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应该剃什么头发(关于青少年发型问题)(1)

以前没太注意这个问题:

儿子上高中的时候,头发似乎也不短,每次理发也都是我们一再催促。

而且他有个特点,几乎从来都不到理发店去。为此,他妈妈专门从网上买了理发工具,在家里就完成了。当然,理发的时候要对着镜子,长短由他自己来控制。于是,我经常调侃说:

“儿子,光理发的钱,你就给我们省下不老少了!”

去年考上大学后,临近开学了,我半是哄劝半是威胁地带着他到了当地知名的一家理发店,花一千多元办了个会员卡。这个卡的唯一好处,就是可以赠送一次价值298元的微烫。

这样,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儿子第一次享受到了理发师的服务。

总以为他从此会喜欢上理发,没想到恰恰相反。大一的第一个学期,他仍然让头发继续疯长下去。期间理的一次,还是学校的一个老师软硬兼施的结果。

大一结束,暑假在家。看着他的头发那么长,无论是他奶奶还是我们夫妻两个,都实在“看不下去”。可是,费尽了口舌劝说,无济于事。

儿子不为所动。任凭我们绞尽脑汁,苦口婆心,人家只当是耳旁风,说了等于没说。

青少年应该剃什么头发(关于青少年发型问题)(2)

我就到网上去搜索,发现关于大学生的发型,还真是个具有一定共性的问题。

遇到类似问题的家长不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学校当然也接触过非常多的学生,在发型、染发等貌似小事的问题上每每与学校的规定、老师的要求发生冲突,大有“宁可不留头也要留发”的架势。

既然有这么多的青少年在发型问题上与成年人观点不一致,那究竟是谁错了呢?后者对待这样的问题是否真的缺乏研究、在处理方式上是否过于一厢情愿和简单粗暴呢?

回答这个问题的不少,其中一位在高校工作十多年的胡老师,他的观点最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胡老师说,他既陪伴了80后、90后和00后的大学生,又见证了高校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的变迁。他说去年高考后,一位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家长还专门问过类似的问题,说是家里的孩子想染发,家长担心学校不允许。胡老师说现在管理总体上比以往要宽松得多,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理发、染发等不会有专门的要求,但至少发型、着装等要得体。

胡老师对家长的建议是:

第一,对现在的大学生要更加包容。

如今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大学生们愿意去展示个人的特性、自我的风采。现在大学校园里面,长发的男生、染发的女生随处可见,即使过于标新立异,也没必要大惊小怪,也许这就是他们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

第二,对现在的大学生要更加放手。

要相信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特别是关于理发、穿衣等体现自理能力的琐事。诚然,高校里面确实有部分大学生像没有断奶的巨婴,事无巨细都要问家长,但作为家长难道要管孩子一辈子吗?都已经是大学生了,该放手了,该他们学着自己去处理一些日常事务,这样走上社会才不会茫然,才不会手足无措。

当然,胡老师也对大学生提出了建议:

第一,要尊重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基本秩序。

虽然现在社会对青年人的独树一帜比较宽容,但作为大学生还是遵守基本的规章制度和社会秩序。比如,在寝室的集体生活中,晚上大家都就寝休息了,你就不能只顾自己,灯点得亮亮的,音响开得响响的,影响他人休息。看起来这貌似是小事,但一个人如果连这种起码的规则意识都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可能对公司的规章制度可能也会心存藐视,到时候可能要吃个大亏才有深刻的体会。

第二,要让家长、让社会放心。

很多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还是让家长不放心。当然这里面有当父母对子女天然的关心,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确实表现出自理能力弱、社会阅历浅的特点。在大学,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也要通过这个小社会去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有回答者认为,现在的学生对外貌以及穿搭风格有自己的想法。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限制,这样的话才更好沟通。

也就是说,家长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能力。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真的不愿意理发,他们只是一种对于自我风格的保护。都大学生了,不愿意理就随他去吧。都这么大了,家长也别管太多,毕竟00后的孩子和70后、80后的家长观念是不一样的。

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形象管理能力。一些事情的后果也应该由自己来承担,家长提醒了,就已经尽到了责任。只要孩子不走弯路,在审美方面有些差异也很正常,不用约束孩子太多。

因为他们已经是大人了,有自己的主见。所以说得越多,反而让他们更加反感,更加叛逆。

退一步讲,假如孩子啥事都听父母的,这才是更需要担心的,那说明他们在心理上还没有独立。

有位朋友从比较专业的角度出发,建议家长要降低控制欲,减少唠叨。

如果家长还在孩子面前唠唠叨叨,或者是把一些传统思维用在他们身上,已经不再适用。有的孩子表面上会迎合你,心里面却已经可能看不起你;有的孩子可能连这种表面功夫都不会做,直接就抗拒你。

可以换个角度去想一下:假如你在20多岁的时候,有人什么都管着你或者是在你面前不停地唠叨,你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所以,要坚持正面引导。

我们得去了解一个20岁左右的孩子的心思,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以及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如果感觉与他们有代沟或者无法交流,可以读一些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书籍,增强与孩子的互动。

还有,如果感觉与孩子的世界观差异太大,也要主动学习一些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因为他们喜欢的东西有可能是这个社会的主流,而我们以前的一些思想有可能已经与这个社会脱节。

青少年应该剃什么头发(关于青少年发型问题)(3)

大学时代的孩子们都会有很大的突变,人们常说“孩子进入大学就像是一只脚踏入了半个社会”,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习惯,只要不是太出格的事,家长们没必要去过多的干涉。

网上对此类事情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中存在的问题颇多。

亲子沟通产生矛盾时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应对,原因是两代人的价值观不同,不能客观地理解对方。他们的生活作息观念和行为偏离了父母的期望,再加上父母希望子女成材的迫切心情,以及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都影响并阻碍着双方的情感交流。

做出的调查中,有21.48%的大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不良时选择假装接受父母意见敷衍了事,这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而5.47%的人大吵一架离开的方式更会使亲子关系产生裂缝。

究其原因,除了双方不能相互理解、妥协外,处于生理心智发展过程的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应对复杂事物的判断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而且在感恩意识、关心他人等方面欠缺“修炼”。

38.36%的大学生能够换位思考,冷静后再继续谈话是非常不错的,转移话题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沟通过程中巧妙的避开一些敏感话题,和父母聊聊开心的事情会使亲情升温不少。

可见,青少年发型的问题的背后,是两代人审美观念的冲突问题。需要双方多一些换位思考,站在彼此的角度去认识,去改变。

青少年接触的东西早已超出了上一代的经验范畴,如果父母(包括老师)还是先入为主地去作判断,贴标签,往往会闹得不欢而散。孩子也需要尊重师长提出的要求,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讲清楚,不至于产生误解。

唯有如此,两代人才能和睦共处,其乐融融,共同成长。

青少年应该剃什么头发(关于青少年发型问题)(4)

湖底浮萍

探究人性奥秘,擦亮教育底色,记录成长经历,分享读写经验。欢迎关注湖底浮萍2018,一起交流,共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