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多前,我漂泊在京城求学,常常以自己是桂林人而自豪,只因那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言,而外地同学大都只知道有桂林,不知道有广西,常闹出桂林属于贵州的笑话。十五年前,我离开桂林,前往贺州,在桂林汽车站居然找不到从桂林到贺州的大巴,还好,有好心者告知可以坐桂林到八步的车,才知道原来贺州还没有八步的名气大。机缘巧合,我有幸就职于贺州文物部门,有机会遍访贺州乡镇村屯、山川大河,接触到贺州的各界朋友,越是了解贺州,我越是深爱着这片土地,越是被贺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的胸怀所深深吸引,这是一块如仙乡乐土般的土地。

贺州的小变化(我所了解的贺州)(1)

▲晨曦贺州| @蒙柱彭 摄

我最初认识古籍里的贺州,是来自清代大师顾祖禹写的《读史方舆纪要》,“又贺县,故贺州也,介郴、道、连、邵数州间,为两粤冲要。宋潘美伐南汉,则拔贺州,岳武穆破群盗,亦从事贺州,其地据岭环江,犬牙盘错,实关隔之所矣”(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裴氏《记》中记载:自九疑而南,崇山峻岭,高排云霄,绵亘数百里,山清水秀,皆为贺境是也。唐、宋时,皆为岭口要路。明初,州始废。如此,在我的脑海里基本清晰地勾勒出了贺州的大体所在。贺州位于五岭以南的广西东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西邻桂林市,南接梧州市,东连广东省西部的清远和肇庆市,北靠湖南省与永州市接壤。

贺州的小变化(我所了解的贺州)(2)

▲ 山水贺州| @黎鸿飞 摄

贺州的山,与桂林的山有太多的相似,同样的别致秀丽,同样的洞奇石美,而贺州的山却比桂林的山蕴藏着更多的富饶,延绵的萌渚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且贺州多土岭,植被葱翠,因而贺州出产的果蔬格外香甜。

贺州的小变化(我所了解的贺州)(3)

▲贺州神仙湖| @陈有德 摄

贺州自古以来便是楚越文化交融的前沿地带,有“楚汉封疆第一州”之称(五代十国时期的楚与南汉的封疆之地),也是岭南地区传习中原文化的先导,中原汉文化、楚文化和岭南越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贺州文化。

五千多年前,当黄河流域各部落逐鹿中原的时候,珠江流域也繁衍生息着岭南的土著居民——西瓯和骆越,贺州地区属于西瓯,西瓯起源于西江中游的粤西地区,到了战国时期其政治中心可能西迁至贺州、平乐一带(何安益《从墓葬材料看广西商周时期的西瓯与骆越》,《广西民族博物馆文集》第二辑)。

“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苍梧之野”究竟是哪里,历来史家争论不断,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尧舜禹时期,在岭南地区存在着一股很强的势力,这股势力便是包括贺州西瓯人在内的百越族,并且已经建立了古国——苍梧古国(广西博物馆郑超雄《壮族文明的起源》:苍梧古国与中原华夏集团尧舜禹古国同时存在,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湖南湘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广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广西的西北部和东部地区)。据周制:王城外百里曰郊,郊外谓之野(《说文解字》段玉裁注),那么“苍梧之野”首先必须在苍梧古国内,其次要距离苍梧古国王城(今梧州市苍梧境内)百里之外,所以此地位于贺州境内的可能性较大。

贺州的小变化(我所了解的贺州)(4)

