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花溪古公园(贵州高原明珠花溪公园)(1)

花溪公园雏形始于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由举人周奎父子营造。1937年开始作为公园建设,1939年经贵州省政府批准开始正式建设风景区并于1940年基本落成,时称“中正公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改名“花溪公园”。花溪公园位于贵州贵阳市南郊17公里花溪区内,占地800余亩,东至花溪大桥,南沿磊花路,西临花溪平桥,北抵花溪小寨。主要景点有音乐广场、芙蓉洲、百步桥、坝上桥、麟山、龟山、松柏园、碧桃园、牡丹园、竹莲池、棋亭、憩园、西舍、戴安澜将军衣冠墓、平桥、黄金大道等。花溪公园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是贵州省著名风景区,被誉为贵州高原明珠。

地形地貌

花溪公园现有面积800余亩,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1.5%,平均海拔1140M。公园所在的花溪地处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丰富的水资源与发育完全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山环水绕的美丽景观。被誉为“中国第一爱河”的花溪河在此蜿蜒而过,河水清澈见底,四周景色明秀。地处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为14.9°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湿润,空气清新,具有生态“大氧吧”、天然“大空调”的美称。

结构布局花溪公园四山夹一水、一水带四山,四山即麟山、蛇山、龟山和凤山,麟、蛇据北岸,龟、凤峙南岸。一水则为花溪河。

四山——鳞、凤、龟、蛇山

花溪公园的风景以鳞、凤、龟、蛇四山为中心展开。麟山是花溪公园主峰,外型酷似凶猛的麒麟,有"云卷青麟"之名。麟山最高,山顶独石嶙峋,若麟角,麟山以此得名。在麟山顶向下鸟瞰,整个花溪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使人有了"一览众山小"的凭空驭气之感。山下花圃农田,朱桥碧水,楼台亭榭,宾馆别墅,绿树纷墙,历历如绘。由麟山石条小路盘曲而上,半山有一名叫"飞云岫"的天然石洞,洞外的"飞云阁"在危崖之际可供游人休息观景。山巅悬岩如麟角峥嵘,顶端"倚天亭"依山指天,玉树临风。

龟山如同一年迈老匍匐于公园之中,"山势西来,河水东去"山中一阁,供游人闹中取静,品茗对弈。山左"玉棋亭",山右有坝上桥。蛇山与龟山遥相呼应,山势盘曲为三个小岫,岫顶左、中、右分别为"柏亭"、"蛇山亭"和"观瀑亭",并在坝上桥与龟山相连。凤山处于田圃阡陌的平地之中,在山顶可见村寨小径如银蛇舞龙盘伏在花丛中田野上,蛇山舞麟前,凤山立龟后,各得其所。

一水——花溪河

花溪公园是花溪水流到最平缓处的一段,位于花溪镇中心,身居闹市而取静。尤其是这段溪水因为平缓,水面铺开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把两岸垂柳、竹林和花树都倒映在水中。春天,百花盛开,待到落英缤纷时,花瓣飘零,浮在水面,水中就带着阵阵清香。从放鸽桥到放鹤洲,清流被河床上杂陈的石礁牵引,时分时合,悠然回环。一道天然岩嶂从东南向西北隆起,将河水折成两叠。瀑流之上,有石磴百余蜿蜒如龙脊,供人来往。放鹤洲上,是一泓平静的深潭,接着就到了坝上桥。坝上桥连接龟、蛇二山。桥的一面瀑流奔腾,飞珠溅玉;另一面积水渊深,沉沉如静。动与静、有声与无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