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震宁: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

全民阅读

聂震宁著书籍(全民阅读聂震宁)(1)

★★★★★

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少数民族戏剧文化调研组的计划里,才知道朗德上寨和西江苗寨两个调研点属于贵州省雷山县。忽然想起了著名的雷公山,于是请教当地陪同人员,雷山县的雷山是不是就是雷公山。得到了肯定回答,并且得知这两座苗寨就在雷公山山麓,我不禁微微激动起来。50多年前,我还是插队知识青年的时候,有段时间迷恋民族音乐,哼唱过一首贵州苗族民歌《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曲调很好听,歌词也很有意思,至今还记得几句:“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共产党的恩情比它还要高;你见过清水河的流水吗?毛主席的恩情比它更深长……”特别是其中“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这句比兴,堪称神来之笔,令人印象深刻。

我曾经不经意地想过,难道雷公山的山顶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吗?我知道这个想法显得有点儿迂。可我就是这么想的,没有办法。

我们此行是少数民族文化调研,要去的是民族村寨,不会去登攀雷公山,也就不会看到那植物的王国和动物的天堂,那里拥有5000多种动植物,有变化莫测、异象丛生的雾海云瀑。然而,想到能到雷公山调研苗族文化,从心底里依然觉得有意思。

说到考察苗寨,几年前我曾经与苗寨有过一次邂逅。那次是去黔东南自治州凯里市参加一个图书捐赠活动,贵州的朋友说既然路过西江苗寨,不妨去看一看,于是匆匆驱车赶去。路上天就黑了,在山间公路上走了一会儿,猛然来到一座大山前,半山腰下到处是灯。下得车来,又见遍地是人。一条并不宽阔的混凝土街道上挤满了游客,说是络绎不绝、摩肩接踵一点都不为过。我们随着人流来到大山对过一处称为观景台的地方,眺望不远处依大山而建的苗寨。夜幕里,山上的吊脚楼已经看得不太清楚,可是几乎每一座吊脚楼都亮着灯,那璀璨闪烁、串联成片的苗寨灯光,宛如挂在一大块黑色幕布上千万珠宝,平地而生,从天而降,显现出迷离而又诱惑的光彩。引得几乎所有来到观景台上的游客都要惊呼,惊呼后的游客都要举起相机和手机照相,恨不得把这奇异的苗寨灯火尽收镜头里。

这次调研民族文化,竟然一口气要去两座苗寨,实在让我开心。尤其是看介绍材料,西江苗寨就坐落在雷公山的主峰下,而几年前与它的邂逅时,竟然对此一无所知,实在是补上了一些缺憾。

按行程一早就赶往朗德上寨。

郎德上寨,1985年,改革开放之初,就作为黔东南民族风情旅游点开始了对外开放;199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闻名中外,是旅游观光、考察苗族文化、领略苗族风情的首选村寨。许多资料都介绍到,在郎德上寨,会遇上十二道拦门酒,欣赏到敬酒歌、苗族飞歌、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集体舞等丰富多彩的苗族歌舞。看到这些介绍,不由得又回想起让我震撼过的西江苗寨夜景,预感又将看到一番轰轰烈烈的热闹景象。

说实话,我既希望这些大山深处的苗寨引来众多游客,却又希望那里依然保持一些应有的宁静。这就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多年来许多专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从下榻的凯里市驱车前往郎德上寨,40来分钟就到。一座颇具规模的寨子就静静地矗立在面前,青瓦吊脚木楼疏密有致地建筑在近山麓处的山坳斜坡上,木楼建成悬山顶屋面,多有曲径回廊。在通往寨门的便道上,早已守候着一群苗族妇女,她们穿着苗族华丽的银饰绣装,尤其是披挂的银头饰和银项圈银光闪闪。妇女们手捧小酒碗,给进寨子的所有客人敬酒,这就是传说中的“十二道拦门酒”吧。我们自然也是她们要拦下敬酒的客人。不用担心,苗家的米酒度数很低,小小抿一口,有清香微甜的口感。客人也可以选择不喝,苗族妇女们只是热情地献上酒碗,只是温婉地微笑,并不强免,更不会拦住客人不放。

穿过敬酒的众多苗族妇女,就看到二三十位苗族汉子,面朝客人,排成一长排,立在寨门前路旁。苗族汉子们除了有几位在进行芦笙演奏表演,其余的就在几位银须白发的老人的带领下肃立着。他们穿的是一色的黑色衣衫,头戴黑色盘头布,他们不说话,静静地站在那里,气氛显得愈发肃穆。

寨子里的小路全以鹅卵石铺设,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寨子中央有一个大芦笙场,地面是用鹅卵石以仿古代铜鼓面十二道太阳光芒和飞奔的骏马。大芦笙场周边有三两处摆有青石条,坐在青石条上聊天的是几位苗家阿公,还有几位苗家妇女聚集在一起绣花。寨中小路边上开有几家店铺,出售银饰和苗绣。客人走过,开店的苗家女主人并不招徕客人,一径是不声不响地微笑着看过来。

就有游客自自然然进到店里买了银饰和蜡染桌布。

静谧的朗德上寨,温情的苗家寨子,深沉的苗家人!寨子里的老人给我们介绍苗家数千年来的迁徙历史,远处还有芦笙乐声传来,像是在凄婉地伴奏。

从朗德上寨出来,不由得又想起那轰轰烈烈的西江苗寨夜晚。调研组将要前往,那里是不是还是那么轰轰烈烈呢?

驱车不到40分钟,又一次来到我曾经梦幻般邂逅过的西江苗寨。这里的游人依然很多,苗家妇女的拦门酒还是有的,不过更加不强免客人喝酒。我又一次站在观景台上,眺望西江苗寨,不远处,数百幢吊脚木楼沿着雷公山主峰的山脚约70度的陡坡往上堆叠,黑压压,密匝匝,梯次排列,鳞次栉比,立体叠建,连绵而上,从山脚一直叠到半山腰,形成一个庞大而壮观的整体,让人感觉它像一幅水墨画,静静地悬挂在大山上。

顿时,只觉得周边游客的喧哗已经逝去,西江苗寨让我们也感觉到它的静谧、温情、深沉。尽管离观景台不远处的表演场正在向上千游客展示苗族文化,那里传出来的喧声颇具震撼力,然而,站在观景台上看苗寨,依然觉得那庞大而壮观的苗寨无比地静穆,因为解说员在一旁讲述的苗族数千年迁徙史,又一次震撼着我,神秘的苗寨就那么无声无息地矗立在远处。

历史悠久的苗族啊,要真正领略你,看来还需要多次的探寻。

忽然想起应当看看雷公山的山顶,了却我50多年前的一个玄想。不承想,山太高,那天又有云遮雾绕,竟然没看到。

雷公山,我还要再来;魅力苗寨,我更要多来。

聂震宁: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长安街直播

聂震宁著书籍(全民阅读聂震宁)(2)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央视频、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马嘉均;初审:程子茜;复审:李雨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