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家有三宝(俗语解读人生有)(1)

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乃流行于北方地区的一句俗语,啥意思呢?不妨一道解读解读。

一、反映了过去农耕社会小农经济下的家庭特质

绵延二千多年的农耕社会,自春秋战国时期起,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封闭的小农经济为主。

于北方地区而言,普通而又朴实的贫苦农民最简单的愿望就是有个热炕头、有几分薄地、有过冬御寒的破棉袄,能解决温饱就可以了,至于大富大贵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奢求。

所以,通俗易懂的顺口溜:"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就流传下来,久而久之,便成为过去真实反映小农经济下老百姓并没有多高生活需求的民间俗语。

这里的"丑妻",意思是男人不一定非要找漂亮的女人为妻,能讨个"丑妻"组成家庭,平平淡淡地过一生即好,若能像梁鸿与孟光那样"举案齐眉",也就烧高香了。

俗语说家有三宝(俗语解读人生有)(2)

当然,这里的"丑妻",倒不一定非得是青面獠牙般的"丑八怪",相比娇妻而言,没有那么好看的"倾国倾城"容颜罢了。

事实上,"丑妻"虽"丑",却能在家料理内务,让男人放心闯荡江湖,又不让贼人起歹心惦记,不会因"颜值"惹来祸水。

这样的"丑妻",反倒珍贵,彼此可以更踏实地相依相靠,不孤单地生活,更显得其乐融融。多好!

由此而言,家有"丑妻",岂不是"一宝"。

至于"薄地",更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当然,这里所指的"薄",字面意思主要是贫瘠的田地。不过,并不排斥肥田肥土。

俗语说家有三宝(俗语解读人生有)(3)

但对于绝大多数贫苦的农民来说,能有几分生产五谷的"薄地",通过辛苦劳作换来养家糊口的粮食就可以了,就有了生活的基本保障,不至于因意外的天灾人祸而背井离乡,也就有了生活的盼头,就是幸福的人生了!

又何苦去奢求不属自己的良田沃土呢?若不择手段得到太多的好田好土,由此获取太多的不义之财,反而会惹来祸端,让别人眼红起歪心,又有什么好呢?

所以,家有"薄地",岂不又是"一宝"?

至于"破棉袄",主要是指过冬的衣物,并不一定是破烂不堪,贵重与否都不重要,能御寒就行。

事实上,一个家庭有"破棉袄"可以平平安安稳稳当当地过日子,不因为拥有太多名贵的服装惹人妒忌想入非非,岂不更好?俗话说的"金银不露白"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家有"破棉袄",自然亦是关键的"一宝"。

俗语说家有三宝(俗语解读人生有)(4)

二、俗语的重要作用与警示意义

毋庸质疑,客观而言,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句俗语带来的作用很重要,那就是:

"简单是福"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一个人,面对物欲横流的现实,何苦在意华而不实,挑三拣四显得过于"复杂"?不如遵循适用的生存法则,以豁达乐观、知足常乐的态度看待生活,简单快乐就好。

这样的人生取向,于今人而言,也有值得借鉴的警世意义:

在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为人处世中,低调为好,不可张扬;唯有不忘初心,记住过去的苦,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未来方得始终。

俗语说家有三宝(俗语解读人生有)(5)

三、俗语新解

当然,"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句俗语不免有旧时代的局限性,带有小心翼翼抑或胆小怕事的嫌疑,似乎有些缺乏积极进取,开拓冒险精神不够,需辩证看待。

站在今天二十一世纪二十时代新发展的角度,不可停留在"丑、薄、破"之上,对这一俗语狭隘地定义、不够大气地曲解。

面对当下日新月异的盛世环境,已不再是封闭的过去,不再是打打杀杀的法外之地。如今家有"丑妻",还是"娇妻",其实都一样,都是"宝"。

至于家有薄地,还是良田,更没关系,有良田更美,更是"宝";家有破棉袄,还是不破的棉袄,也无妨,更用不遮掩,都好。当然,有崭新名贵的豪服更好,更是"宝"。

事实上,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句传统的俗语还有对应的说法:人生有"三宝",严父、慈母、人不老。

俗语说家有三宝(俗语解读人生有)(6)

也就是说,人生除了"丑妻、薄地、破棉袄"外,还有严肃的父亲、慈祥的母亲以及那份永远"不老"的无私的爱。

即便岁月荏苒父母老了,抑或不在世了,但只有这份爱这份弥足珍贵的亲情珍藏家中,便是子女一生的温暖。

所以,家有父母,更是"宝"。

不妨组成一联,右联:丑妻、薄地、破棉袄;左联:严父、慈母、人不老。横批就是:家有"三宝"。

俗语说家有三宝(俗语解读人生有)(7)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