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1)

十一假期将至

家长们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2)

你和孩子打算如何度过这个小长假呢?

不妨利用这个假期

和孩子一起看看电影放松身心~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3)

今天整理了7部国庆档热映的电影

有的聚焦外交官撤侨事件

有的讲述解放初期鞍钢恢复生产的艰辛历程

还有孩子喜欢的动画电影

一起来看看吧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4)

《钢铁意志》

《钢铁意志》改编自真实事件,首次大银幕上讲述解放初期鞍钢恢复生产的艰辛历程。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5)

图片来源:微博@人民网

面对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对钢铁的迫切需求,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专家、带领鞍钢职工,克服重重险阻,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6)

图片来源:微博@人民网

影片讲述了三大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

●在“一个家庭的铁凑一起都不够打一把菜刀”的年代,鞍钢在被帝国主义“卡脖子”的大环境下艰难突围的创业史;

●有了钢,还要有好钢,以孟泰、王崇伦为代表的鞍钢工人通过技术革新提升钢铁品质的创新史;

●鞍钢在为共和国贡献钢铁的同时,把最好的技术专家和工人送往全国各地去支援钢铁企业建设的奉献史。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7)

图片来源:微博@人民网

《万里归途》

《万里归途》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努米亚共和国爆发战乱,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与外交部新人成朗受命前往协助撤侨。任务顺利结束,却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正在白婳的带领下,前往边境撤离点。情急之下,两人放弃了回家机会,逆行进入战区。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8)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万里归途

赤手空拳的外交官,穿越战火和荒漠,面对反叛军的枪口,如何带领同胞走出一条回家之路……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9)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万里归途

网友@眯眼看Q:这部片子既彰显祖国对人民、对同胞的关怀与保护,又显示出对生命的敬畏与珍重。影片还通过为保护一名努米亚孩子而引发的紧张剧情,彰显跨越国家族群的大爱。

《长空之王》

《长空之王》讲的是雷宇等优秀飞行员经过严苛选拔,正式成为了我国新一代试飞员——一款战斗机的正式列装,背后不仅有无数科研人员的努力,也需要试飞员们一次次对飞机的安全边界和极限状态进行测试。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10)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长空之王

他们将在队长张挺的带领下,参与最新式、最尖端战斗机的试飞工作,在不断挑战战机和自我极限的过程中,一个个危机接踵而来……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11)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长空之王

网友@·楠风听夏·:一代又一代的试飞员,把我们越来越棒的航空技术飞出来。让我们不再被人欺负,这当中付出的心血乃至牺牲,都是沉重又伟大的。

《平凡英雄》

《平凡英雄》改编自在“生死时速”救助救治新疆和田断臂男孩中,医生、机组、乘客、警察等新疆各行人民跨越1400公里,长达8小时的生命接力,创造生命奇迹感人至深的真实事迹。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12)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平凡英雄

每一个危急关头,总有无数平凡的普通人挺身而出,他们用最朴素的善意撑起了一方天地。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平凡人也能成为英雄。

网友@照理生活:我们从来就不需要什么救世英雄,因为我们每个人就是生活里的英雄。太平时,我们就是平凡的百姓;危机时,我们就是英雄的化身。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5》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5:我的外星朋友》讲述的是拥有航天梦想的大头儿子,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与一位特别的“外星朋友”相识。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13)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大头儿子与棉花糖妹妹组队参与小小航天员计划,共同挑战四个关卡的航天任务,他们能否在比赛中获胜?“外星朋友”在关键时刻如何让落后的大头儿子队伍重拾信心?担任领航员的小头爸爸又将如何鼓励大头儿子与朋友们共同完成艰巨任务?而始终未被公开的“外星朋友”,到底来自何方?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14)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这部动画电影的配音演员是陪伴大朋友们小朋友们一路成长的鞠萍姐姐、董浩叔叔、月亮姐姐、红果果绿泡泡、尼格买提!满满的回忆!

