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成语故事60字(临淄成语故事滥竽充数)(1)

“滥竽充数”,滥:混杂,失实,引申为蒙混之意。竽:古代的一种簧管乐器。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乐队里冒充会吹竽。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比喻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

这则成语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成语故事60字(临淄成语故事滥竽充数)(2)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奏乐俑

早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国君,姓田名辟疆,就是历史上称说的齐宣王。齐宣王喜欢听吹竽,而且喜欢庞大的吹竽乐队,必须是三百人以上集体演奏。所有乐师都享受着丰富的生活待遇。

滥竽充数成语故事60字(临淄成语故事滥竽充数)(3)

吹竽画像石

当时,有叫南郭处士的人,善于投机取巧。他虽然不会吹竽,但他看到齐宣王有三百多人的吹竽乐队,又是集体演奏,就是有个把不会吹竽的人混在里面,齐宣王也听不出来。于是他便去见齐宣王,吹嘘自己吹竽技艺高超,齐宣王信以为真,便把他编入了吹竽乐队,每逢乐队为齐宣王演奏时,南郭处士便混在人堆里,学着别人的样子,装做吹竽。因为人多,齐宣王根本听不出谁吹谁不吹。就这样,南郭处士竟然一直混了好几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优厚的赏赐。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田地(一作遂)继位,是为齐湣王。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跟齐宣王不一样,不喜欢听集体演奏,而是喜欢让乐师们一个一个的单独吹奏。这下南郭处士傻了眼,生怕露了马脚被齐湣王治罪,只好悄悄地溜走了。

,