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有人去健身房挥汗如雨,有人去学习瑜伽或太极拳,有人囤积医疗辅助设备和药品,对于种种做法我不想置喙。近日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一篇北青网刊发的《2000元电子体温计不如10元水银体温计?当事人似乎搞错了》的文章,看完后自己感慨颇多,现向各位读者分享一下自己对体温方面的体会与感受。

你还能说什么测量体温(你了解自己体温吗)(1)

在疫情肆虐的当下,大家为了自保购买一点药品和医疗辅助用品也属正常,但为了准确掌握自己的体温而花费2000元购买体温计确实令人唏嘘,个人觉得真没必要去花费这笔巨款。

你还能说什么测量体温(你了解自己体温吗)(2)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体温变化是衡量我们身体的一项指标,但它的高低不一定是病态指标,不知是西医把体温变化看的太敏感,还是我们的所谓公知们选择性忽略了这方面的宣传普及,造成许多人特别敏感体温的变化,我们虽然是恒温动物,但并不代表我们的体温就是一成不变的,有一点生理知识都应该清楚,我们身体的许多指标都会随着身体或情志变化而出现变化,譬如:我们在亢奋或愤怒时体温会升高,精神萎靡时体温会稍低,更别说我们剧烈运动了。健康的身体出现体温变化时都有自己对应的措施,譬如说我们会自觉排汗,同时肺也会通过急促的呼吸把体内的热量排出体外。若体表温度较低时,身体会不自主地打寒颤,快速封闭毛孔,同时身体颤动也会把体内的热量快速传导到体表。

上面所说的情况并不是什么的高深理论,它是我们身体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之所以我要在这儿啰嗦半天,是基于自身的经历感受。之前在和周围人闲聊时,许多人都认为人的体温、血压、血糖指标都是恒定的,我出口纠正他们的错误时,他们都认为我妖言惑众,我自认为秀才遇见兵,没处说理我只能闭口不言,看我服理认输的样子也有人劝导我,有时间多学点东西,多了解点医学常识,别自己在那儿瞎想,把我弄得我哭笑不得。

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还是所谓的科学把人害了,绝大部分人接触的医学常识都来自于西方科学,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都是西式教育,所以大家对西医的诊断更易接受,因为人家什么事都能给你整个“明明白白”,能不能治好病不能怪医生,我们看不懂报告单也不能怪医院,就冲人家做资料的严谨态度咱也得竖个大拇哥。还以体温为例,目前我已知的体温计使用方法有插入口腔、腋窝和肛门三种,当然了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况选择一种测量,若有一扛精非要把三个方法测完对比一下,那他只能自寻烦恼。

下面我们可以来假设个场景,我去找医生看病,医生让我测体温,我按照操作规程依次进行三个方法的测量,当我认真地记录完数据时发现,三个数据都不一样,是体温计坏了还是我操作不规范?以咱不耻下问的个性肯定得问清楚,医生耐心地给我讲三个数据不一样也正常。

你还能说什么测量体温(你了解自己体温吗)(3)

那同样一个人为什么测出的体温不一样,三处体温高低对人身的影响,另外会不会是体温计损坏?但医生的答案也会让我越来越蒙圈,以咱这个性接着问呗!几轮问下来医生讲:“别问了,我体温计坏了,行了吧?!”我的火气轰的一下也上来,心想你白衣天使不能这么玩我吧?到医院看病,我不就想看个明白吗?给我一支坏体温计,害我鼓捣了半天也没查清,搞得我嘴里半天还有味。但咱有求人也只能生闷气。人家又弄了新的体温计给我,那就测吧!还能说什么呢?尽管很生气,但还是小心一点,如果半截儿体温计断在那里边,可不是闹着玩哩。其结果记录的两组数据,没有一个是重样的,我他娘的信哪个,直接把体温计吞下去得了。当然了,这只是个玩笑,但是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出现类似的尴尬和无奈?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常人体温变化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婴儿比我们成人体温高,成年女人比成年男人体温高,这些常识大家都知道,但中间的深层内含不一定都清楚吧?

