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百川

介子推,男,汉族,约公元前687年生,寿命约52岁。属相羊,星座约为天秤座,山西介休人。介子推在主公晋文公,饥饿的时候,忍痛把大腿肉割下来给他吃。他与清明节的由来,又有什么关系呢?

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卷十》记载:“晋文公重耳亡,过曹,里凫须从,因盗重耳资而亡,重耳无粮,馁不能行,子推割股肉以食重耳,然后能行。

百川论道卫子夫(百川论道介子推)(1)

距今2700多年前,春秋时期,晋国君晋献公,就是成语“假途灭虢”的那位,有一位宠爱的的妃子,叫骊姬,是中国历史上十大红颜祸水之一。骊姬想让儿子奚齐继位,设计毒害继子重耳。

重耳被迫逃亡,路过曹国,里凫须是随从。他见财起意,偷盗了重耳的路费盘缠,就逃跑了。由于没钱,重耳连顿饱饭都吃不了。有一天,终于饿得昏了过去。

这时,也是随从的介子推,为了救重耳,跑到路过小沟里,拿刀从自己大腿上,忍住剧痛,割下了一块肉。煮成肉汤,给重耳吃了。十九年后,重耳做了晋国君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史记·晋世家》记载:“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晋文公君临天下,大赏与其共患难的逃亡者,甚至连偷盗他的里凫须,都被封了官,以昭示天下,他的广阔胸襟。

但唯独忘记了等他功成名就后,退隐山林的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介子推也没请求当官,官位也就没有轮到他。介子推并不在意,他豁达地说:“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

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他的重耳儿子还健在,并且当上了国君晋文公。而之前的儿子晋惠公、孙子晋怀公,虽然也成为国君,但是当得很辛苦,没有亲信,国内外都唾弃他们。

百川论道卫子夫(百川论道介子推)(2)

上天有好生之德,眷晋之意,在晋国濒临灭亡的时候,让晋文公当上了君主。以后能让晋国兴旺发达,除了晋文公还有谁呢?这种力量,是上天在助晋好运。

可是,偏偏有两、三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也很荒谬吗?偷了别人的财物,还说可以是盗贼,那么贪天之功的人,应该怎么定义他呢?

现在的晋国,风气有点乱,大臣遮盖罪过,君主赏赐奸佞,上下互相蒙骗,我难以与他们相处了!。知子莫如母。介子推的母亲看到儿子有时气不公,就说:“你自己不去请求赏赐,死了怨谁?”

介子推解释说:“我鄙视那些沽名钓誉的人,再去仿效他们,罪过可就大了。况且,我已经立下怨誓,绝不吃晋国的俸禄。”母亲说:“好歹也让晋文公,了解一下你的情况,有什么不好呢?”

介子推回答说:“语言就是身体的美文,身体都想隐藏起来了,何必再编写美文呢?美文写得再好,只是为了显露自己。”介子推的母亲说:“如果你这么说,那我愿意和你一起隐居。”

一直到死,他们母子二人,都再也没有露面。介子推的随从们,为这件事抱不平,在王宫门口,悬挂了标语牌,上面写着:“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百川论道卫子夫(百川论道介子推)(3)

一条龙想上天,至少需要五条蛇辅佐。当这条龙深入云霄,有了呼风唤雨的本领,辅佐他的的四条蛇,也都借势拥有了自己的殿堂。可是,只有其中一条蛇,独自悲怨,最终都没有找到他的踪迹。

晋文公出宫时,正好看见了这几句话,惊讶地说:“这条蛇,不是指的介子推吗?我公事繁忙,真的是没有来得及图报他的功劳。”于是,晋文公派人去请介子推,但介子推早已逃走。

晋文公就四处打听,介子推的隐居住所,听说他进了山西介休的绵山。于是,晋文公把整座绵山,封赏给介子推,作为他的封地称之为介推山。晋文公愧疚地说:“以此来记载我的罪过,而且表彰能人。”

据《绵山纪略》记载:“介子推隐绵山,文公悔,亲去寻。”但介子推始终避而不出。有人就出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出一面出口,介子推就会被逼出来。

晋文公于是命令士兵,引火烧山。谁知道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还是没有出来。等火熄灭了,众人上山找寻,只见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百川论道卫子夫(百川论道介子推)(4)

晋文公非常伤心,亲自到现场祭拜,然后举行隆重的葬礼。当时,有人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一片衣襟,上面写着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游鹍独运”,直译为远游鹍鹏独翱翔。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在绵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冷食。

临走的时候,晋文公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回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一词,即来源于此。

第二年寒食节后,晋文公领着群臣,又去绵山祭拜。当到达介子推坟墓前,发现了一个奇迹:只见那棵烧焦的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想起了割股啖肉的介子推。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百川论道卫子夫(百川论道介子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