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起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屋顶传来玻璃球怪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屋顶传来玻璃球怪声(一只震楼器震)

屋顶传来玻璃球怪声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起东

前不久,一则“居民连开5年震楼器”的新闻冲上热搜,上海市某小区业主因与楼上邻居存在矛盾,遂使用了震楼器,而且一开就是5年。在吃瓜群众纷纷表示“这是什么仇什么怨”的同时,“震楼器”也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现如今,很多人会因为和邻居产生矛盾而使用震楼器报复。然而,震楼器真的有助于邻里纠纷的解决吗?使用震楼器又会带来怎样的风险?

邻里矛盾催生“震楼神器”

公开资料显示,震楼器实质上是一种振动马达,最初被广泛应用于采煤、冶金等工业活动中,后被一些网络平台的售卖者加工后当作“震楼器”进行贩卖。顾名思义,其主要作用就是帮助住户震动楼板,从而达到传播噪音、干扰邻居生活的目的。

“效果很好”“穿透力很强”“楼上终于老实了”……微博、贴吧、购物网站等网络平台上的一句句好评似乎彰显着震楼器的“强悍实力”。从这些网络留言不难发现,震楼器的购买使用者多为与邻居产生矛盾的住户,这其中又以噪音矛盾居多,因不堪邻居噪音打扰,遂决定使用震楼器“以噪治噪”。

每一只震楼器的背后都藏着一次难以调和的邻里纠纷。

“楼上家小孩每天晚上光着脚跑来跑去,沟通了无数次,关上门该怎样还是怎样。如果不是被逼得没办法,谁会想要用这种东西。”家住北京朝阳的刘浩(化名)深受楼上噪音困扰。

但是打开震楼器的一瞬间,他还是震惊了,“太响了,我自己都有点受不了。”

使用震楼器通常会起到“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效果,在邻居忍受强烈震动的同时,使用者也要忍受同样的震动。震楼器的震动声甚至可以穿透目标房间,传播到不相干的邻居家,造成无差别伤害。更有甚者,会让整栋居民楼的业主都受到一定影响。

在“上海居民连开5年震楼器”事件中,就是因为楼上楼下闹矛盾,楼下住户使用了震楼器,导致整栋楼的业主都受到噪声的干扰。

从小纠纷演变成大伤害

“震楼器就是正式开战的信号,原本的小矛盾会被迅速引爆。一方祭出震楼器,那么另一方也有可能会祭出其他‘杀招’。”刘浩直言,“一旦使用了震楼器,那就意味着和邻居彻底撕破脸,要对抗到底了。”

事实上,想用震楼器让邻居“收敛”并不是一件易事。面对被震楼器“攻击”,很多人选择了互相伤害。某论坛网友曾分享经历称,尽管百般解释,楼下邻居还是认定了他家是噪音来源,并用震楼器对他家展开“攻势”,迫不得已,他也只好用震楼器“还击”,之后两家彻底翻脸,从此只用震楼器进行交流。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也曾披露过这样一则案例。林某与邓某系江西大余某小区上下楼邻居,双方因噪音问题长期存在矛盾。某日晚11点,邓某嫌楼上吵闹,便开启震楼器示警。林某听见后,持铁锤来到邓某家门口敲击墙壁。而邓某则从厨房拿出菜刀到家门口与林某对峙并争吵。后林某父亲下楼参与争吵,突然倒地不起,经送医抢救不治身亡,医院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法院审理认为,无证据证明是震楼器产生的噪音诱发了林某父亲心脏病,也无证据证明邓某特别针对林某父亲进行言语辱骂,邓某行为与林某父亲的死亡之间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但邓某使用震楼器处理噪音纠纷的行为确有过错,基于公平原则,法院判决邓某给予林某补偿款35000元。

噪音问题等一些原本看似微小的邻里纠纷,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调解,加之震楼器对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作用,最终往往使邻里之间走到互相仇视、互相伤害的地步,甚至最终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

售卖使用震楼器或涉嫌违法

在国内的一些电商平台搜索框中输入“震楼器”3个字,并不会得到任何想要的结果。然而,只要变换一下搜索关键词,相关商品就会出现在结果页面中。

“App控制”“远程查看工作状态”“震动敲打音响”……在一款震楼器的介绍页面中,商家“贴心”地将卖点一一展示出来。意料之中的是,商家提供不了这款产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批号、合格证等信息。

事实上,生产售卖震楼器本身可能就涉嫌违法。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要求的工业产品。

而使用震楼器这一行为也是涉嫌违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业内人士指出,使用震楼器产生噪声污染是一种侵权行为,“以噪治噪”并不能成为使用震楼器的合法理由。面对邻里噪音问题,震楼器只会让矛盾进一步激化,用法律手段解决才是正途。

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将私人生活安宁权正式纳入隐私法律保护体系。所谓私人生活安宁权,就是自然人享有的维持安稳宁静的私生活状态,并排除他人侵扰、侵害的权利。邻里噪声污染就是属于侵犯生活安宁权的行为,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明确将安宁权纳入民法的保护,居民可以直接依据生活安宁权来维权,要求法院判决侵权方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法律责任。

来源: 法治日报——法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