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周末,老将桑德斯以压倒性优势赢得内华达州民主党党团选举,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党内的领先优势。由于自带“社会主义者”的标签,桑德斯的胜出不仅让不少观察人士感到意外,也让美国舆论更加认真看待“桑德斯现象”。
因“社会主义”而独树一帜
上周末,桑德斯在接受CBS王牌节目《60分钟》采访时称,“有人说菲德尔·卡斯特罗治下的古巴一无是处,这不公平。”
竟然公开肯定美国眼中的“敌人”,并把社会主义挂在嘴边,桑德斯招致两党的共同批评。
一直以来,在美国的政治语境下,“社会主义”等同于贬义词,人们提起“社会主义”,往往是给政治对手抹黑,而不是自我标榜。桑德斯却是个“另类”。
桑德斯自诩“民主社会主义者”,且一直坚持这一立场。他提出由政府提供全民医保,取代私营企业提供的医疗保险;他提出取消美国人现存1.6万亿美元的学生贷款,公立大学学费全免;他提出用十年时间改造美国能源体系,全部转为可再生能源,并创造2000万工作岗位……
他的这些计划听起来非常“大胆”甚至颠覆,也被很多人嘲笑为不切实际,但这些想法直击美国社会的痛点,为他赢得了大量拥趸。
靠“基层运动”拔得头筹
谁能代表民主党挑战特朗普?美国主流舆论一直不甚乐观。有政治评论员曾称,民主党的候选人要么“太左”、要么“太老”、要么“太年轻”。如果一定要作出选择,舆论还是更看好拜登,没想到,被认为“太左”的桑德斯反而异军突起。
根据路透社和调查公司益普索(Ipsos)25日公布的民调,民主党和独立选民受访者中,有26%表示会支持桑德斯,远超过拜登、布隆伯格等人的支持率。特别是在内华达州的投票中,桑德斯还得到了多数拉丁裔选民的支持。这一现象让民主党建制派真正感到了威胁。
在25日的民主党候选人辩论中,台上众人对桑德斯猛烈开火,认为他的全民医保等主张过于激进,不仅可能断送民主党入主白宫的机会,甚至会把众议院的主导权也让给共和党。
桑德斯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也让保守派很不舒服。福克斯商业台的新闻标题称“2020民主党初选响起社会主义的警钟”,主持人路易斯·多布斯(Lou Dobbs)称“激进的民主党是个灾难”。众议员罗杰·威廉姆斯说,资本主义是美国的选择,而不是社会主义。
美国总统特朗普则罕见地在访问印度期间评论国内选举,称美股大跌是由于市场担忧桑德斯可能挑战总统宝座,桑德斯鼓吹的政策美国完全无法承受,不可实现。
似乎多数人都不看好桑德斯,甚至一些左派媒体都对他的领先表示惊讶甚至担忧,但无法否认的是,桑德斯确实获得了不少基层选民的支持。
△桑德斯的网络关注度明显高过其他候选人。图来源于Axios。
曾担任里根总统顾问的埃德·罗林斯(Ed Rollins)预测,桑德斯将在民主党内胜出,因为他有基层运动(grassroots movement)的支持,这也是其他候选人不具备的。不管民主党人愿不愿意,他们都得接受这个事实。甚至,如果民主党打压桑德斯,可能会引起年轻选民的不满。
桑德斯自己则在社交媒体上宣称:“这场基层运动是不可阻挡的。让我们赢得民主党提名,击败特朗普,改变这个国家。”
桑德斯版“社会主义”是修补资本主义的良方?
桑德斯推崇的是“丹麦模式”——高税收、高福利。这对受贫富分化、医保、学费等问题困扰的普通美国人确实很有吸引力。在现实生活中,4500万美国人背负着总额1.6万亿美元的学生贷款,美国的千禧一代(1981—1996年出生)也被戏称为“学生贷款一代”。这也就不奇怪,在民主党人中有38%的年轻人支持社会主义,而这些人恰恰构成了桑德斯的基本盘。
桑德斯直接把矛头对准富豪。他说,“我不仅要与一些亿万富翁斗争,还要与一些受亿万富翁资助的人斗争”,“我们不能让那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营医疗保险公司继续盘剥美国人民”。
△美国中产阶级财富总额已经低于最富有的1%人群。数据来自消费者金融调查。图源自布鲁金斯学会。
《认识马克思》(Understanding Marxism)一书的作者、经济学教授理查德·沃尔夫(Richard D. Wolff)对美国媒体说:“有那么一种挥之不去的痛感,觉得我们被坑了,觉得美国人得不到在一个富裕的国家应该得到的东西。有些人成了(亚马逊公司老板)杰夫·贝索斯……可我们其余的人连怎么让自己的孩子读完大学都不知道。”
桑德斯的拥趸、政治活动家诺米基·康斯特(Nomiki Konst)认为,桑德斯的“社会主义”是要接受资本主义的存在,但要对其进行改革。“我们以为自由市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最终结果怎样呢?”她认为,资本主义并没有惠及所有美国人,反而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房地产价格飙升、中产阶级背负高额债务。
然而,在现实中,桑德斯的主张面临重重阻力。反对者将社会主义与前苏联挂钩,试图唤醒美国人的冷战记忆。富豪和大企业更是桑德斯政策的坚决反对者,认为仅全民医保政府就要投入30万亿美元,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桑德斯试图施加的高额税收可能危及经济增长,最终导致大量失业。
“桑德斯现象”背后的政治极化
1972年和1984年的两次大选,当时的尼克松和里根都曾创造过最终赢得49个州的选举人票的战绩,但这种情况越来越不可能再现。
△两党政策理念越来越走向两极。数据来自皮尤调查公司。图源自《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邮报》发现,自从1994年以来,两党在政治光谱上的分野越来越明显,民主党整体上越来越偏“左”,而共和党则越来越靠“右”,导致两党支持者给对方党派投票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这意味着,如果在特朗普和桑德斯之间选择,2016年支持希拉里·克林顿的州很可能也会支持桑德斯。
正如美国政治新闻网Axios的评论:也许选民并不在乎桑德斯是个“社会主义者”,就像他们并不在乎特朗普的“另类”。这么看的话,桑德斯就像是给特朗普度身定制的对手。
所以归根结底,发生在美国的这场“姓资姓社”的讨论并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争,而是借“主义”之名争夺选票的一场博弈。(央视记者 王逢治)
责编: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