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不喜欢北京,尽管和朱棣一样,北京足以称为龙兴之地:他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娶妻生子,更曾在这里面对五十万大军而力保城池不失。他曾见证着这座城市从北平到北京,这座城市也看着他从世子殿下到洪熙帝。

明成祖迁都大明(明成祖好不容易迁都北京)(1)

但无论如何,就现在的资料来看,朱高炽对老爹迁都的决定不是十分满意,在即位之初,朱高炽已经做出决定,迁都,爷要回南京。

转过年来,已经是洪熙元年(1425年),一百年太短,只争朝夕。朱高炽决定不能等了,他开始试探着迈出第一步。这一年二月,他派出郑和(下西洋的那位)去镇守南京。相当于把大内的一部分放到南京,大内属于皇帝家事,如果大臣提意见,也可以有个缓冲。

过了一个月,朱高炽发现没人提意见,马上就明白了,你们明摆着都等着呢。于是,他果断取消北京的「京城」地位,重新改成行在,同时收回之前北京各部门的印章。等于北京的所有衙门一夜回到迁都前,从国字头改成省字头。然后,他明确地颁布文件,宣布还都南京。

明成祖迁都大明(明成祖好不容易迁都北京)(2)

还都南京比当年朱棣迁都北京容易太多了,南京本身就是完整的一套组织,而且和北京的组织相容。朱高炽刚登基,就特别赏赐给夏原吉、杨士奇和杨荣等臣子食三禄,就是一个人拿三份工资,南京一份,北京一份,其他例如大学士、太子少保之类的差事再加一份。后来,杨荣他们不太好意思,覥着脸表示拿两份就行,三份太多。反正大学士名义上是正五品,工资只有象征性的十六石粮食,不差这点。

到了五月,朱高炽把皇太子朱瞻基打发去南京,名义上是祭祀明孝陵,实际上没打算让他回来,你先去晃晃,爹随后就到。假如不出意外,迁都的事情就这么愉快地确定,而中国和紫禁城的历史将就此改写,呈现出完全不同风景。只是很遗憾,历史没有假如。就在朱瞻基祭祖的一个月后,一封八百里加急的诏书突然送到南京,让朱瞻基赶紧回北京。诏书里只说了一件事:皇上不行了,赶紧回来。

明成祖迁都大明(明成祖好不容易迁都北京)(3)

朱高炽病倒得非常仓促,甚至没能等到儿子朱瞻基回京。五月底,朱高炽病逝于紫禁城的钦安殿,时年四十七岁。就是现在御花园的钦安殿,就在中轴线上,位置在靠近北门的地方。当时,朱棣登基后,为了吹嘘,说自己是真武大帝转世,就在紫禁城北边建了钦安殿,供奉北方玄武大帝。比较有意思的是,到目前为止,钦安殿是北京故宫唯一得以保存的明代建筑。其他宫殿包括三大殿之内,都经历过火灾之类的毁坏,唯有钦安殿安然无恙,据说是北方主水,比较防火。后来的钦安殿成了明、清两代的官方道场,皇上一般不住这里。

无论怎么说,名为洪熙的时代尚未开始就已经戛然而止,留给历史的只有无尽的遐想。紫禁城的命运,将交付在那个还在千里之外的年轻人手上。

本文由万物史局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