克斯开局(高手皮克斯骨干安德鲁)(2)

▲他觉得,在深海中讨论生命与成长,再合适不过([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肆 想象

[机器人总动员]设定在未来,又涉及外太空。但技术对斯坦顿来说依然不是难题:“从[指环王]后,[机]中所有我需要的技术就都已经成型了,我需要的是想象与眼界,以发挥它们的作用。”

皮克斯开局(高手皮克斯骨干安德鲁)(3)

▲斯坦顿用[机器人总动员]再次证明,技术在动画工业中,绝对不是第一位的。

伍 寂寞

斯坦顿不能放下瓦力,是因为他的寂寞。而他重新拾起[海底总动员]中的多莉,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在他看来,多莉的失忆症是她的个性。但对多莉自己来说,这无疑是个缺陷,甚至“残疾”。所以她格外友善、幽默,用许许多多的优点包装自己,保证自己不被朋友抛弃。

皮克斯开局(高手皮克斯骨干安德鲁)(4)

▲[海底总动员]系列中,多莉常用的开场白,第一句就是“我叫多莉,我有短期失忆症”,第二句就是“我能帮上忙吗”

陆 麻烦

多莉打动斯坦顿的特质,日后也成为他的心病。有短期失忆症的多莉,作为配角显然逗趣,但让她成为主角就是另一回事了。

皮克斯开局(高手皮克斯骨干安德鲁)(5)

▲动画的经典设定,就是让观众和主角一同成长。如同前作中马林和尼莫那样

而多莉的失忆,让她没法“吃一堑、长一智”,观众的共鸣感就大大削弱了。

斯坦顿花了两年时间发现这个问题,又用了一年时间才解决它。这下,他的感觉成了:“我恨死这个角色了!谁想出来的这个角色?气死我了!”

柒 清单

多莉成了主角,还得设计其他可爱的小配角呢。斯坦顿的方法,是做一个海洋生物列表:水母森林、琵琶鱼……先是寻找有趣的人物,再发散思维,看能衍生出什么好玩的情节。

皮克斯开局(高手皮克斯骨干安德鲁)(6)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中,最让斯坦顿费心的配角,是章鱼汉克

在制作[海底总动员]时,章鱼这个形象由于技术难度,是提都不能提的。而在续集中,汉克灵活的躯体让他成了一大亮点。

捌 热情

在皮克斯做动画,一部少说也是三四年。斯坦顿笑称是酒精才让他保持了持续的热情。

皮克斯开局(高手皮克斯骨干安德鲁)(7)

▲“真正吸引你的,是你同某些人合作时的那种魅力。你看到了一些无法独自完成的事情,这个过程和吸毒一样,是会上瘾的。”

来源看电影全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