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王国维之人生三境界)(1)

王国维先生

王国维作为清末最有名的国学家,虽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传统教育,但却非常不喜欢”科举八股时文”参加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经历了半生的孤苦漂泊后,面对刚刚倒台的清政府和尽在列强欺辱满目疮痍的祖国。在1927年6月愤然留下“经此世故,义无再辱。”一纸遗书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其传统士大夫精神轰动一时。究其一生留下最著名的书作当属《人间词话》。

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巧妙的用诗词表达出来了人生的三个境界。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我想这三个境界恰是他自己一生都在做研究的真实写照。

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王国维之人生三境界)(2)

那么关于王国维的引用诗词很有必要在这里展示给大家。它们依次源于晏殊的《鹊踏枝》。

槛菊秋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

柳永的《蝶恋花》

独倚危楼风细细。忘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书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大师提炼出其中的三句话恰如人们在钻研学问的三个境界。

初即立志。面对“高楼”要敢于征服。“独上高楼”强调一个“独”字,话外意就是钻研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忍受孤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慢慢摸索之后自以为上了”高楼”,殊不知前面的“天涯路一眼望不到头。”表现出面临入门前的茫无头绪、求索无门的疑惑与痛苦。所造的意境和心情转化成了境界初期的“苦于求索,困惑迷茫。”

再则坚持。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意志。要有以苦作舟,以勤为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和忍耐。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五花八门的诱惑比比皆是。想要做成一件事必要守得住自己的内心。成功绝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付诸行动的同时最可贵的就是坚持。

次则通透。功夫到处灵犀一点,参透真谛。恰似“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你融会贯通,有所发现,或者发明之后仿佛打开了一个通往新境界的大门。好似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已入门的惊喜和喜悦这就是所谓的第三境界。到达第三境界非常难,而非常戏剧化的用词表现出第三境界出现的突兀。这个既需要天赋也需要那么一点运气。

三个境界,用了三个词中的一句话,精辟入理。让人无不叹服王国维的才情和睿智。只是这三种境界又有何人能够统统尝到呢?可能有的人“未上高楼便已驻足叹息了,更何消说为伊憔悴、蓦然回首。

其实我们苦苦的追求之后,即使未能找寻到“伊人”,那么找寻真谛的过程正是我们苦苦参透的一生。

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王国维之人生三境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