我们就简单谈谈婴儿的体温吧。家里有孩子或带过小孩的人都知道,初生孩子经常会莫名地发烧,让我们又心疼又无奈。我的儿子婴儿时期就经常出现低烧,搞得我们夫妻俩无可奈何,有一次我奶奶去看重孙子,我们说孩子又发烧了,奶奶用手摸了摸了孩子,说“木事,娃子正长哩。”奶奶的话我们可不敢当真,还是跑去找村医帮忙,村医看孩子太小,没法用药,给我弄了十几包小儿安回去,说是烧了喝半包,我们就靠这个神药抵挡了好几个月。

当时是我年少无知,没有相信奶奶的话。其实古人对婴儿低烧早有定论,《千金翼方》[卷第十一·小儿] 养小儿第一篇(摘录)“…凡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六日三变;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百六十日五变;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百二十日小蒸毕后,六十四日大蒸。蒸后六十四日,复大蒸。蒸后百二十八日,复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毕。凡变者上气,蒸者体热。”

这段话可能不易理解,她的大致意思就是婴儿在32天就开始一变,64天第二变,并且出现蒸,之后96天、128天、160天,反正就是32天就出现一次,至于说变和蒸,那是古人对小儿那个阶段的发烧及生理变化的形象定义,书中对婴儿变、蒸不仅有非常详尽的描述,还附有许多应对之策,所以说这是每个正常孩子必须经历的过程,现在想起来,奶奶的话真得没错。

我们在面对发烧时大多数人可能像我一样急病乱投医,对发烧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措施。其实对我们来讲,自己不懂医术,又处于关心则乱的状态下,这都很正常,有时医生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事情,大家权当故事来听吧。

十几年前,爷爷给我讲了他经历的事。

1977年,父亲因外伤骨折到我们当地的人民医院治疗,爷爷到医院照看父亲,有一天早晨爷爷上厕所,看见厕所的粪池里漂着一个男孩的尸体(根据我们老家的风俗,幼童死亡家人是不能将其下葬的,若是死在家里,在那个年代死在家里的,家人会将尸体送到人不常到的高山上,若是死在医院的,受条件限制医院只能把尸体丢弃到厕所的粪池里),爷爷也没在意,当第二天早晨他再次上厕所时,看到粪池里有三个孩子的尸体,爷爷心里范嘀咕,死了这么多孩子,到底咋会事!

为了一探究竟,爷爷走到粪池边仔细查看,发现这些孩子的脸上都有痘痘,当时他在想这些孩子是当水痘(现在称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死了吧,两天都死了三个人,不应该呀?去看看吧!那时各科室分的也不明确,没几步也就到了,在走廊上听到有人争吵,他循声走进一间病房,看见两个男人在争吵,年长者坚持要带孩子出院,年轻人坚持要让孩子在医院治疗,爷爷打断他俩的争吵,简单了解了情况,才知道这几天医院收治了七、八个当水痘的孩子,他们是头天下午才到医院的,听说好几个孩子都被治死了,年长者认为医院已经治死了好几个孩子,不能让孙子在这里治病,年轻的那位是他的儿子,他坚持认为要相信医院,孩子发着烧,回去也不行。

爷爷问他们孩子吃药了吗?年轻人说‘昨天来的晚,医生没在这里,还没开药呢!孩子现在还烧着呢,一会儿医生就上班了,让医生赶紧开药治病。’正在说话,一位年轻的医生走进来,查看了孩子的病情说,赶紧给孩子退烧,若用药晚了孩子就烧过去了,马上安排护士输液。爷爷说当水痘得用药把水痘表出来,若是强行去退烧,孩子要憋坏了。

医生回怼了爷爷两句,开始开药单,患儿的爷爷接过话茬和医生争吵起来,这时从门外进来一位年老的医生询问情况,患儿的爷爷和医生争相说着发生的情况,年老的医生说把水痘表出来是对的,让年轻医生出去。老医生接收患儿,大家都没意见,看见医生给孩子开药单,爷爷就回到了我父亲的病房。快到中午时爷爷去打开水路过医生办公室,听到老医生正在训斥人,因为办公室门没关,他看到老医生正在训那位年轻医生,那位年轻医生像犯错误的小学生一样站在对面。

之后几天爷爷上厕所时都会关注粪池,看到还是那三个孩子的尸体漂在那儿,心里也就轻松了许多。先前争吵的父子在患儿出院时还带了两斤红糖到我父亲病房感谢我爷爷救了他们家孩子。其实我爷爷并不是什么救死扶伤的医生,他只是农村人,受一位中医表弟感染多一点。

好在现在的西医遇到体温升高患者时,大多会告诫患者家属,如果体温不超过38度不要用退烧药,勤观察体温,多喝开水,若体温超过38度了再通过药物或物理方法降温,对于中医诊查和处理发烧方法就简单的多,譬如:看一下病人的面色和舌态,问一下病人现在是休寒还是体热,搭一下脉,药方也就开出来了,前后也就一、二分钟的事,既不用去化验血象,也不用去查验肺部CT,但治疗效果不仅立竿见影,发热也不会出现反复。

我把自己对体温的一点的感受分享给广大读者,希望大家能科学看对我们的身体,在疾病治疗上不要神化西医,不要摸黑中医,西医有西医的优点,中医有中医的绝招。若有人反对我的提议,批驳我之前先把中西医调查清楚,因为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