▲贺州富川| @郭高启 摄

秦扫六合而并天下,公元前219年秦五路大军进攻“百越”,出于军事目的,秦军曾在富川县北部扩建岭口新道,宋人范之晔《秦史拾遗》:“道于潇永临封,为秦尉屠雎督帅征骆越所辟也”。秦军遭西瓯人的顽强抵抗,使在中原战无不胜的秦军“三年不解甲弛驽”,当时的西瓯、骆越、濮人团结御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令监御史禄凿修灵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此后,越人(包括当时贺州的西瓯人)“皆入丛薄,与禽兽处,莫肯为掳。” 千古一帝秦始皇执意“南取百越”,是否有寻求“仙丹”以图长生不老的意图,我们不得而知。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改苍梧王城为广信县城。“县名广信者,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汉书.郡国志》)。以古广信为界,广信以东叫广东,广信以西叫广西,贺州在古广信西部的第一站,是岭南最早开发的地方。汉武帝还在今天的贺州境内设临贺县、封阳县、富川县等,同属苍梧郡,至此而后,临贺(今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作为郡、国、州、县的治所一直延续了14个历史时期,至1952年贺县迁治于八步镇,历2063年。位于今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的临贺故城,是这个历史时期留在桂东大地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据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七记载:“元初毁天下城池,此城仅存。”

贺州的小变化(我所了解的贺州)(5)

▲临贺故城|

秦汉以来,至隋唐,潇贺古道作为沟通五岭南北的主要通道,造就贺州的繁华,贺州作为郡、州、国的治所,其地位甚至超过桂林、南宁、柳州等地,俨然是岭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据传:东汉张道陵……隐于富之白霞,至桓帝永寿元年徙云台峰,白日飞升……宋范纯仁谪贺州,东坡与书云“丹霞观张道陵遗迹果有良药异中乎?”“盖自昔传之矣”(清光绪十六年《富川县志》)。而《广舆记》亦有载:张陵在富川丹龟山炼丹修道,晋永和九年九月九日登白霞山飞升云。张天师是否在钟山县丹霞观羽化升仙,已是千古之谜,无从稽考,但在钟山县钟山镇南不远处的碧云岩内仍然留有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蒋燮关于汉室真人的题诗确是不争的事实:“汉室真人已驾鸿,空留洞府旧山中”。如今,当仙风道骨的周宽兴跳着飘逸的道教舞蹈“步罡踏斗”时,你不得不相信这里曾经是一方仙乡乐土。

贺州的小变化(我所了解的贺州)(6)

▲潇贺古道贺州段示意图| @熊开阔

五代十国时期的贺州,是楚与南汉、南汉与北宋的必争之地,素有“楚汉封疆第一州”之称,流传至今的桂岭乾亨寺铜钟(现存贺州市博物馆留趣山山顶六角亭内),不仅详细记载了南汉时期贺州的职官制度,还记载了当时贺州完善的僧官制度,僧寺遍及贺州名川,政教和谐。

贺州的小变化(我所了解的贺州)(7)

▲南汉时期乾亨寺铜钟(现存贺州市博物馆)

“孔孟而后,千又余年,圣人之道不传,道非不传也,以无传道之人耳。汉四百年得一董子,唐三百年得一韩子,皆不足与传斯道。至宋周子出,而始续其统,后世无异词焉”(《周子全书》)。这里的周子,就是我国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人称濂溪先生的周敦颐(1017—1073年),其绝世名篇《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至今仍脍炙人口,为历代文人志士明志之典句。而周子的出生地一说是在贺州市八步区的桂岭镇县衙(其父周辅成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举进士任桂岭令,因此周敦颐出生在桂岭镇县衙的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每逢夏至时节,荷花盛放,贺州的乡间田野,烟雨迷蒙,飒飒迎风的花之君子,争相竞艳,仙气逼人。

贺州的小变化(我所了解的贺州)(8)

▲位于富川县城北镇周家村的濂溪祠

在贺州,“岳飞得陈王神助,以少胜多,击败曹成”的历史故事家喻户晓:“宋高宗绍兴初年,曹成破贺州,据之,贼马蹂躏于庙,后见一神人叱咤,众惧而退,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岳飞以八千兵追捕曹成十万众……,籍神力呵护,竟大破贼军,事闻敕忠佑庙额”(《浮山陈王祠忠佑匾》,现存贺州市博物馆)。浮山上的陈秀才果真变成了神仙,并在岳飞剿曹成时以神力帮助了岳将军吗?传说毕竟不可信,但陈王的功绩与美名依然流传至今,每年的农历4月26日和5月19日,为纪念陈王的生日和忌日,由当地群众举办的浮山歌节(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俨然成为桂东地区各民族群众的盛大歌圩。