《我是霸王龙》

《我是霸王龙》讲的是一场恐龙之王巅峰对决!作为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生物,人类一直对于霸王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15)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16)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穿越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走进一个神秘五彩斑斓的恐龙新世界,生动再现奇特而壮观的史前时代,一段关于陆地最强王者霸王龙惊险刺激的冒险即将呈现……

《新灰姑娘2》

《新灰姑娘2》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艾拉和好朋友们在魔法世界里梦幻又奇妙的冒险故事。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17)

图片来源:电影新灰姑娘2

为了帮助王子艾利克斯解开魔咒,灰姑娘艾拉带着魔法师莉莉,以及沃尔特和曼尼两只老鼠朋友再度出发寻找生命宝石,但朋友莉莉却在冒险中为了保护艾拉而牺牲,拿回生命宝石的艾拉面临着一个选择,究竟是帮助王子,还是救回朋友?

@家长朋友们

国庆期间除了带孩子看电影

到景区景点、影剧院等场所

将实行门票提前分时段预约

……

近日

陕西各景区、博物馆发布

国庆期间防疫政策

详情如下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18)

▼向上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庆假期参观公告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19)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

自2022年9月24日18:00起,可提前七日陆续预约国庆假期参观门票,现就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 国庆节期间正常开放。

开放时间:8:30-18:00,16:30停止检票。

陕西历史博物馆实行“限量、预约、错峰”的开放政策,入馆需配合工作人员查验陕西一码通(绿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绿码)及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72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入馆参观。

为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员安全,所有观众进入馆区必须佩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保持一米间隔距离,请您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高、中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乡镇或街道)的观众(含7天内旅居史)暂不予接待。

如您在参观期间有任何疑问或者需要帮助,请拨打咨询电话400-0293806。

陕西考古博物馆9月28日恢复开放

暂执行免费不免票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20)

9月26日,陕西考古博物馆发布公告,根据西安市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陕西考古博物馆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前提下,于2022年9月28日(周三)起恢复开放。详细内容如下: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

根据西安市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陕西考古博物馆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前提下,于2022年9月28日(周三)起恢复开放!我们将以崭新的面貌,更加优质的服务迎接您的到来!

现就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开放时间

09:00-17:00,16:20停止检票入馆

人工取票时间(9:00-12:00;13:00-16:00)

每周三全天闭馆整修(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二、票务信息

1.实行实名认证在线预约订票方式,观众可关注微信公众号“考古陕西”,凭本人有效证件按照提示操作进行预约(包括老人和儿童),暂不接受线下预约。

2.门票价格:暂执行免费不免票。

3.本馆实行“限量、预约、错峰”的开放政策。

4.票务平台将提前5日开放预约,在每日8:00自动放票,一个微信号最多可预约5张门票,每个证件号每日限定预约1张参观门票,请按需预约。本馆将于2022年9月26日8:00开放预约通道。

5.预约成功的观众,请在参观当日的预约时间段内,携带本人二代身份证,在闸机处扫描身份证入馆参观,其它证件到人工取票窗口换票,错过预约时段谢绝入馆。

6.2022年8月18日—2022年8月22日网上预约成功的观众,开馆后一周内(2022年9月28日—2022年10月4日),凭预约时的有效证件通过闸机入馆参观,过期谢绝入馆。

详细的预约信息请阅读参观须知。

声明:本馆唯一预约渠道为微信公众号“考古陕西”,通过其他渠道购票与本馆无关。

三、防疫要求

入馆须配合工作人员查验陕西一码通(绿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绿码),测量体温(37.3度以下),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如您在参观期间有任何疑问或者需要帮助,请拨打咨询电话029-89251666。

公共场所需加强

扫“陕西一码通”场所码工作

按照有关规定

查验所有进入人员72小时内

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或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

对无智能手机或不能使用扫码系统的

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

可登记个人姓名、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后进入

向上滑动查看细内容

西安市发布关于加强国庆假期

及前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前期,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西安市疫情防控形势趋稳,成果来之不易。近期,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态势,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国庆假期及前后,人员跨区域流动增加,加大了疫情传播风险。为切实做好来返西安人员健康管理工作,严防疫情输入,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提倡就地过节。节假日尽量避免或减少跨市出行,非必要不出省;确需离市的,应密切关注目的地和途经地疫情形势,提前了解当地防疫政策,避免前往有中高风险区和本土病例的地市,出行途中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返回前主动报告行程,配合落实健康管理措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学校师生严格离市审批管理。各类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企业、学校等,要加强节前返乡和节后返工返校人员排查管理,询问7天内旅居史,督促落实核酸检测、分类健康管理等措施,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属地疫情防控部门。

