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属于一种异常现象(abnormal)所谓异常,是指异于常态所谓常态(normal),并不是一个法学的概念,也并非出自心理学或精神病学科确切地说,常态概念源于数学或统计学,是指一种范数,即标准数值,比如平均数该数字常被用来作为与个别数量进行比较的根据这一术语被引入心理学是为了对人的个性心理进行测量和比较在心理学中,常态也被称作常模(norm),是指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以及平均数上下的标准差当心理学家对某群体样本进行心理测量后,经过统计处理便可得到一个常模若要了解某一个人或某种特定心理现象时,也对其进行同样的标准测试,得出一个分数后再与常模进行比较,如果该数值在常模数值的平均数周围或者在标准差范围内,其心理水准就为常态;如果该数值远离平均值或超出标准差范围,就为超常或变态所以,变态或异常的概念永远是相对于常态而言的由此推论,常态行为就是人群中多数人的行为;对个人而言,常态行为就是其日常行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变态的10个特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变态的10个特征(变态属于一种异常现象)

变态的10个特征

变态属于一种异常现象(abnormal)。所谓异常,是指异于常态。所谓常态(normal),并不是一个法学的概念,也并非出自心理学或精神病学科。确切地说,常态概念源于数学或统计学,是指一种范数,即标准数值,比如平均数。该数字常被用来作为与个别数量进行比较的根据。这一术语被引入心理学是为了对人的个性心理进行测量和比较。在心理学中,常态也被称作常模(norm),是指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以及平均数上下的标准差。当心理学家对某群体样本进行心理测量后,经过统计处理便可得到一个常模。若要了解某一个人或某种特定心理现象时,也对其进行同样的标准测试,得出一个分数后再与常模进行比较,如果该数值在常模数值的平均数周围或者在标准差范围内,其心理水准就为常态;如果该数值远离平均值或超出标准差范围,就为超常或变态。所以,变态或异常的概念永远是相对于常态而言的。由此推论,常态行为就是人群中多数人的行为;对个人而言,常态行为就是其日常行为。

非常态的行为又分两种,一种为正态中的非常态,即在数量分布中超出常态范围、接近正数( )极端的位置,简称“超常”。比如,智商超出120就为智商超常,且数值越高就越超常。具有超常智商的人能够学习高难度的知识,从事复杂的科学发明活动,这种智力活动并非人人能及,因此被视为正态超常。另一种情况则是负态中的非常态,即位于负数(-)分布中接近极端的位置。比如重度智残,一般指智商在30以下,可导致人生活自理困难。这种智商也超出常态,但不被称为超常,因其为负态,故被称作变态。一般而言,超常是指接近正极的少数,变态则指接近负极的少数。所以,变态即负向的异常。

一般而言,人的变态肯定具有变态行为,但不能反之推论,说有变态行为就一定是变态的人。那么,何谓人的变态?根据精神医学判断精神异常的五个标准之一,即经验标准(也称众人标准),就可作为对人是否变态的基本判断。例如,酒后异常的人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直接发现并判断出来的,从他说话的声音和语调,从他走路的姿态和动作,都可判断出他处于酒后状态,不是常态。类似的判断还有,村民们对一个顽劣少年断言道:“这孩子长大了不是个好东西!”这多是对变态人格者的判断。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面部表情傻笑、着装不合季节、行为古怪的人,不需要精神病大夫的指教,也知道这是一个较严重的精神病人。概言之,凡是从经验就可直观地看出此人的异常,此人即为“人的变态”。

人的变态也有类型之分:有的人仍有常态生活,如变态人格者;有的人只在特殊异常状态时不能有常态行为,如醉酒的人不能正常驾驶,但在醉酒状态消失后仍能恢复正常的行为并进行正常的生活;有的人则完全不能正常生活。

除了行为变态和人的变态之外,还有一种是心理变态。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同样,心理变态也有很多表现形式:意识变态,如夜游症;注意变态,如儿童多动症;感觉变态,如五官过敏反应;知觉变态,如严重错觉;想象变态,如幻觉;思维变态,如白日梦;情绪变态,如歇斯底里;兴趣变态,如恋物癖;需要变态,如饮食过度;信仰变态,如痴迷邪教而自杀;智力变态,如弱智或呆傻;性格变态,如自闭症;人格变态,如偏执等。这些异常都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也属于心理异常的范畴。其中,有的变态可让人丧失基本的生活能力,如严重智力变态,即呆傻;有的变态会影响人的日常生活,如时常幻听;有的变态只是“小病一桩”,如过敏反应,经过治疗以后几乎不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有的变态则会影响身边的人,给别人造成困扰,如偏执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