贺州的小变化(我所了解的贺州)(9)

▲浮山陈王祠忠佑匾(现存贺州市博物馆)

元代,因朝廷征税问题,湖南省千家峒瑶民遭到官兵围剿,四处逃散,迁居于广西、湖南、贵州等省交界处山区。导致在元代贺州瑶族繁盛一时,贺县瑶族人口曾一度占全县人口的75%。历史上湖广的瑶民起义非常频繁,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就因为瑶民起义,湖广总兵李顺率师由江华入云川、桂岭、横江诸寨,俘斩瑶民2800余人,将“贺县,本蛮土官女”纪氏俘虏到北京(《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后偶获明宪宗成化帝宠幸,生下明孝宗弘治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瑶族皇太后,留下了明孝穆皇太后纪氏身世至今依然无解的千古之谜。经过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对瑶族的镇压,贺县的瑶族在全县的人口比例中急剧下降。目前全市瑶族人口约35万人,包括平地瑶、过山瑶以及土瑶等支系。曾几何时,贺州瑶族同胞,穿着瑶族服饰、跳着长鼓舞、唱着蝴蝶歌、过着盘王节,何其惬意,这里的山川田园便是他们的仙乡乐土。

贺州的小变化(我所了解的贺州)(10)

▲瑶族服饰| @陈荣廷

明末清初,贺州不仅是南明王朝抗清的主要基地,也是清政府平定“三番之乱”的主战场,连年战乱使得贺州民生凋敝。清乾隆、嘉庆以后,广东人口激增,人多地少的矛盾使得广东发生了多次大规模土、客械斗,广东衙府为平息土客之争,“给赀遣散”,鼓励客家人外迁,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贺州成为外迁客家人的仙乡乐土。今天,贺州的客家人已有约80万人(据韦祖庆、杨保雄主编的《贺州客家》)。

贺州的小变化(我所了解的贺州)(11)

▲贺州客家围屋| @熊开阔 摄

数千年之前,这里西瓯的原住民过的是怎样恬淡的生活,我们不得而知,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多少岁月,如今清澈的贺江水依然流淌,这一方富饶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贺州人。

贺州的小变化(我所了解的贺州)(12)

▲贺州姑婆山景区

“曲水流觞、酒酣谈妙”酒令声已然成为文明阁的历史,而韩愈的“鸢飞鱼跃”摩崖石刻依然在默默守望,不远处的黄姚古镇,背靠着清山,面朝着喧嚣的尘世,潺潺的姚江水缓缓穿流其间,古树、古街、古井、古桥、古亭、古戏台、古楹联相映成趣,从带龙桥上跃起跳水的孩童,淡淡薄雾中的古镇宁静得有如仙境。

贺州的小变化(我所了解的贺州)(13)

▲黄姚古镇| @陈荣廷 摄

多年来,我一直很想解开我离开桂林时的那个困惑,为什么在外地,八步比贺州名气还要大?有人说八步就是八铺,也就是历史上在临江边建有八间店铺。其实我更倾向于另外一种说法: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八步和壮语中的“泊埠”谐音,而贺水和临水在此交汇,这里便成为古越先民的物流集散地。

贺州的小变化(我所了解的贺州)(14)

▲”鸢飞鱼跃“摩崖石刻| @熊开阔 摄

这就是贺州,镶嵌在岭南桂东的一颗亮丽明珠,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川河流都蕴含着灵气,望得见青山绿水、透着浓浓乡愁的仙乡乐土。我愿意与它长相厮守,成为余生天天向往的美好归宿。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漂泊至此,然后稍作停留,和我一样沉默地坐着,想象生命的过往,想象一生的颠沛,想象曾经的那些爱情和亲情,想象那些曾经的点滴过往……

文章作者|熊开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