市民在市内活动的,尽量不走绕城高速、少进服务区,避免查验带来的不便。

二、主动报备行程。所有省外来返西安市人员应提前在“陕西一码通”中的“来(返)陕预填报”模块报备行程等信息。宾馆、酒店、民宿、洗浴等住宿场所要做好入住人员登记和健康监测,每日向属地报告市外来返人员信息和健康监测情况。抵市人员发现来源地和途经地发生疫情,应立即向所在社区(村、宾馆)和单位报告。因瞒报、谎报、迟报等引发疫情防控风险的,依法追究责任。

三、履行防疫义务。省外所有来返人员和省内有疫情地市来返人员,需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一场两站”和入市交通卡口等第一入市点接受免费核酸检测(落地检),自觉进行“3天2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抵市后3天内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参加聚集性活动。对7日内有中高风险区或参照中高风险区管理地区旅居史的来返人员,需实行7天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所有人员积极配合常态化核酸检测,重点人群按规定频次落实“应检尽检”。

四、减少聚集活动。按照“非必要不举办、能线上不线下”的原则,严控大型会议、展销促销、庆典庆祝等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尽量缩小规模,按照“谁组织、谁负责,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按相关规定向防疫部门报备,参加活动人员须落实扫码登记、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措施。景区景点、影剧院等场所实行门票提前分时段预约,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严格落实限量、错峰等要求。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尽量减少参与人员数量,承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须提前3日向属地疫情防控部门或村委会(社区)报备,配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倡导市民朋友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尽量选择到空旷的室外活动。

五、强化场所管理。公共场所加强扫“陕西一码通”场所码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查验所有进入人员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做到逢进必扫、逢扫必验、不漏一人;对无智能手机或不能使用扫码系统的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可登记个人姓名、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后进入。全市所有公共场所严格执行戴口罩、扫码验码、测温、保持安全距离、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

六、加强个人防护。请广大市民朋友遵守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强化防护意识,保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配合落实公共场所测温、扫码亮码、查验核酸证明等疫情防控措施;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就近到发热门诊规范就诊,就医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医时如实主动告知近期旅居史、活动史及接触史。已完成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18周岁以上市民请尽快主动接种“加强针”,共筑抗击新冠病毒免疫屏障。

以上措施,执行时间为即日起至2022年10月31日。请各类市场主体、公共场所和广大市民朋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共同构筑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9月25日

国庆期间除了要注意疫情防控外

还要多关注天气变化

据气象部门消息,国庆前半段天气或以阴雨为主。受短波槽和西太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10月5日-10月8日,全省大部以阴雨相间天气为主。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21)

十一假期带女儿看电影(十一假期除了带孩子看电影)(22)

10月01日:

全省阴天,陕北南部、关中、陕南有小到中雨,汉中东部局地、商洛北部局地有大雨。

10月02日:

全省阴天,大部分地方有小到中雨,陕北南部局地、关中北部局地有大雨。

10月03日:

全省阴天,陕北大部分地方、关中大部和汉中西部有小雨或阵雨,陕北南部局地、关中北部局地有大到暴雨。陕北大部、关中北部有6级左右偏北风。

10月04日:

全省阴天,陕北南部、关中大部和陕南大部有小雨或中雨,汉中西部局地有大雨。陕北大部、关中北部和商洛有6级左右偏北风。日平均气温陕北下降6℃左右,关中北部、商洛下降4℃左右。

10月05日:

全省阴天,陕北南部有小雨或中雨,关中、陕南有中到大雨。

10月06日:

全省阴天,陕北南部有小雨或中雨,关中、陕南有中到大雨。

10月07日-10月10日:

后期天气趋势(10月07日-10月10日):受短波槽和西太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7日关中和陕南仍有降水天气。8-10日全省除陕南南部外,其余地市以多云到晴天为主。

来源:中国教育报、西安发布、群众新闻网、陕西气象、西安气象等综合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