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是《孟子》和《庄子》(产生于战国中叶)《孟子》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明显的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围绕一个主题而设立,以论说为主体,初步具备驳论性质《庄子》则突破语录体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什么发展了诸子散文和汉赋的对话文体?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发展了诸子散文和汉赋的对话文体

什么发展了诸子散文和汉赋的对话文体

第一个时期,《老子》和《论语》(产生于年龄末期制战国初期)。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要的议论断章。

第二阶段是《孟子》和《庄子》(产生于战国中叶)。《孟子》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明显的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围绕一个主题而设立,以论说为主体,初步具备驳论性质。《庄子》则突破语录体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是《荀子》和《韩非子》(产生于战国末期)。《荀子》和《韩非子》的文字基本上是议论文的语言,抽象说理的部分增加,逻辑周密,结构复杂而严谨,标志着议论性散文体制的成熟,反映了先秦说理文的最高成就。

先秦诸子散文的主要特征

最先面世的是老子《道德经》。也叫作《老子》, 其最主要的内容是对“道”及其规律的论述。老子以天之道来推论人之道,主张社会的规则应效仿自然规律。我最喜欢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用“上善若水”来说明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还以大自然中的水为例子,说明“以柔克刚”的道理,从而引申到“以退为进”“甘居下流”“不为民先”的处世观与政治观。

诸子散文的发展轨迹: 初期:《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老子》 《墨子》等语录体散文; 第二阶段:对话体论辩文,代表作品为《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