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倒了千千辆,

后车过了亦如然。

分明指与平川路,

却把忠言当恶言。

这首诗,恐怕是《水浒传》里,流传最广的一首诗了。

讲的是武松辞别宋江,回清河县寻自己的哥哥武大。这一天,来到阳谷县境内,在一处名为“三碗不过冈”的小酒馆喝酒。

接下来发生的事,想必是个中国人,都再熟悉不过了。

武松连喝了15碗酒,然后跑到景阳冈上,凭着赤手空拳,活活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于是一下子声名大噪,不但成了打虎的好汉,还被阳谷县令留下来,做了衙门里的步兵都头。

真可谓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水浒传的一个故事及感悟(水浒传一首诗说透表面背后)(1)

不过话说回来,关于打虎这件事,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还是压根不知道山上有老虎?

这里边有这么一个小插曲。

话说武松喝得酩酊大醉,拎着一根梢棒就要上景阳冈。

店家见了赶忙拦住,告诉他山上有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已经伤了不少人命。

谁知武松听了,却说:

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

就是说,武松不但不相信山上有老虎,还怀疑店家这么说,是想谋自己的财,害自己的命。

也就是在这时,作者施耐庵写下了,文章开头的这首诗。

水浒传的一个故事及感悟(水浒传一首诗说透表面背后)(2)

诗的开头两句:

前车倒了千千辆,

后车过了亦如然。

貌似说的是武松这辆“后车”,因为不听店家的劝告,也难免要重复前车的命运。实际上,这不过是施耐庵的借题发挥。

他更想说的,还是人性中的多疑。

有人批判说,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就是不轻易相信人。

说的好像别国人多傻似的。

不可否认,我们中国人,确实就是多疑。因为我们说话做事,很在意一个人的动机。而动机这个东西,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往往只能凭感觉。

武松就是凭感觉,认为店家只是吓唬他,想图财害命。

所以,就把店家的“忠言”,当作“恶言”来听了。

结果逼得店家丢下一句:

“你不信我时,请尊便自行。”

后来在山神庙前,看到印信榜文后,这才相信了。

当时他第一个念头就是掉头回去。可转念一想,自己刚才把话说得那么死,现在再回去,还不被人笑掉大牙!

于是,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赶路。

所以,关于打虎这件事,既不是因为武松有“偏向虎山行”的豪气,也不是因为不知道山上有老虎,而完全是因为他疑心太重,把自己给逼到这个份儿上了。

那么,是不是由此就可以断定,生性多疑确实是劣根呢?

其实也未必。

水浒传的一个故事及感悟(水浒传一首诗说透表面背后)(3)

后来,武松因为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被刺配孟州牢城。

当路过十字坡孙二娘开的店时,就因为他多了个疑心,没有喝下了蒙汗药的酒。要不然,早就被孙二娘剁成馅儿,给包成包子了。

所以说,疑心重,不轻易相信人,也不过是一种性格。

说到底,与德国人的严谨、法国人的浪漫、英国人的绅士,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劣根不劣根。

只不过当一种性格,在一个族群中形成并延续下来,就必然有利也有弊。

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都是这样吗?

本文为原创,且仅在“今日头条”发布,欢迎各界先进多多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