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五次北伐以后,蒋琬、费祎相继掌权,十数年间采取战略防御,转攻为守。
魏、蜀双方偶有冲突,也未酿起大战关中陇右趋于和平,司马懿也班师东返,北征辽东,东战孙吴。
247年好战的蜀将姜维利用他与西羌族的关系,经常煽动羌族叛魏骚扰陇西。
249年姜维起军攻雍州,发起战端。魏派邓艾出任南安郡(今陇西)太守,协助征西将军郭淮、雍州刺史陈泰抵御蜀军入侵。蜀军败退,邓艾因功迁升安西将军。
253年费祎被刺而死,姜维任蜀大将军,掌握了军权,继承诸葛亮北伐遗志,年年北伐,他却不是邓艾对手,常常吃败仗。255年郭淮病死,256年邓艾就任镇西将军,统领关中、陇右军事,节驻于宝鸡地区。深得人民拥戴。
邓艾既有战谋又有治才,是司马懿培植下的将领,曾于241年推行司马懿屯田策略,在淮河南北大搞军屯,每岁完成5百万斛粮食为军资,电垦六、七年间;积余3千万斛粮食,可供10万军队5年之用。
邓艾掌握西线军政大权以后,他的活动大本营也是以宝鸡地区为中心的,在这里操练兵马,兴修水利,大搞农垦,积极储备防蜀军,为日后攻灭蜀国储备物资。
《水经注》等史籍有载,凤翔城北十里有邓祠,有泉名邓泉,有河名邓水,可见邓艾在宝鸡地区也进行过屯田生产,建树是显著的。
在邓艾治下关中陇右根据地是巩固的,姜维在西边连功祁山、南安、上邽,均被打退;257年,姜维趁关中军东授淮南之机,率大军出骆谷(今周至西南)妄图攻占关中。邓艾也采取坚守不战的方针,等到蜀军力消耗疲惫后,奋击退妻维。
蜀国人对姜维穷兵黩武的做法,朝野谴责,人怨沸腾。
说到底,姜维穷兵黩武和邓艾坚守不战的方针,一直是再延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计策。可以说,诸葛亮在蜀国根基尚未稳之时,就提出的北伐,实际上是祸害蜀国的遗毒。
今墨认为,诸葛亮的数次北伐,实际上就已经掏空了蜀国的实力。而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穷兵黩武,更是将蜀国带入了雪上加霜的境地。可以说是诸葛亮的计策害了蜀国。
而反观此时经略关中地区的邓艾,不仅没有姜维那样的穷兵黩武。还坚定实行司马懿所推崇的屯田策略。新建水利,大搞农垦。深深符合“得民心者得天下”之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被无数后世读者所热爱和推崇的蜀国,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时期中,并不为蜀国治下的民众们所欢迎。
今墨想说,不管后世文人如何洗白蜀国政权,历史总会做出最真实的选择。
263年魏方发起灭蜀的大进攻,兵分三路,东路由钟会统兵10余万,从斜谷道(今眉县太白境)、骆谷(今周至、洋县境)、子午谷(长安南)全面出击,进攻汉中。邓艾率兵3万,从西路自狄道(今甘肃临洮西)向甘松、沓中(临洮西南)攻打姜维;中路军由雍州刺史诸葛绪领兵3万,从祁山向阴平(令甘肃文县)北桥头进攻,以断绝姜维归路。
邓艾很快到达沓中攻击姜维军营,姜维向阴平撤退,从侧后攻击已经到达桥头的诸葛绪军,诸葛绪军怯战退军3里,致使姜维趁机越过桥头与蜀军廖化、张翼军会合,据守剑阁。
邓艾进至阴平,想与诸葛绪合军,诸葛绪却引军东归;钟会将他捕押送洛阳,合并了他的军队,然后向剑阁进兵,猛攻数日不克,便想退军。邓艾向他建议奇袭成都,钟会采纳,才未退走。
邓艾绕过剑阁通过荒远的阴平小道,直攻江油(今四川平武县东南),追击蜀军,在涪城(今绵阳东)打败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诸葛瞻和他儿子诸葛尚一同战死。
可怜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并不认为自己的死,实际上是自己所崇拜且敬仰的先祖诸葛亮一手造成的。而这祖孙三人的死,实际上都是殉葬了诸葛亮那毫不切实际的战略计谋。
后主投降,蜀国灭亡。
被无数后世读者所热爱和推崇的蜀国,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时期中,并不为蜀国治下的民众们所欢迎。
今墨想说,不管后世文人如何洗白蜀国政权,历史总会做出最真实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