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艺术中,李白的成就可以说是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的。这位唐代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之所以被后人称为之“诗仙”,除了他的号为“谪仙人”之外,主要还是因为他的人和诗作都挥洒自如,超凡脱俗,完全像个飘逸潇洒的“仙人”。所以,他的某些作品也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且颇多争议。那么,大家耳熟能详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中究竟是哪三个人呢?又要如何理解呢?

盛唐四杰李白(李白的举杯邀明月)(1)

有人说,酒和月是诗人生活中和笔下最忠诚、最纯洁、最常伴的亲密朋友,此话一点都不夸张。小酒可以解忧愁,明月能够慰风尘,何况李白本身就是个好酒之人,“斗酒诗百篇”嘛。当然,酒杯在手,皓月当空,怎可不来上几首诗呢?岂不白白辜负了这杯中之物和这良辰美景了吗?其实,这不过是有才华的他借酒和月,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罢了。于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就呼之即出了。

盛唐四杰李白(李白的举杯邀明月)(2)

问题来了,在这一首《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究竟是哪三个人呢?向来争议颇多,有人说是人、月和人的影子,有人说是人、月和杯中人影,有人说是人和两个影子,还有人说是人、杯中的人影和地上的人影等等。当然绝大多数人是赞同李白、月亮和月光下李白的人影子的。本来独自一人喝闷酒,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免不了心中有诸多孤独不爽情绪的。但是对于李白来说,与其忧郁愤懑,还不如豪饮抒怀,自娱自乐,潇洒走一回。

盛唐四杰李白(李白的举杯邀明月)(3)

盛唐四杰李白(李白的举杯邀明月)(4)

面对花好月圆的宁静之夜,如此美景岂能辜负。只是有酒无亲,只能一人独酌,花好酒好月色好,无人同饮,未免遗憾。少了许多饮酒的乐趣,多了些许孤独的愁绪。本来是失落和凄凉的,但是抬头邀上明月,俯首相对着自己的影子,再加上自己本身,岂不就有了“三人”同欢同乐了吗?豪放洒脱,豁达大度的胸襟,跳跃于字里行间。

盛唐四杰李白(李白的举杯邀明月)(5)

盛唐四杰李白(李白的举杯邀明月)(6)

谁说无生命的事物无情啦,月儿被我歌声感动而徘徊着不肯离去,影子随着我身体的摇摆,做出了各种舞姿,两个无声的酒伴,默默相随不离左右。没有情感和知觉的月亮和影子,尚且能与我同乐共鸣,而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呢,却“无情”到无人肯来陪我一起喝酒。抒发怀才不遇,官场失意之情,感慨世态炎凉,无情冷漠之意,已经是昭然若揭,入木三分了。

盛唐四杰李白(李白的举杯邀明月)(7)

盛唐四杰李白(李白的举杯邀明月)(8)

月亮和影子都是不沾染世俗污秽的纯洁事物,也是李白心目中最真挚的知心朋友。不愿意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他,宁愿邀请看似无情的月和影,结伴成为三个人,饮酒歌舞,也不愿意和那些趋炎附势,巴结攀高的人为伍。由此可见,李白对于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庸俗而势利关系,明显是持有厌恶和否定态度的。仅从“对影成三人”,就能窥见出李白高洁的人品人格,以及他豪爽开朗的性格。

盛唐四杰李白(李白的举杯邀明月)(9)

表面上看,李白真的是在自娱自乐,且自得其乐,可是在这个场景的背面,却隐藏着他无限的凄凉。甚至在他以后孤独冷清的人生岁月里,真的连共饮之人都找不到了,所以也只能与明月和身影,“三个人”永远结伴,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中再见了。大家以为如何呢?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